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建

作品数:79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文学
  • 12篇文化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文学
  • 13篇文化
  • 10篇代文
  • 9篇现代文
  • 9篇现代文学
  • 8篇中国现代文学
  • 6篇小说
  • 6篇创造社
  • 5篇学术
  • 5篇齐鲁文化
  • 5篇文学研究
  • 5篇鲁文化
  • 5篇郭沫若研究
  • 4篇史料
  • 4篇女神
  • 4篇作家
  • 4篇《女神》
  • 3篇学史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诗歌

机构

  • 72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泰山学院
  • 3篇山东大学
  • 2篇聊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人民文学出版...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作家协会
  • 1篇铁道战备舟桥...

作者

  • 72篇魏建
  • 2篇贾振勇
  • 2篇赵强
  • 2篇张勇
  • 1篇毕绪龙
  • 1篇石兴泽
  • 1篇宋遂良
  • 1篇张均
  • 1篇管冠生
  • 1篇关士礼
  • 1篇赵德发
  • 1篇杨守森
  • 1篇陈夫龙
  • 1篇周文
  • 1篇郭洪志
  • 1篇房福贤
  • 1篇李宗刚
  • 1篇王洪禹
  • 1篇张元珂
  • 1篇顾广梅

传媒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郭沫若学刊
  • 6篇中国现代文学...
  • 5篇百家评论
  • 4篇东岳论丛
  • 4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文学评论
  • 3篇鲁迅研究月刊
  • 2篇文史哲
  • 2篇泰山学院学报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孔子研究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华文文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郭沫若“两极评价”的再思考
近二十年来,学界对郭沫若的"两极评价"非常突出,但一直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本文认为,郭沫若的"两极评价"现象反映出一些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不足。具体表现为主观性和片面性影响了学术评价的科学立场、漠视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与复...
魏建
文献传递
宋遂良老师从教从文70年座谈会实录
2023年
时间:2023年6月18日地点:山东师范大学主持人:魏建参会人:(按发言顺序排列)宋遂良、臧杰、丛晓峰、袁忠岳、高同全、张凯、刘红、程翔、孙业森、马银花、龚曙光、周德生、王帅、张清华、张中海、杨彩云、张国钟、逢春阶、侯林、魏兴荣、李木生、李志华、张丽娟、冯建国、顾广梅、李宗刚、王骞、刘书龙、王川、吕家乡、王伟。
宋遂良魏建
论郭沫若“言志”文学品格的文化意蕴
1988年
1988年,是郭沫若谢世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对于这位可以盖棺论定的文化名家的为人与为文,学者的论述与民众的私语呈现为相反两极的价值评判。尤其是对于郭沫若创作中政治功利倾向的认识,虽然学术界稍有分歧,但大都肯定了这种倾向的历史意义;而在普通百姓的交谈中,却更多给予贬语或微辞。后者缺乏科学性的辩证,但盲目中似含一点真理性的直感;前者不乏理论的雄辩,但论证的周全却不能掩盖理论本身的苍白。至少我们的郭沫若研究还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断。至于对这种倾向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还没有开始真正的掘发。
魏建
关键词:郭沫若研究文学品格文化意蕴现代知识分子政治功利
《上海文艺之一瞥》的谜团及其国外版本被引量:6
2014年
《上海文艺之一瞥》是鲁迅的一次重要演讲,有鲁迅研究专家将其视为鲁迅最重要的两次学术演讲之一。①尤其是这篇作品因激化了鲁迅与创造社的矛盾而格外引人关注。令人费解的是,对于这一极为熟稔、极为看重、经常引用的名篇,几乎没有人做过认真的、专门的研究②。
魏建周文
关键词:文艺鲁迅研究学术演讲创造社
来自故土文化的得与失——以现代山东作家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前人主要关注精英知识分子创造的思想文化传统,相对忽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民间传统。对故土文化传统的难了之情,使得山东现代作家在五四偏激地否定传统文化的高潮之后,又较早地关注故土文化的可利用价值。来自故土文化的创作素材和母题填补了他们文学资源的空虚,凸显了他们的创作个性,但也制约了他们的开放和创新。
魏建
关键词:山东作家得失
来自传统的创新动能
2022年
读了陈思广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三卷本,突出的感受是:历史感特别强,就像是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历史博物馆里走了一圈。这部书的前言犹如这一专题博物馆的前言,书中披露的史料好似博物馆里陈列的展品.
魏建
关键词: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历史博物馆历史感专题博物馆编年史
阐释的智慧——以郭沫若对孔子的评论为例被引量:2
2003年
郭沫若对孔子的阐释体现出一种特殊的智慧 ,这就是依据对生命的直觉领悟力和强烈的主体性 ,将历史人物的阐释理解为一种关于主体生命的创造性活动。化简、用巧、有活力 ,是郭沫若孔子阐释过程中学术智慧的具体体现。认为当代学界应重视对学人才华与智慧这些主体性特征的深入研究以推动学术。
魏建
关键词:主体性唯物史观
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被引量:4
2009年
郭沫若究竟何时开始接触泰戈尔的诗歌?准确的时间应为"一九一五年的春间"。起初,郭沫若接触的是《新月集》的儿童诗,这种可以不押韵、明白如话的"另类"诗歌不仅满足了郭沫若的好奇心,更让他获得并逐步确立了全新的诗歌理念;《园丁集》里的爱情诗唤醒了诗人的郭沫若,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郭沫若通过泰戈尔的诗接受了泛神论,获得了宗教境界与艺术境界相互造就的精神升华,这成为郭沫若诗思维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从《女神》以外郭沫若早期的佚诗来看,泰戈尔诗歌对郭沫若的影响不是"清新"二字所能概括的,而且这种影响决不限于惠特曼影响之前。更重要的是,泰戈尔成就了郭沫若对新诗"内在律"的发现。
魏建
关键词:泰戈尔
叩问学术真谛
2020年
2018年末,在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我谈了今后五年学会工作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办一个类似这样的论坛。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希望改善学术生态,至少在抵制不良学风方面做一点切实的工作,营造一块学术净土。我们有四个设想:1.办一个"书呆子"的论坛我们希望崇尚学术、淡泊名利的"书呆子"来本论坛交流。
魏建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淡泊名利
郭沫若《重到晋祠》考辨
2018年
郭沫若的七律《重访晋祠》与《重到晋祠》实为同一首诗,一则书为条幅,一则刊发于《光明日报》。《重访晋祠》在文物市场上标出高价,《重到晋祠》却被《郭沫若全集》遗漏其外,成为佚作。此诗情致曲折似有深意,用语朴雅有古意,与郭沫若写于1959年的《游晋祠》相互应和,在其《大寨行》组诗十八首中,是诗歌意味最为浓郁的一首别致之作。作为其时郭沫若难得的性情之作,作为全面读解郭沫若的重要文本,《重到晋祠》不应被忽略。
杨玉霞杨玉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