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莎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血液中同种抗体的固相化筛查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随机献血者及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抗体进行固相化联合筛查体系。方法将单层混合多人份血细胞分别固定在U型微孔板中,制备出固相化抗体筛查体系。然后对随机献血样本2 150例及临床输血患者输血后样本440例血浆中是否含有相应抗体进行检测,并分析对对输血后效果的影响。结果随机献血者样本中抗体筛出率为:红细胞抗体53例(2.5%),血小板抗体22例(1%),淋巴细胞抗体13例(0.6%),中性粒细胞抗体55例(2.6%);临床输血患者输血后样本中抗体筛出率为:红细胞抗体31例(7%),血小板抗体38例(8.6%),淋巴细胞抗体24例(5.5%),中性粒细胞抗体43例(7.5%),混合抗体(包括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体)115例(26.1%)。223次(22.8%)输血后产生疑似不良反应,其中133例(约60%)检出抗体阳性。结论血细胞抗体固相化筛查体系可应用于临床输血前及输血后抗体检测。固相化检测体系灵敏度高于试管法血清学检测与流式细胞术。抗体的存在对输血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 杨启修韩莎莎杨颖张嘉敏闫伟朱自严
- 关键词:抗体筛查输血不良反应
- 中国人Rh血型不完全D表型筛查
- 2010年
- 叶璐夷王攀张嘉敏王晨李勤韩莎莎郭忠慧杨颖朱自严
- 关键词:血清学方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异型输血基因分型方法
- 采供血机构的伦理思考
- 2015年
- 社会的进步加深了人们对伦理和道德的认识,也使得社会层面评判行为是非对错的伦理准则越来越受重视。采供血机构(血站)肩负着保护献血者权益和保证血液供应及安全的重任,更应重视采供血服务、科研等环节中的伦理问题。本文从血液的来源和使用2个角度,结合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现象,就采供血机构业务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证,旨在找出采供血机构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并探讨解决采供血机构伦理问题的原则和思路;提倡和建议采供血机构要重视伦理、尊重伦理,任何血液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开展都有必要结合当地现实情况,经过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
- 韩莎莎朱自严朱永明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
- 人血液中血型抗体联合快速检测体系
- 本发明涉及人血液中血型抗体联合快速检测体系,其由以下方法制备:配制血细胞悬液,加入U型孔中,静置15-30min,100-200×g离心2-3min,弃上清,用缓冲液洗涤后低温干燥48-72小时,所述的血细胞选自红细胞、...
- 杨启修朱自严杨颖韩莎莎张嘉敏朱傲雪
- 文献传递
- 人血液中血型抗体联合快速检测体系
- 本发明涉及人血液中血型抗体联合快速检测体系,其由以下方法制备:配制血细胞悬液,加入U型孔中,静置15-30min,100-200×g离心2-3min,弃上清,用缓冲液洗涤后低温干燥48-72小时,所述的血细胞选自红细胞、...
- 杨启修朱自严杨颖韩莎莎张嘉敏朱傲雪
- 文献传递
- 细胞浓度对血型血清学试验灵敏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索在常用血型血清学试验细胞浓度范围内,浓度的上限和下限对直接血凝试验及间接抗球试验的检测灵敏度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单克隆Ig M及Ig G抗-D分别与1%、2%、3%、4%、5%、6%的R1R2细胞反应,通过试管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与不同浓度红细胞的反应效价,以及同一抗体浓度下不同浓度红细胞的抗体结合效率的差异。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单克隆抗体浓度进行定量。结果单克隆Ig M抗-D及Ig G抗-D的效价随着红细胞浓度的下降而依次降低,在常用血清学红细胞浓度范围内,2%红细胞与两类抗体的反应效价皆是5%的4倍。在相同抗体浓度下,细胞结合抗体平均荧光强度(MFI)随细胞浓度下降而升高。其中当Ig M、Ig G抗-D浓度分别为(25.50±1.1)μg/m L和(2.71±0.08)mg/m L时,2%红细胞结合Ig M抗-D及Ig G的MFI分别比5%红细胞高出104.2%和67.8%。结论在常用血型血清学试验细胞浓度范围内,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灵敏度随红细胞浓度下降而升高。
- 韩莎莎郭忠慧朱自严
- 关键词:抗体效价抗原抗体反应
- 血细胞抗体固相化联合筛查体系的建立
- 杨启修韩莎莎杨颖张嘉敏朱自严
- 汉族、傈僳族和侗族Knops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筛查
- 目的探究中国人群中汉族、傈僳族和侗族Knops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汉族人血标本119例,傈僳族、侗族人血标本各28例。随机选取汉族人标本5例,傈僳族、侗族标本各6例,对其CR1基因第29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测序...
- 李勤韩莎莎朱自严
- Cromer、Knops、Indian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及蛋白功能研究
- Cromer、Knops和Indian血型系统分别是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第21、22和23号血型系统。国外研究机构对这三种血型系统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我国还未见对这三种血型系统在中国人群中的调查报道。本文的...
- 韩莎莎
- 关键词:补体调节蛋白
- 文献传递
- 红细胞老化与补体调节蛋白数量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老化程度红细胞表面CD55、CD35和CD59数量,来探索老化红细胞清除机制中补体调节蛋白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份标本其毛细管分离的年轻、年老红细胞表面CD35数量,和21份样本年轻、年老红细胞表面CD55和CD59数量。另外检测了其中随机选取的3份标本的4℃保存红细胞和37℃保存红细胞表面CD35、CD55和CD59数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5份标本自身IgG抗体的敏感性。结果与毛细管分离的年轻红细胞相比,年老红细胞CD35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下降了约35%(P<10-22)。年轻、年老红细胞表面CD55和CD59数量也呈现显著性下降(CD55:下降约44.17%;CD59:下降约36.18%,P<10-12)。体外保存的红细胞结果有所不同。对于CD35,4℃和37℃保存的红细胞表面数量变化不大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D55和CD59,37℃保存的红细胞表面数量显著降低(P<0.01),而4℃保存的红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毛细管分离得到的年老红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IgG显著高于年轻红细胞,荧光强度是年轻红细胞的1.8倍(P<0.01)。结论年轻、年老红细胞自身IgG抗体敏感性不同,说明毛细管离心方法可以一定程度反映人体生理条件下红细胞的老化状态。随着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老化,3种补体调节蛋白的显著下降,可能会使更多的C3b在红细胞表面沉积,从而中和调理、增强吞噬。此外,体外红细胞的老化与生理条件下的老化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 韩莎莎李勤朱自严
- 关键词:补体调节蛋白IGG抗体C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