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辉
- 作品数:84 被引量:5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带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高危险、高死亡率的血管性疾病,其年发病率在1/10万左右,如未经治疗,死亡率极高。1994年Dake等…进行了主动脉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endovascular stent-graft placement,EVSGP),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开创了一条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5—2008年,采用血管内带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于宏颖唐玉龙李心畅温尚煜黎辉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随访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对钙化、纤维化病变的疗效及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或纤维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行冠脉内旋磨术的3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B2、C型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其中1例患者旋磨头未成功通过病变,成功率96.67%;14例(46.67%)病例仅用1.25mm的旋磨头,13例(43.33%)病例仅用1.5mm的旋磨头,仅有1例(3.33%)病例选用1.75mm旋磨头,2例(6.67%)病例分别使用了1.25mm、1.5mm的旋磨头。旋磨术成功的29例患者(96.67%)均应用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其中28例(93.33%)在旋磨术后置入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共植入支架49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75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长度(52.2±30.97)mm。2例(6.67%)在术中发生轻度冠脉痉挛;1例(3.33%)发生无血流现象;1例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33%),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冠脉穿孔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30例患者进行了(15.9±11.2)个月的临床随访,有1例(3.33%)发生了再发心绞痛,1例(3.33%)发生心源性死亡。结论冠脉内旋磨术联合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脉支架术是治疗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可去除纤维、钙化斑块,从而增大管腔,改善冠状动脉内膜平滑度,提高纤维、钙化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钙化、纤维化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孙志奇张秀云潘震华温尚煜黎辉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旋磨术
- 经皮高速旋磨治疗冠状动脉钙化分叉病变:单中心经验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旋磨术在冠状动脉钙化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旋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48例,术后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结果、住院期间和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43例(89.6%)只旋磨主支,4例(8.3%)同时旋磨主支和边支,1例(2.1%)只旋磨边支。1例旋磨术中发生急性闭塞,1例旋磨术中出现慢血流;43例(89.6%)只在主支置入支架,4例(8.3%)采用双支架术,1例(2.1%)只在边支置入支架。主支置入支架后3例边支发生急性闭塞,1例边支次全闭塞,边支闭塞后球囊扩张边支,血流均恢复TIMIⅢ级。住院期间无死亡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病例,共有6例(12.5%)发生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术后12个月随访1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病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是治疗分叉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 温尚煜于宏颖孙志奇王柏颖王满庆黎辉
- 关键词:旋磨术冠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钙化病变
- 血栓抽吸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梗死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156例,对其中78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心电图STR情况。结果抽吸血栓组与同期入选未抽吸组相比,TIMI血流3级分别为89%和78%;TMP灌注3级分别为88%和45%,STR〉50%者分别为68%和50%。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 于宏颖潘震华索传涛孙志奇温尚煜黎辉
- 关键词:血栓抽吸心肌梗死
- 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强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09年时仍存活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人群进行观测,包括糖尿病患者395例、非糖尿病对照者209例,常规进行体格及实验室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形成的部位及数量。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以球部发生率最高(57.5%);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4%比47.4%),尤以多发斑块为著(50.9%比27.8%);高龄者颈动脉单发及多发斑块的发生风险增加(OR=1.798、3.986);男性发生颈动脉单发及多发斑块的风险分别是女性的1.599和2.127倍;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收缩压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最强烈预测因子,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者发生单发及多发斑块的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者的2.51和13.99倍;收缩性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为120~139mmHg)者发生多发斑块的风险即已增加(OR=6.95)。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高龄、男性、收缩压增高、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不佳以及血脂异常显著有关,提示对于后三种可变因素的良好控制有利于动脉硬化疾病的预防。
- 金红王寒梅庞利李欣王惠李光伟王金平黎辉姜亚云胡英华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超声指导下局部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广泛开展和介入性检查治疗的普及,“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有增加趋势。各种经股动脉穿刺的介入性检查治疗的病人中老年人居多数,其股动脉可能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行股动脉穿刺后容易并发血肿而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选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指导下局部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唐玉龙白艳玲索传涛黎辉
- 关键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局部注射超声指导凝血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经股动脉穿刺
- 良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23年随访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良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986年纳入大庆市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的糖耐量正常者519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630例,之后评估23年随访的长期临床结局。良性肥胖即超重肥胖而无代谢异常(定义为无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最终纳入682例受试者(糖耐量正常者350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332例),根据基线状态分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211例)、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58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81例)、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109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223例)。比较各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率。结果23年后随访,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风险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相比无差异,但是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的2倍(24.1%、12.5/1000人年对10.9%、5.2/1000人年,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的影响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风险比(HR)=2.42,95%CI 1.24~4.74,P=0.01]。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及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并依次递增(P<0.05)。结论良性肥胖人群长期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与正常组无差异,但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人群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增加更甚。
- 李肖珏王金平何思垚沈晓霞王慧钱鑫冯新星王宣巩秋红安雅莉张波赵芳黎辉李光伟陈燕燕
-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
- 心电图Nehb导联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附28例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被引量:1
- 1994年
- 心电图Nehb导联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附28例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王佩生,赵承胤,廖青,黎辉,李秋波,胡英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医院(163001)心电图Nehb导联是英国学者提出的一种胸前区双极导联方法,国内报道文献很少,亦未被更多人认识并广泛...
- 王佩生赵承胤廖青黎辉李秋波胡英华
- 关键词:心电图冠心病
- 血浆脑钠素在心衰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 2004年
- 史瑞英王丹黎辉
- 关键词:血浆脑钠素心衰生物学特性
- 国产左西孟旦对比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被引量:45
- 2012年
- 目的 研究探讨国产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对照方法.入选ADHF患者并随机分入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分别静脉滴注24 h.结果 共入选8个参加医院的228例ADHF患者,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各114例,其中接受SwanGanz导管检查并达到评价指标者[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脏指数≤2.5 L·min-1·m-2]进行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每组各39例.治疗24 h后,左西孟旦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显著升高[(31.56±9.69)%与(28.44 ±7.08)%,P<0.01],LVEF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6.90)%与(3.00±6.63)%,P >0.05].治疗24 h后,左西孟旦组PCWP相对于基线下降值较多巴酚丁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 ±7.14)mm Hg与(-5.64 ±6.83)mm Hg,P=0.04].用药3d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较基线变化率在左西孟旦组显著大于多巴酚丁胺组[(- 22.36±38.98)%与(- 8.56±42.42)%,P<0.01].用药后24 h,左西孟旦组呼吸困难改善较多巴酚丁胺组显著.结论 国产左西孟旦对ADHF患者提高LVEF的作用与多巴酚丁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更显著降低PCW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改善症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张宇辉张健卿恩明黎辉孙英贤张麟白小涓刘文娴姜一农曲鹏韦丙奇周琼黄燕
- 关键词: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