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士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急性
  • 4篇淋巴
  • 4篇基因
  • 4篇骨髓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融合基因
  • 3篇粒细胞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骨髓瘤
  • 3篇PML/RA...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丁士华
  • 10篇秦慧
  • 8篇翟志敏
  • 6篇吴凡
  • 4篇汪延生
  • 4篇陶莉莉
  • 4篇王强生
  • 3篇李迎伟
  • 2篇张翠
  • 2篇潘莹
  • 2篇王会平
  • 1篇陈礼文
  • 1篇陶千山
  • 1篇熊术道
  • 1篇杨冬冬
  • 1篇沈元元
  • 1篇冯嗣青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安徽省第十二...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给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MM患者。12例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皮下组),14例接受硼替佐米快速静脉注射(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一致。皮下组和静脉组分别获得75.00%和71.43%的总有效率,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完全缓解(VGPR+CR)率分别为50.00%和47.14%,CR率分别为16.67%和2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方式起效时间相当,均在第1疗程半数达部分缓解(PR),第4疗程半数达CR(P>0.05)。安全性比较:皮下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静脉组〔16.67%(2/12)vs.64.29%(9/14),P=0.021〕,其中静脉组中≥3级周围神经病变占7.14%(1/14);相较静脉组(0%),皮下组皮疹发生率高达66.67%(8/12),但局限、短暂、无需处理;其余血液与非血液毒副反应的发生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皮下给药的疗效与传统静脉给药的疗效相当,皮疹发生率增加但症状轻,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减少,安全性更好。
秦慧汪延生丁士华吴凡王芝涛王强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皮下给药毒副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经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初次确诊为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包括L型、S型及S突变型)的APL患者21例,按照A...
陶千山熊术道陶莉莉丁士华翟志敏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
文献传递
血清铁调素测定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浓度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MM患者血清Hepc浓度,监测治疗后Hepc的变化。结果 MM患者血清Hepc浓度较正常人升高(P<0.05),肾功能损害的MM患者Hepc浓度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的MM患者(P<0.05)。血红蛋白与铁蛋白水平是Hepc的浓度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后,有效患者Hepc浓度下降值高于无效患者(P<0.05),完全缓解患者Hepc浓度下降值高于部分缓解患者(P<0.05)。结论血清Hepc浓度与MM临床特征有关,治疗后Hepc浓度下降值对判断临床疗效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王强生汪延生丁士华陈礼文袁靖中桂前乐秦慧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铁调素疗效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收集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DT)方案化疗的25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信息,对其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评价。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25例MM患者的总有效(OR)率为80.00%(20/25),其中完全缓解(CR)9例(36.0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6例(24.00%),部分缓解(PR)5例(20.00%);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与新诊断MM患者的疗效相当(OR率:62.5%vs 88.24%,P>0.05);国际分期系统(ISS)Ⅰ+Ⅱ期患者疗效与Ⅲ期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率:83.33%vs 76.92%;P>0.05);长疗程(≥4个疗程)化疗组患者的CR率明显高于短疗程(3、2、1个疗程)化疗组患者(77.78%vs 30.77%vs15.79%vs 4.00%);浆细胞白血病及严重肾功能损害的MM瘤可获得VGPR以上疗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皮疹等,经过对症治疗以及调整剂量后均能改善。
秦慧汪延生丁士华吴凡王芝涛王强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疗效
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关系
目的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erythrocyt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并探讨MCV与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MCV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
陶莉莉丁士华李迎伟王会平张翠杨冬冬秦慧翟志敏
文献传递
实时定量PCR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意义。方法用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ABL作为内参,建立标准曲线。采用Taq Man法进行实时定量PCR,并对方法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及灵敏性进行测定。对14例APL患者在初治、诱导缓解及巩固治疗3个时期的PML/RARαmRNA转录本水平进行动态定量监测,结果以NQ表示,NQ=PML/RARαmRNA的拷贝数/ABL mRNA的拷贝数×105。结果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检测出1×10-5μg NB4细胞cDNA中PML/RARα的融合基因,其重复性和稳定性Ct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77%和2.11%。14例患者初治时骨髓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3 731,经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缓解时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231,化疗与维甲酸序贯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116。治疗前后比较,PML/RARα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敏感性好、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的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丁士华秦慧翟志敏吴凡熊述道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微小残留病
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 mRNA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 mRNA的技术平台,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病情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α融合基因进...
丁士华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临床疗效实时定量PCR检测
文献传递
替加环素治疗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重症感染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TGC)治疗免疫力低下合并重症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次使用TGC治疗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次血液病重症感染患者,1例接受TGC单药治疗有效,9例接受TGC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中,7例有效。TGC平均使用(7.70±2.31)d,起效时间平均为(2.37±0.92)d。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使用TGC能有效控制免疫力低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重症感染,安全耐受。TGC联合用药方式可以考虑作为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患者严重感染时拯救性治疗选择。
秦慧汪延生丁士华吴凡王芝涛王强生
关键词:替加环素恶性血液病免疫力低下重症感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乳酸酸中毒一例并文献复习
吴凡翟志敏丁士华潘莹秦慧
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体会及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血液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专业性强、实验室检查内容多以及专业术语复杂、难记等特点,往往成为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课的学习效率,同时满足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培养出具有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医学人才,
秦慧翟志敏冯嗣青李迎伟陶莉莉丁士华
关键词:血液病学临床教学人文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