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林骏 作品数:59 被引量:609 H指数:12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 方法 :3例肝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 (TPN) ,后在 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 (EN) ,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 (TEN) ,最后转为完全经口饮食。 结果 :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 ,黄疸减轻 ,血浆蛋白提高 ,氮平衡改善 ,康复良好。 结论 :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 ,并从 TPN→ PN+EN→ TEN逐渐过渡 ;胃肠功能一旦恢复 ,早期 蔡瑛 黄青青 苏美仙 万林骏 万晓红关键词:肝移植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不同液体复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95例术后8 h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平衡液组(醋酸林格液)、0.9%氯化钠溶液组、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HES) 130/0.4组。结果:羟乙基淀粉组AKI发病率(12.5%)相较于生理盐水(7.3%)、醋酸林格组(6.3%)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泌尿外科患者AKI发病率(11.1%)相较于肝胆外科(5.6%)、胃肠外科(6.5%)及其他科室(7.7%)升高(P<0.05);泌尿外科患者中,羟乙基淀粉组AKI发生率(17.5%)相较于生理盐水组(8.9%)、醋酸林格组(8%)升高(P<0.05);羟乙基淀粉组凝血功能示:入室6 h时APTT与0 h(入室时)、24 h相较均有显著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及24 h时DD二聚体均较0 h(入室时)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凝血功能示:入室24 h时PT与0 h(入室时)相较显著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羟乙基淀粉组PT与APTT均较醋酸林格组显著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生理盐水组PT较醋酸林格组显著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羟乙基淀粉组DD二聚体较醋酸林格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羟乙基淀粉组、醋酸林格、生理盐水组术后活动性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及生理盐水扩容补液,并未增加患者肾损害的风险;2.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及生理盐水扩容补液对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未导致术后出血风险增加;3.泌尿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风险较其他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高,且使用羟乙基淀粉溶液增加泌尿外科手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风险。 朱则文 万林骏 王刚 廖庚进关键词:羟乙基淀粉 高氯 凝血功能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对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收治的ICU住院时间≥72 h且每日行床旁血管超声筛查的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慢性合并症等基线资料,以及入ICU前和入ICU 24 h、48 h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单体(FM)、vWF、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等。根据是否发生VTE〔VTE诊断:患者每日行床旁血管(双上下肢、内脏静脉)超声筛查,怀疑有血栓者由超声科医生复查确诊或肺动脉造影确诊〕将患者分为VTE组和非VTE组。采用PSM分析方法,以VTE组为基准,对年龄、是否有恶性肿瘤、是否有感染、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入ICU前凝血指标进行1∶1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vWF对重症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18例(15.0%)入ICU后72 h内确诊发生VTE,102例(85.0%)在ICU内未发现血栓。PSM前,VTE组与非VTE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恶性肿瘤和感染比例及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M后,成功匹配14对,两组间不平衡的协变量均达到均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 48 h vWF是重症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165,95%可信区间(95%CI)为1.000~1.025,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入ICU 48 h vWF预测重症患者发生V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CI为0.618~0.945,P=0.007;当最佳截断值为312.12%时,敏感度为67.7%,特异度为93.0%。结论动态监测vWF有助于判断ICU患者发生VTE,入ICU 48 h vWF对VTE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岳锦熙 万林骏 王刚 张瑞凌 张小冉 刘欧亚 于晓帆 黄青青 任宗芳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凝血酶活化标记物--纤维蛋白单体(FM)在外科术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凝血酶活化标记物-纤维蛋白单体(FM)在外科术后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3例Ⅲ~Ⅳ级手术术后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围术期出血量。记录手术前(T_(0))纤维蛋白原(Fib)、术后当日(T_(1))纤维蛋白原(Fib)和术后24 h(T_(2))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等指标。根据FM检测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统计描述患者临床资料;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的因素;双变量相关性分析FM与Fib及DD的关系;方差分析不同疾病组FM的差异。结果 (1)共纳入Ⅲ~Ⅳ级手术术后患者93例,平均年龄(59±13)岁,男性49例,女性44例。其中61例是恶性肿瘤患者(66%),32例是非肿瘤患者(34%);(2)纤维蛋白单体(FM)正常水平组(≤5μg/mL)9例(9.7%),FM(4.32±1.07)μg/mL;低水平组(6~54μg/mL)39例(41.9%),FM(20.67±13.25)μg/mL;中水平组(55~103μg/mL)11例(11.8%),FM(73.96±13.38)μg/mL;高水平组(≥104μg/mL)34例(36.6%),FM(172.30±26.78)μg/L,方差分析(ANOVA)显示正常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达600~1 000 mL和胃肠道手术会影响FM的浓度(P <0.05)。vWF、AT-Ⅲ、肝脏恶性肿瘤、肾脏恶性肿瘤、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年龄、性别均对纤维蛋白单体(FM)浓度无明显影响(P> 0.05);(3)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FM与T0、T1时间Fib无相关性,但是与T_(2)时间Fib呈负相关(r=-0.258,P <0.05),T_(2)时间DD与FM呈正相关(r=0.536,P <0.001);(4)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76.4μg/mL)浓度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25.7μgmL),DunnettT_(3)检验显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纤维蛋白� 岳锦熙 万林骏 张瑞凌 张小冉 刘欧亚 于晓帆 黄青青 任宗芳关键词:纤维蛋白单体 凝血酶 标记物 外科术后 静脉泵入吗啡术后镇痛的血清浓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000年 研究持续静脉泵入吗啡术后镇痛的血清浓度变化特点 .方法 :术后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n =2 0 ) .CI组 :2 4h匀速泵入吗啡 0 5mg/kg ;IM组 :疼痛时肌肉注射吗啡 10mg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 (VAS评分 )、血清吗啡浓度变化、循环呼吸指标、夜间睡眠状况及相关副作用 .结果 :CI组镇痛效果满意 (VAS低 ,轻度疼痛范围内 ) ,某些时段上效果明显优于IM组 (P <0 0 5) .CI组的血清吗啡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19 4~ 2 5 8μg/L ,在吗啡最低有效镇痛浓度范围内 ;IM组呈尖峰样波动 ,3 0min达峰值浓度( 94 4± 4 3 3 ) μg/L ,远超过吗啡的有效治疗浓度 ,6h后降至 ( 7 7± 5 3 ) μg/L ,低于吗啡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 .CI组夜间睡眠状况较IM组佳 (P <0 0 5) .CI组 2 4h吗啡平均用量较IM组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HR ,BP ,RR及SPO2 两组间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静脉泵入吗啡的血清浓度变化特点是其术后镇痛效果持续、稳定、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药代动力学基础 . 蔡瑛 黄青青 万林骏 苏美仙 万晓红关键词:静脉泵入 吗啡 手术后镇痛 血药浓度 非心血管手术前心脏危险性的临床评估 黄青青 岳锦熙 万林骏 苏美仙 周耘 王晓薇 万晓红 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1、验证4种术前评估方法判断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的准确性,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2、分析非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行非心血管手术,...关键词:关键词:非心血管手术 心脏并发症 术前评估 哌替啶持续静脉泵入对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1998年 哌替啶持续静脉泵入对术后镇痛效果观察蔡瑛*黄青青*苏美仙*万林骏*张自云*手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影响病人术后转归。我们观察持续静脉泵入哌替啶对术后镇痛效果,并与传统肌注哌替啶—异丙嗪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蔡瑛 黄青青 苏美仙 万林骏 张自云关键词:哌替啶 术后镇痛 静脉泵 外科手术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9 2010年 目的 筛选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围术期有可疑危险因素的非心脏手术患者480例,年龄18~92岁,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79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术后Price-Henry疼痛评分为4分、合并肺气肿、饮酒≥3次/周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924、0.188、2.251、1.752、18.954、1.779.结论 老龄、全身麻醉、长时间手术、术后剧烈疼痛、合并肺气肿、长期饮酒是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张承华 万林骏 黄青青 麻伟青 杨云丽 董发团 魏辉明关键词: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1、5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1、5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组(C组)及定量输液组(Q组).G组、C组和Q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维持休克状态60 min,随后分别采用GDFT、定量输液和中心静脉压指导的输液方案行液体复苏并观察4h.复苏液体乳酸林格氏液与羟乙基淀粉的输液比例为1:1.实验结束后,记录复苏4 h的输液量及尿量;测定肺组织的湿/干重量比(W/D);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结果 G组的输液量及尿量多于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的W/D高于S组、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和S组、Q组及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犬的输液量增加,但不影响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5的表达. 陶建平 韩洋 黄青青 史曼 杨家驹 思永玉 万林骏 苏美仙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水通道蛋白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内营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空肠肠内营养 (EN)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早期使用的可行性 ,及其对胰腺炎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6 8只成年 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 12只、实验对照组 (B) 2 7只和治疗组(C) 2 9只 ,均剖腹行胰胆管逆行穿刺和空肠造瘘。 A组经胰胆管注入生理盐水 (NS) 0 .2 ml/10 0 g,B、C组注入质量分数为 3.5 %的牛磺胆酸 0 .2 m l/10 0 g制成 ANP模型。 C组于模型建立 1小时内经空肠造瘘管注入爱伦多 (Elental) ,3次 /2 4 h,每次 10 ml(4184 k J/L )。结果 :胰腺病理检查示 :A组 12只大鼠 (10 0 .0 0 % )胰腺组织基本正常 ;B组 2 7只 (10 0 .0 0 % )和 C组 2 1只 (72 .4 1% )胰腺组织呈片、灶状坏死、出血 ,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C组中另 8只大鼠 (2 7.5 9% )胰腺间质水肿 ,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 2 4小时存活率比 B组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B、C2组间血清钙及淀粉酶水平无差异 (P均 >0 .0 5 )。 3组大鼠血清内毒素 :B、C2组较 A组明显升高 ,C组较 B组明显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3组大鼠肺、肾、肝、脾及 ML N细菌培养计数 (cfu/g) :B、C 2组均较 A组高 ,C组低于 B组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ANP大鼠早期经空肠给予肠内营养安全、可靠 ,未加重胰腺? 万林骏 杨家驹 黄青青 苏美仙 万晓红关键词:胰腺炎 坏死性 急性 早期肠内营养 肠道细菌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