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尚志

作品数:198 被引量:61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77篇医药卫生
  • 15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1篇基因
  • 47篇突变
  • 27篇基因突变
  • 26篇综合征
  • 25篇产前
  • 23篇多态
  • 23篇家系
  • 22篇苯丙酮尿症
  • 21篇产前诊断
  • 18篇多态性
  • 17篇染色
  • 17篇氨酸
  • 16篇染色体
  • 16篇基因诊断
  • 15篇苯丙氨酸
  • 13篇羟化酶
  • 13篇细胞
  • 12篇遗传性
  • 11篇遗传病
  • 10篇蛋白

机构

  • 1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56篇北京协和医院
  • 4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北京协和医学...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协和医科...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甘肃省妇幼保...
  • 4篇苏州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佳木斯医学院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95篇黄尚志
  • 30篇孟岩
  • 28篇罗会元
  • 19篇施惠平
  • 16篇赵时敏
  • 16篇姚凤霞
  • 15篇王铮
  • 15篇方炳良
  • 13篇李辉
  • 12篇彭园园
  • 11篇王玫
  • 10篇张为民
  • 9篇向阳
  • 8篇李晓侨
  • 8篇邱正庆
  • 8篇袁丽芳
  • 8篇刘国仰
  • 7篇杨涛
  • 6篇苏虹
  • 6篇孙念怙

传媒

  • 30篇中华医学遗传...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中国优生与遗...
  • 9篇基础医学与临...
  • 9篇医学研究杂志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7篇第八次全国医...
  • 6篇医学研究通讯
  • 5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国外医学(遗...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生殖医学杂志
  • 3篇遗传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国外医学情报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15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7篇2000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方面初步探讨两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突变性质。方法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PCR扩增,并通过序列测定确定突变位置和性质。结果两患者均为CYP17A1基因突变的遗传复合体。病例1为Y329K,418X/P428L,病例2为Y329K,418X/P409R,Y329K,418X为插入缺失突变(TAC329AA),导致移码突变,在418位产生终止密码提前终止了蛋白质翻译。结论通过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了两例17OHD患者。
姚凤霞韩娟娟刘勇施惠萍黄尚志
关键词:CYP17A1基因突变
内质网应激激活与依托泊甙和放线菌素D耐药绒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激活与拓扑异构酶Ⅱα介导的依托泊甙(etoposide,VP16)和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Act-D)耐药绒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断诱导法诱导人绒癌细胞系JEG-3,分别建立绒癌ActD耐药细胞系JEG-3/ActDB1和VP16耐药细胞系JEG-3/VPC1。细胞计数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观察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的生长增殖规律和耐药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和染色体倍性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种不同药物诱导的JEG-3耐药株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内质网应激(ERS)各个通路相关的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成功建立了绒癌耐药细胞系JEG-3/ActDB1和JEG-3/VPC1。其耐药指数分别为50.64±10.68和65.87±3.19。耐药株生长速度均较亲本细胞减慢,三者的染色体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两种不同的耐药株中,TopoⅡ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而与ERS各个通路相关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结论成功建立了针对ActD和VP16耐药的绒癌细胞系JEG-3/ActDB1和JEG-3/VPC1。内质网应激激活可能参与绒癌耐药的发生。
韩冰向阳王铮王云张浩黄尚志
关键词:绒癌耐药放线菌素D依托泊甙内质网应激
95例黎族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分析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对海南岛黎族学生1726人进行普查,采用红细胞脆性试验阳性和血红蛋白A_2增高两项指标,筛选出β—地中海贫血对象149人,占调查总人数8.6%。随机对其中95例采用PCR扩增技术与ASO探针杂交法,应用7对寡核苷酸探针B—地中海盆血CD41/42.CD17.—28.—29CD43.CD71/72和ⅣS—Ⅱ654)分析突变基因类型。其结果:β—地贫CD41/42(—TCTT)基因型杂合子90例,占基因分析总例数94.7%,—28(A→G)基因型杂合子1例,其余4例尚未清楚。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海南岛纯系黎族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病的基因类型为β—地贫CD41/42(—TCTT)。这一研究结果能为黎族优生和开展β—地贫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陈洛夫黄冬爱文平中陈历昌黄尚志
关键词:黎族基因类型地中海贫血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脊髓性肌萎缩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被引量:5
2008年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和脊髓性肌萎缩(SMA)是最常见的两种累及肌肉的遗传病,以基因片段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联合应用各种基因分析手段可准确地进行基因诊断和杂合子检测。在产前诊断中,应采用两种不同技术路线进行分析以避免样品污染造成差错。DMD散发病例的母亲可能是生殖腺嵌合甚至就是携带者,应一律进行产前诊断。
黄尚志
关键词:DMDSMA基因诊断产前诊断
应用染色体涂染技术对五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病例的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染色体涂染技术(chromosomepainting)在鉴别常规细胞遗传学难以确定的染色体异常中独具优势。应用该技术对G显带认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病例进行检测。方法对5例细胞学提示染色体结构异常病例,分别选用2、6、5、7、13、14号和X染色体特异DNA进行涂染。结果染色体缺失及易位一目了然,即使在分散差的分裂相中亦可辨认。结论染色体涂染技术对于检查染色体结构畸变,特别是检测染色体易位效果良好,结果直观明了。
苏光乔惠珍施征洋苏荣曾王宣王宣杨焕明杨焕明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涂染染色体结构异常
应用PCR-SSCP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外显子7区域的点突变被引量:2
1993年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与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分析6例已知或未知突变点的苯丙酮尿症患者的PAH基因外显子7区域。结果表明,R243Q(位于外显子7)突变基因PCR产物的单链电泳带与正常对照有明显的差异。在2例1个或2个突变等位基因未知的患者中发现了一条与正常单链、R243Q突变单链及正常双链电泳带均不同的带,其位置与正常对照的一条带相近。这一结果提示这二例患者在PAH基因外显子7区域可能存在一个新的突变点。
苗世荣方炳良黄尚志王玫袁丽芳刘国仰罗会元
关键词: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
家庭性复发性葡萄胎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目的:探讨家庭性复发性葡萄胎(Familial Recurrent Moles,FRM)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FRM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及6例散发性葡萄胎分别进行微卫星多态性检测以鉴定葡萄胎的遗传学起源。
赵峻向阳黄尚志万希润何莲芝杨秀玉
文献传递
The role of sexual related Y gene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onadal dysgenesis被引量:1
2001年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role of sexual related Y (SRY) gene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gonadal dysgenesis.Methods Sixteen cases of gonadal dysgenes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5 with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1 with 17-α-hydroxylase deficiency, 4 with true hermaphrodite, 2 with 45,X/46,XY gonadal dysgenesis, 1 with 45,X gonadal dysgenesis, 1 with XY pure gonadal dysgenesis, 1 with testicular regression, and 1 XY female who gave birth to a normal baby. SRY gene was detect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blood and gonad samples and by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SRY motif.Results Among the 16 cases, 15 were blood SRY positive, among which 13 (86.7%) showed the presence of testicular tissue, and 2 showed ovaries without testicular tissue. One SRY negative case showed the presence of testicular tissue. In 3 cases, SRY detection in gonadal tissue correlated with pathological findings but not with blood karyotyp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SRY and the pathology of the gonads was 81.25%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peripheral blood Y chromosome and pathology of the gonads was 68.75%. Sequencing of the SRY motif in an XY female who gave birth to a normal baby showed no mutation.Conclusions SRY detection is mor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than blood karyotype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presence of testicular tissue. Peripheral blood karyotype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gonadal type. There may be testicular related factors other than the SRY gene.
郁琦何方方谷春霞葛秦生黄尚志叶丽珍叶珏冯玲
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存在遗传异质性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确定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familial recurrent hydatidiform mole ,FRHM)的染色体亲源性,并进行基因定位。方法对葡萄胎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并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从蜡块组织切片中纯化葡萄胎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微卫星标记,确定FRHM的染色体亲源性;用19q13 .4区域的25个微卫星标记进行单倍型检测,确定这两个家系中致病基因是否为已报道的基因座。结果两个FRHM均为双亲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biparental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BiCHM) ,两个家系中的患者在19q13 .4区域中的大多数遗传标记位点上表现为杂合。结论 FRHM常常与BiCHM相关,这两例家系的致病基因不在19q13 .4区域,FRHM存在遗传异质性。
赵峻向阳黄尚志万希润崔全才Seckl MJFisher RA
关键词:基因印记遗传异质性
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
2013年
目的 总结分析2例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硫酸酯酶活性及硫酸酯酶修饰因子1(SUMF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2例患儿中例1男,5岁6个月;例2女,5岁2个月,来自2个不同家系,皆因自幼发育落后,伴智力、运动、语言倒退来院就诊.二者都有面容改变、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骨骼畸形及皮肤干燥脱屑等多脏器损害表现,病情进展迅速.骨骼X线提示多发性骨发育不良,尿甲苯胺蓝试验强阳性.采用荧光-人工合成底物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浆或白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硫酸酯酶活性;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组DNA,针对SUM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DNA-PCR方法扩增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酶学检测证实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浆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至少3种硫酸酯酶活性明显降低;SUMF1测序发现例1的基因型为c.793_794insAGT(p.F265X)/c.1045C >T (p.R349W),例2的基因型为c.1046G>C(p.R349P)/c.451A >G (p.K151E).其中c.793_794insAGT、c.1046G>C和c.451A>G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导致神经、骨骼、皮肤等多脏器损害,患者临床表现复杂,需要通过多种硫酸酯酶活性检测和SUMF1基因突变检测明确诊断.2例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患者的3个SUMF1突变为新突变,提示我国患者基因突变谱可能不同于其他国家.
孟岩张为民施惠平姚凤霞邱正庆杨涛赵时敏黄尚志
关键词:溶酶体贮积病突变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