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冠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3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学史
  • 2篇游民
  • 2篇中国现当代
  • 2篇中国现当代文...
  • 2篇文学史
  • 2篇现当代
  • 2篇现当代文学
  • 1篇档案
  • 1篇地方高校
  • 1篇新文学
  • 1篇新文学史
  • 1篇心识
  • 1篇心态
  • 1篇学科
  • 1篇学术
  • 1篇学术传统
  • 1篇意识形态

机构

  • 12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彭冠龙
  • 1篇魏建

传媒

  • 3篇太原学院学报...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学术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识不灭”与灵魂挣扎——从《我与地坛》看史铁生的散文创作主题
2018年
根据史铁生的自述,着眼于生理残疾引发的特殊心理,重新对散文《我与地坛》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不仅仅表达了"身残志坚"和"回报母爱"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一种既希冀"心识不灭"又困于灵魂挣扎的深层情绪,结合史铁生的全部散文作品,会看到这一情绪是其散文创作的重要主题。
彭冠龙
关键词:《我与地坛》创作主题
《中国抗战文艺史》与田仲济学术思想的发展——兼谈山东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
2023年
《中国抗战文艺史》初版的风貌和修订版的形成,是研究田仲济学术思想和山东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重要标本,也是考察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史的重要线索。田仲济以史料为中心,紧跟文学发展历程和学术动向,面向人才培养,努力探索新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的观念与实践,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又深刻影响了他领衔的学科团队,使该学科一直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梳理《中国抗战文艺史》的成书与修订过程,以及其中反映出的田仲济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对很多重要史料文献进行考证,清理诸多错讹,并从修订细节中折射出重要信息。
周循彭冠龙
关键词:田仲济中国现当代文学
谈对鲁迅内心非理性因素的把握之必要性
2020年
鲁迅研究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有学者统计,“从1913年到2012年的100年间,中国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共计31030篇,出版相关研究著作1716部”(张福贵:《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这些数字的精确度如何,并不重要,它们的意义在于描绘了这一领域已被开掘的广度和深度,数万篇文章和上千部著作已经从多个角度塑造了一个“大先生”的文学史形象。这是一个随时处于理性状态中的形象,他每一个观点的提出、每一次选择、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密切关注并深度参与当时的文学发展历程;他在回顾和总结中国文学史脉络和经验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并提出了若干深刻的文学观念。可以说,“大先生”形象是符合鲁迅其人实际情况的,然而容易走向一个极端,即“鲁迅崇拜”或“圣化鲁迅”.
彭冠龙
关键词:鲁迅研究中国文学史圣化文学观念非理性因素三种范式
对一种精神记忆的历史探寻——评颜同林《方言入诗的现代轨辙》
2020年
语言是一种载体,它所承载的内容丰富而复杂,从微观上来看,它承载了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成为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媒介,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传递信息;从宏观上来看,它承载着人类文明,使之代代传递,助推了文化的持续发展。这两个层面的功能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交融的。
彭冠龙
关键词:方言入诗人类文明相互交融传递信息
“我们才是真的弱者”——游民文化意识与创造社批评话语的建构
2020年
创造社成员的文学批评话语中往往夹杂着大量非文学因素,这一现象根源于一种游民文化意识。他们不是游民,而是现代知识分子,但自幼接触社会游民,并对这一群体的某些特质表示敬佩和欣赏,成年后长期的游民生活状态,尤其是在文学方面长期自我感觉游离于主流文坛秩序之外,使他们形成了带有游民气的被压迫感和反抗精神,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文学批评话语,从而出现了创造社成立前后一系列貌似标新立异和狂飙突进的论争文章,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零余者形象,并进一步成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论、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心理基础。
彭冠龙周循
关键词:创造社游民文化五四文学
树欲静而风不止——从1936年鲁迅的处境与心态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1936年鲁迅的特殊处境和心态,可以跳出已有研究成果对《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的两种猜测,提出第三种可能性,即鲁迅的本意是认为根本不必要回信,回信这一行为是多此一举。在这一观点下,鲁迅在该事件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可以得到重新阐释,并为我们理解1936年的鲁迅提供一些启示。
彭冠龙
关键词:托派
思想相遇与观点误读——从前期思想的角度看鲁迅如何接受“同路人”概念被引量:1
2019年
研究托洛茨基文论对鲁迅思想的影响,需要突破一个时间界限。目前学界普遍将这一话题归入"鲁迅后期思想研究"范围内,主要考察1925年鲁迅买到《文学与革命》一书之后的思想发展状况,这一划分方式固然有其道理,但同时也造成了局限和断裂,它将我们的目光聚焦于"后期"这样一个时间范围内,就很容易忽视其"前期"思想,从而导致无法在一个连贯的思想发展脉络中考察托洛茨基文论与鲁迅思想的关系。
彭冠龙周循
关键词:鲁迅思想《鲁迅全集》未名社托洛茨基
诗是独立而鲜活的生命——巴黎第七大学宇乐文教授访谈
2018年
彭冠龙(下文简称'彭'):宇乐文教授,您好.宇乐文(Victor Vuilleumier,下文简称'宇'):您好.彭:您在汉学研究领域造诣颇深,此次访谈希望能聆听您的真知灼见,望不吝赐教。宇:不敢当,我们相互交流。彭:首先,我很想知道您是如何走上汉学研究道路的?宇:这个可能跟中国现代文学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吧。我读高中的时候,读过一些中国文学的法语译作,比如法语版《庄子》、《老子》、《论语》等等。
彭冠龙
关键词:闻一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家
评魏建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历史档案书系》被引量:1
2017年
新时期以来出现的"重写文学史"思潮在学术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一直延续至今。它既是对以往政治意识形态主宰叙述模式的深刻反思,又是对未来文学史书写方式的热切展望,其中最强烈的诉求就是:如何回到文学史现场。当年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原因,即"人们习惯以政治的标准对待文学,因此把新文学史拦腰截断,形成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概念。这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的划分,
彭冠龙
关键词:文学史书写历史档案政治意识形态新文学史书系
“正传”:游民的梦想与绝望——《阿Q正传》的社会文化视角解读被引量:2
2019年
自古民间艺人创作的“言归正传”的作品,所讲述的都是社会底层游民企图凌驾于主流宗法社会秩序之上的梦想,《阿Q正传》同样写了这一内容,然而鲁迅并没有让阿Q实现梦想。从社会文化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可以看到“正传”二字所隐含的游民的梦想,也能感受到游民梦想无法实现的绝望,鲁迅的思考中固然有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批判性锋芒,而更多的是关怀,是对游民挣扎生活中之梦想的同情,以及永难翻身之绝望的悲悯。
彭冠龙周循
关键词:《阿Q正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