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敏

作品数:75 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1篇心脏
  • 33篇再同步
  • 32篇心脏再同步
  • 24篇起搏
  • 23篇再同步治疗
  • 22篇心脏再同步治...
  • 18篇心力衰竭
  • 18篇衰竭
  • 15篇预后
  • 15篇植入
  • 13篇心脏再同步化
  • 13篇再同步化
  • 13篇同步化
  • 12篇起搏器
  • 11篇心室
  • 11篇临床预后
  • 10篇心律
  • 7篇心脏再同步化...
  • 7篇再同步化治疗
  • 6篇心肌

机构

  • 4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国家心血管病...
  • 3篇北京医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海南省农垦三...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75篇刘志敏
  • 57篇张澍
  • 51篇华伟
  • 35篇陈柯萍
  • 35篇樊晓寒
  • 29篇丁立刚
  • 11篇牛红霞
  • 10篇戴研
  • 9篇糜家睿
  • 9篇王靖
  • 7篇蔡迟
  • 6篇王方正
  • 6篇邓春玉
  • 6篇吴书林
  • 6篇姚焰
  • 4篇郑黎晖
  • 4篇宁小晖
  • 4篇王靖
  • 4篇任晓庆
  • 4篇牛国栋

传媒

  • 30篇中华心律失常...
  • 1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第八届全国心...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8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下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经验。方法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适应证患者分入电生理导管指导组(电生理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组(造影组),对比两组冠状窦插管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均成功植入左室电极导线。造影组较电生理组在冠状窦插管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安全、有效,可作为电生理导管的替代方法。
丁立刚华伟牛红霞顾敏刘志敏樊晓寒张澍
关键词:心脏病学双室起搏冠状窦
右束支阻滞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回顾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方法本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植入CRT-P/D的合并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每3-6个月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Minnesota生活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及程控等指标。结果共7例合并RBBB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P/D,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9-74(57-19)岁。随访0.3-43.0(17.6±16.7)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心力衰竭住院事件7次,3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死亡。6例患者为CRT无反应者,1例为CRT反应者。结论合并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CRT无明显获益。
丁立刚华伟王欢王靖乔青刘志敏戴研陈柯萍张澍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右束支阻滞
EAARN评分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EAARN评分系统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CRT的264例患者临床资料,行EAARN评分(E:左心室射血分数,A:年龄,A:房颤,R:肾功能,N: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临床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EAARN评分系统对接受CRT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法评价拟合度.结果 共有33例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死亡,定义0~1个低危组;2~3个中危组;3个以上高危组.其中低危组共199例,死亡22例;中危组共42例,死亡5例;高危组共23例,死亡6例.3组间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316).EARRN评分系统预测1年内全因死亡的AUC为0.559.Hosmer-Lemeshow拟合度尚可(P=0.49).结论 EAARN评分系统对CRT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不佳.
杨绳文刘志敏糜家睿刘尚雨丁立刚陈柯萍华伟张澍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评分系统心力衰竭
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88岁,因"发作性胸痛12年,活动后喘憋半年,加重3d"入院.患者于2001年开始出现发作性胸痛,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为"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于2001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半年前始出现活动后喘憋,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多次入住急诊科,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LAD)46mm,左心室(LV)5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7,二尖瓣中量反流,三尖瓣大量反流,左心功能减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 >15 000 pg/ml.
华伟丁立刚刘志敏樊晓寒张澍
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超高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ΔCRE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心肌细胞TNF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构建ΔCREB的真核表达载体 ,观察其对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索心衰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方法 :利用穿梭质粒pAdTrack构建核转录因子ΔCREB的真核表达载体pAdTrack -ΔCREB ,然后转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orskolin(10 μmol/L)组、转染组和转染后加forskolin组 ,观察各组心肌细胞ΔCREB的表达以及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显示 ,ΔCREB/β-actin定量比值 ,转染组 (1 0 0 10 16± 0 0 5 35 2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76 132 2± 0 0 4 4 0 90 ) ,(P <0 0 1)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ΔCREB蛋白标记阳性率 ,转染组 (2 8 88% +9 0 5 %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6 6 3% +3 38% ) ,(P <0 0 1)。②细胞上清TNFα含量 ,转染后加forskolin组 (34 36pmol/L± 12 17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91pmol/L± 5 16pmol/L) ,(P <0 0 1)。结论 :转染ΔCREB可显著升高心肌细胞TNFα含量。cAMP介导的CREB转录激活作用促进了TNFα基因表达 ,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李茜余细勇周钢杨敏刘志敏邓春玉林曙光
关键词:心肌细胞TNFΑ
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改变被引量:7
1989年
通过分析15例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改变,提出我国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①年龄≤25岁的女性;②多因慢性精神刺激及工作学习紧张过度而发病;③厌食致日进食量<3两及体重减轻20%以上;④伴严重的营养不良及低代谢的临床表现;⑤无其它使体重严重减轻的内科及精神科疾病。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①下丘脑功能紊乱,突出地表现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低减;②严重营养不良及体重减轻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
史轶蘩刘志敏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闭经脑功能紊乱
Home Monitoring家庭监测
刘志敏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本文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到 RVA 组(n=14)和 RVOT 组(n=28),起搏器植入术后通过三维超声心动图,将 RVOT 组进一步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 ventricular septum,RVS)组(n=17)和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right ventricular free wall,RVFW)组(n=11)。通过 QRS 时限、肺动脉射血前间期-主动脉射血前间期(PPEI-APEI)及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指数(Ts-SD)评价心室的电机械活动同步性;通过射血分数(ejection factor,EF)及 Tei 指数评价心室功能。结果 (1)起搏后各组的 QRS 时限、PPEI-APEI 和 Ts-SD 都显著增加(P<0.01)。(2)RVA 组和 RVOT 组起搏后 QRS 时限分别为(155.1±12.4)ms 和(143.5±6.7)ms,PPEI-APEI 分别为(-34.85±8.03)ms 和(-28.61±7.79)ms,Ts-SD 分别为(48.72±3.83)ms 和(41.91±3.56)ms(P<0.05)。术后6个月,RVOT 组的心功能指标要优于 RVA 组,两组 Tei 指数分别为0.507±0.08和0.418±0.05(P<0.05)。(3)亚组分析显示,RVA 组、RVFW 组和 RVS 组的 QRS 时限分别为(155.1±12.4)ms、(1473.±5.7)ms 和(141.0±6.2)ms(RVA=RVFW>RVS),PPEI~APEI 分别为(-34.85±8.03)ms、(-36.64±3.20)ms 和(-23.41±4.78)ms(RVA=RVFW>RVS),Ts-SD 分别为(48.72±3.83)ms、(44.65±3.23)ms 和(40.13±2.50)ms(RVA>RVFW>RVS)。术后3个月,3组 Tei 指数分别为0.464±0.063、0.449±0.029和0.393±0.047(RVA=RVFW>RVS)。结论 RVS 起搏后心室同步性优于 RVFW 和 RVA,有助于保护心室功能。
刘志敏陈柯萍陈若菡孙欣华伟王方正张澍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起搏TEI指数
射血分数减低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恰当治疗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家庭监测所传输的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射血分数减低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室性心律失常(VA)事件恰当治疗及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家庭监测功能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患者数据。从2009年2月到2014年12月植入ICD/CRT-D的79家医院的患者中根据入排标准共纳入234例患者,根据随访期间ICD/CRT-D是否发生恰当治疗的VA事件分为未发生恰当治疗组(93例)和发生过VA恰当治疗组(141例)。患者年龄(58.8±13.4)岁,其中男178例(76.1%,178/234)。主要终点事件为ICD/CRT-D首次发放恰当治疗的VA事件。次要终点为恰当电击(shock)治疗的VA事件或全因死亡事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能够预测ICD/CRT-D发放恰当治疗及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55.2±21.6)个月,共141例(60.3%,141/234)患者发生过首次恰当治疗的VA事件,103例(44.0%,103/234)患者发生过首次恰当电击治疗的VA事件。共70例(29.9%,70/234)患者发生全因死亡。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扩大、有晕厥或晕厥前驱症状是发放首次恰当治疗VA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有晕厥或晕厥前驱症状、服用胺碘酮是发放首次恰当电击治疗VA的独立危险因素;LVEDD扩大、合并高血压、30 d患者活动度的平均值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相较于ICD植入患者,CRT-D植入患者首次发放恰当治疗及首次发放恰当电击治疗VA的风险均显著降低。结论在射血分数减低的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中,LVEDD、有晕厥或晕厥前驱症状、植入CRT-D是恰当VA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LVEDD扩大、合并高血压、低平均患者活动度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赵爽陈柯萍华伟宿燕岗刘欣梁兆光杨杰孚徐伟汪芳樊晓寒戴研刘志敏张澍
关键词:除颤器植入型心脏再同步治疗家庭监测全因死亡
鞘中鞘联合双导丝技术易化左室电极导线植入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一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患者,术中冠状静脉造影显示左室侧后静脉迂曲,且起始部与冠状静脉主干夹角锐利,导丝难以送入靶静脉。利用鞘中鞘联合双导丝技术,顺利将左室电极导线送入左室侧后静脉,极大的缩短了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手术时间,减少了射线曝光量。
丁立刚华伟蔡迟牛红霞刘志敏樊晓寒姚焰张澍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左室电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