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病变
  • 1篇导管
  • 1篇动脉疾病
  • 1篇旋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超声
  • 1篇血压
  • 1篇引导管
  • 1篇指引导管
  • 1篇切割球囊
  • 1篇球囊
  • 1篇左主干
  • 1篇桡动脉
  • 1篇微导管
  • 1篇经桡动脉
  • 1篇高血压
  • 1篇冠状动脉疾病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马宁
  • 2篇关晓楠
  • 2篇张建军
  • 2篇齐丹
  • 1篇宗敏
  • 1篇赵华
  • 1篇李艳兵
  • 1篇刘文婷
  • 1篇吴雪姣

传媒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旋磨对比切割球囊在左主干钙化病变单支架术式中应用1年的随访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冠脉)旋磨对比切割球囊在左主干钙化病变单支架术式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左主干钙化病变行单支架术式的79例患者,按预处理方式分为旋磨组(26例)和切割球囊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变特点、PCI终点并发症及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旋磨组术后即刻左主干最小支架内面积[(10.26±1.63)mm^(2)∶(11.27±2.09)mm^(2),P=0.020]和前降支管腔面积[(7.50±0.72)mm^(2)∶(8.21±1.75)mm^(2),P=0.012]显著大于切割球囊组。两组患者PCI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K-M曲线显示两组患者1年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2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边支受压(OR:7.561,95%CI:1.494~38.255,P=0.014)、支架膨胀不良(OR:12.124,95%CI:1.529~96.152,P=0.018)和最终血流小于TIMI 3级(OR:19.803,95%CI:1.973~198.791,P=0.011)是1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VUS指导下对行单支架术式的左主干尾部钙化病变进行冠脉旋磨与切割球囊相比可以使PCI术后即刻获得更大管腔面积,且安全性相当。
关晓楠李艳兵马宁吴雪姣齐丹张建军
关键词:左主干血管内超声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与高血压危险分级的关系
2012年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与高血压患者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60例正常人和160例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高血压危险因素分为四组,比较各组UACR的差异。结果:脉压和收缩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相关联,UACR在高血压各危险组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UACR与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度相关联,可作为危险分级的指标。
马宁
关键词:高血压
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在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分叉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在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老年患者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年龄≥60岁接受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分叉患者168例,按是否采用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技术分为锚定组81例和对照组87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锚定组边支夹层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剂量、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锚定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vs 8.0%,P>0.05)。边支夹层、边支最终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是老年分叉病变患者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双腔微导管联合锚定球囊技术在经桡动脉6 F指引导管处理分叉病变可有效缩短老年患者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剂量,对比剂用量及边支夹层发生率。
关晓楠马宁齐丹刘文婷宗敏赵华张建军
关键词:微导管桡动脉冠状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