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祥飞

作品数:60 被引量:57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轮虫
  • 24篇臂尾轮虫
  • 19篇萼花臂尾轮虫
  • 18篇休眠卵
  • 12篇种群
  • 9篇休眠卵形成
  • 9篇萌发
  • 9篇浮游
  • 9篇浮游动物
  • 7篇温度
  • 5篇群落
  • 5篇种群动态
  • 5篇饵料
  • 4篇枝角类
  • 4篇生物量
  • 4篇食物
  • 4篇物量
  • 3篇淡水
  • 3篇亚种
  • 3篇生态学

机构

  • 6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安徽省六安农...
  • 1篇安徽省宁国市...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0篇黄祥飞
  • 20篇席贻龙
  • 10篇杨家新
  • 6篇胡春英
  • 5篇刘建康
  • 5篇杨宇峰
  • 3篇诸葛燕
  • 3篇周洁
  • 3篇蔡庆华
  • 2篇伍焯田
  • 2篇李纯厚
  • 2篇陈少莲
  • 2篇陈雪梅
  • 2篇林里
  • 2篇张水元
  • 1篇徐耀阳
  • 1篇王登元
  • 1篇田玲
  • 1篇胡好远
  • 1篇黄根田

传媒

  • 12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湖泊科学
  • 7篇水生生物学集...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Curren...
  • 2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Zoolog...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水库渔业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1篇2000
  • 1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89
  • 2篇1985
  • 3篇1984
  • 1篇1982
  • 3篇198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淡水轮虫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1999年
杨家新黄祥飞刘建康
关键词:繁殖生物学褶皱臂尾轮虫
武汉东湖透明薄皮溞的捕食效率
1993年
本文在室内模拟自然水温研究了东湖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对优势枝角类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的捕食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17℃和21℃时透明薄皮溞对短尾秀体溞的捕食率系数(predation rate coefficient)或称滤过率(clearance rate)分别为15.9和18.2mL predator^(-1)day^(-1)。17℃时透明薄皮溞对微型裸腹溞的捕食率系数为30.1mL predator^(-1)day^(-1)。不同的猎物密度对捕食率系数亦有影响。在17℃,当猎物密度从200ind mL^(-1)增为800ind mL^(-1)时,透明薄皮溞对裸腹溞的捕食率系数则从30.1mL predator^(-1)day^(-1)下降为15.1mL predator^(-1)day^(-1),对短尾秀体溞的捕食率系数亦从15.9mL predator^(-1)day^(-1)降为7.8mL predator^(-1)day^(-1)。
李纯厚黄祥飞
关键词:捕食
四种臂尾轮虫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2
2003年
席贻龙陈月琴诸葛燕黄祥飞
关键词:轮虫角突臂尾轮虫RDNA基因间隔区
香溪河库湾轮虫现状及水质评价初探被引量:31
2006年
香溪河是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最大的支流。通过对香溪河库湾(下游河段)一周年的调查,发现轮虫80种,其中占优势的有13种。轮虫密度在不同样点差异显著,样点Ⅸ最低(仅为68.96 ind./L),样点Ⅵ最高(为1505.83ind./L);对9个样点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组,第1组为样点Ⅰ至Ⅴ,第2组为样点Ⅵ,第3组为样点Ⅶ、Ⅷ,第4组为样点Ⅸ;除样点Ⅸ外,沿着水流方向,轮虫密度逐渐降低;在时间上差异也显著(P<0.01),9月份最高(2664.17ind./L),12月份最低(85.00ind./L)。水质评价表明香溪河库湾属于中污染。
周淑婵黄祥飞唐涛蔡庆华
关键词:轮虫水质
武汉东湖透明溞和隆线溞——亚种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式被引量:5
1981年
透明溞(Daphnia hyalina)和隆线溞-亚种(Oaphnia carinata ssp.)是东湖优势枝角类。作者采用直接称重法,测定了这两种枝角类不同体长组的鲜重、干重,和保存于4%福马林溶液中的标本的湿重、干重,并应用统计方法获得了相应的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式。并与前人发表的公式作了比较;同时对干重和湿重的百分比作了扼要的讨论。
黄祥飞胡春英
关键词:枝角类干重百分比
简易测重法在武汉东湖轮虫常见种中的应用被引量:20
1981年
参考国外有关报道,通过对东湖常见轮虫的活体观察,确定其近似几何图形,测量并找出长、宽、厚之间的比例关系,制定了以体长为依据的测算体重的简化公式。作者认为该简化公式是测算轮虫生物量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黄祥飞
关键词:轮虫体长生物量饵料
食物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 ,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萼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主要在开始培养后的 6天内形成。在 0 1mg/ml的食物密度下 ,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 ,斜生栅藻或斜生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以 1∶1(湿重 )组成的混合藻均能显著地提高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 ,同时也使轮虫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明显增大 ,但对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影响。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时 ,随着其密度由 0 375× 10 7细胞 /毫升 (cells/ml)逐渐升高至 6 0× 10 7cells/ml,轮虫休眠卵产量极显著地增大 ,而休眠卵形成效率则极显著地降低 ;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以 6 0× 10 7cells/ml组显著低于其它各密度组 ,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则无显著差异。
席贻龙黄祥飞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
轮虫休眠卵形成和萌发的生态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4
1999年
席贻龙黄祥飞
关键词:轮虫休眠卵萌发
藻类食物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被引量:26
1998年
椭圆卵囊藻培养轮虫时,轮虫平均产卵量均低于4.0个,随着食物浓度增加,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降至12.50%,投喂蛋白核小球藻,轮虫的平均产卵量从6.00增加到11.40个.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降至4.58%,小球藻和卵囊藻混合培养轮虫,轮虫平均产卵量少于5.00个,后代个体混交百分率下降当小球藻浓度增加到8.0×106cclls/mL时,平均产卵量下降至8.33个。
杨家新黄祥飞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食物产卵量轮虫
种群起始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0年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研究了种群起始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形成及与之相关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连续 11d的培养中 ,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以及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以种群起始密度为 1 0~ 10 0ind·ml-1组最大 ,2 0 0ind·ml-1组次之 ,5 0 0ind·ml-1组最小 .各组间的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则无显著差异 .对轮虫休眠卵最大形成效率及其出现的时间以及到达此时休眠卵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在进行休眠卵的规模化生产时 ,宜选择种群起始密度为 10 0ind·ml-1,培养时间在 6d左右 。
席贻龙黄祥飞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