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林

作品数:52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19篇白血
  • 19篇白血病
  • 12篇基因
  • 12篇干细胞
  • 11篇骨髓
  • 10篇肿瘤
  • 10篇淋巴
  • 9篇免疫
  • 9篇急性
  • 9篇干细胞移植
  • 7篇凋亡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血液
  • 7篇细胞凋亡
  • 7篇淋巴瘤
  • 7篇骨髓瘤
  • 6篇造血

机构

  • 52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九龙坡...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2篇陈林
  • 22篇娄世锋
  • 20篇周慷
  • 18篇陈姝
  • 17篇罗云
  • 16篇邓建川
  • 10篇胡成琳
  • 8篇傅雷华
  • 7篇喻依川
  • 6篇王兰
  • 6篇张颖
  • 4篇张萍
  • 4篇史丽君
  • 3篇娄世峰
  • 2篇周陈姣
  • 2篇钟煜彦
  • 2篇何生玉
  • 2篇李钶
  • 1篇曾韫璟
  • 1篇黄长武

传媒

  • 9篇现代医药卫生
  • 9篇重庆医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肿瘤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5
  • 3篇200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次输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4例报告
2005年
目的:观察两次干细胞输注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对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观察其对患者并发感染和出血的影响。方法:对4例血液肿瘤患者经化疗+G -CSF动员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后分别于0、+ 3天回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观察外周血ANC、BPC及移植相关并发症和血液制品支持治疗情况。结果:用Cy +AraC +G -CSF动员可获足够CD34+细胞,患者ANC低于0 .5×10 9/L为5~12天,BPC持续低于2 0×10 9/L仅为3~4天,仅1例因输血小板发热,仅1例因口腔出血点输血小板1单位,移植费用降低。结论:两次干细胞输注在自体干细胞移植中可缩短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时间,并减少感染和出血。
娄世锋陈林陈姝周慷罗云邓建川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达格列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促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3
2019年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与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50例早期DN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NGT)。T2DM组和DN组使用达格列净治疗12周,观察其疗效、肾功能和血清促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2DM组和DN组除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外,体重和血压也下降(均P<0.05);两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所下降(均P<0.05);DN组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清促炎症因子增加,而治疗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达格列净能改善早期DN患者的尿蛋白漏出。除降糖、降压和减重外,该作用可能与促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直接有关。
阳皓谭巧灵王岑陈林周青梅陈晓李钶
关键词:促炎症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最早发现应用到临床的造血因子中就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右让祖细胞成熟、分化、增殖、存活,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值。其大部分是在肾脏中合成的,巨噬细胞、肝脏也可产生少量EPO。近期已经证明其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其还能够进行免疫调节、对患者的各个器官进行保护的功效。本文就其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黄舒陈林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缺血损伤
无血缘关系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1例报道
2005年
陈林娄世锋周慷陈姝罗云邓建川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人免疫球蛋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但该技术也严重扰乱机体免疫稳态,从而可能造成移植后严重的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人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炎、抗感染、免疫调节等作用,被各移植中心广泛用于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感染、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目前,大多数研究中心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对移植后的影响仍有较大争议。该文就各研究中心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人免疫球蛋白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彭丰玲(综述)陈林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人免疫球蛋白肿瘤
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基因突变与治疗进展
2025年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髓系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大多数MPN患者中可检出Janus激酶(JAK)2、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基因及钙网蛋白基因突变,未检出上述3种基因突变MPN患者被定义为三阴性MPN。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三阴性MPN的多种非驱动基因突变被检出,如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异柠檬酸脱氢酶1/2、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DNA甲基转移酶3A、附加性梳样结构1、Casitas B细胞淋巴瘤、淋巴细胞衔接蛋白等。不同基因突变MPN的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异质性,可用于指导疾病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MPN的传统治疗药物有羟基脲、干扰素等,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突破,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通路抑制剂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未来还有望研发出一些新的靶向药物。
周泓羽陈林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基因突变干扰素羟基脲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输注供者CIK细胞治疗9例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疗效的初步探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价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在未缓解状态下直接采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peripheral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后,序贯输注体外培养获得的供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以防治肿瘤复发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共收集9例复发/难治性的血液肿瘤患者,均在未缓解状态下直接进行Allo-PBSCT;在患者造血重建后,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供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成CIK细胞,分数次输注给患者,观察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移植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IK细胞输注后,4例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均获好转,1例患者于移植后59d死于感染,其余患者现已中位随访9.2(2~20)个月,生活状况良好。结论:Allo-PBSCT序贯输注供者CIK细胞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挽救治疗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罗云张萍张颖娄世锋周慷邓建川陈姝陈林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非特异性病毒检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回顾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非特异性病毒IgM和IgG抗体,并进行骨髓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72例患者非特异性病毒检测IgM阳性共16例(22.22%),其中有9例微小病毒(HPV-B19)IgM阳性(12.5%),有3例EB病毒(EBV)IgM阳性(4.17%),有2例柯萨奇B组病毒(CBV)IgM阳性(2.78%),各有1例单纯疱疹病毒(HSV)及巨细胞病毒(CMV)IgM阳性(1.39%)。经抗病毒治疗,13例(81.25%)血象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临床上诊断造血停滞、纯红再障及嗜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时应进行病毒检测,如病毒检测阳性可以应用抗病毒治疗,以改善病情。
罗云娄世锋陈姝陈林周慷邓建川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
改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恶性血液病2例
2004年
陈林娄世锋周慷罗云陈姝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骨髓抑制预处理
苦参碱诱导白血病TF-1细胞凋亡及对SALL4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t)诱导急性髓性白血病M6型人红白血病TF-1细胞凋亡及对SALL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0.5,1.0,1.52,.0 g.L-1)的Mat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F-1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MTT检测Ma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Annexin V和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SALL4 mRNA表达。结果:Mat(0.5~2.0 g.L-1)作用TF-1细胞24,48,72 h后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1),在该浓度范围内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 g.L-1;Mat作用TF-1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6%1,1.21%,15.26%,17.63%,与对照组(5.05%)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SALL4mRNA表达量与β-actin(内参照)表达量的比值,随Mat剂量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结论:Mat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对TF-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是使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抑制SALL4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喻依川王兰傅雷华胡成琳陈林
关键词:苦参碱白血病细胞凋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