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里

作品数:34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手术
  • 9篇麻醉
  • 7篇镇痛
  • 7篇术后
  • 6篇神经阻滞
  • 4篇连续臂丛
  • 4篇臂丛
  • 4篇臂丛阻滞
  • 4篇病人
  • 3篇神经刺激
  • 3篇神经刺激器
  • 3篇疼痛
  • 3篇连续臂丛阻滞
  • 3篇罗比卡因
  • 3篇开胸
  • 3篇开胸手
  • 3篇开胸手术
  • 3篇脊髓
  • 3篇教学
  • 3篇芬太尼

机构

  • 3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武汉市黄陂区...

作者

  • 34篇万里
  • 17篇张传汉
  • 7篇田玉科
  • 5篇罗爱林
  • 4篇张毅
  • 3篇樊龙昌
  • 3篇姚文龙
  • 3篇吴波
  • 3篇王君慧
  • 3篇陈明兵
  • 3篇王学仁
  • 3篇陈志则
  • 3篇祁月红
  • 2篇廖晖
  • 2篇周碧云
  • 2篇金传刚
  • 2篇罗超军
  • 2篇李锋
  • 2篇桂伶俐
  • 1篇刘志恒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I-II级的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即F组(20ug/ml芬太尼)、B组(0.15mg/ml布托啡诺)和FB组(10ug/ml芬太尼+0.1mg/ml布托啡诺)。在关腹膜前连接镇痛泵并给予负荷量1ml,背景输注量0.5ml/h,指令剂量0.5ml,锁定时间5min。记录手术后1、4、8、12、24和48h患者VAS评分、镇静评分、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按压次数和镇痛药消耗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点的镇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与FB组之间的VAS评分在各个时点镇痛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B组和FB组镇静评分较高,但无过度镇静的发生。从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调查看,B组满意度最低,FB组最高,F组略低于FB组。F组患者发生瘙痒(25.0%)、恶心呕吐(30.0%)的比例较高,B组的镇痛效果较差,但B组及FB组均无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取得优良的镇痛、镇静效果并明显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方式。
陈钢万里
关键词:布托啡诺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上腹部手术
麻醉学与解剖学联合教学探索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麻醉学与解剖学联合教学实践,探讨解剖学与麻醉学课程融合的方式方法,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课程整合提供参考素材,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发挥老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肖海涛樊龙昌陈超万里
关键词:麻醉学解剖学联合教学课程整合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PC-Cdh1mRNA的表达变化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PC-Cdh1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80~3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模型组(IR组)。采用改良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h1的表达部位并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PC-Cdh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dCdh1mRNA表达减少,术后3d显著升高,术后7d又降低。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PC-Cdh1在海马区及皮质区中均有大量表达。结论 APC-Cdh1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志则万里张传汉祁月红张雪姚文龙邱谨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
反馈靶控输注和自控输注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的镇静
2005年
目的 比较反馈靶控输注(TCI)和病人自控镇静(PCS)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 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年龄18~70岁的妇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T组 (TCI)和P组(PCS),每组2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使麻醉平面维持在T6以下,同时连接TCI系 统和PCS系统并设置参数。切皮前5min开始系统给药,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给药,持续观察脑电 双频指数(BIS)、频谱边界频率(SEF)、高频(HF)、低频(LF)的变化,并评定镇静深度(OAA/S评分 法)。术毕记录丙泊酚的总用量及按压次数、苏醒时间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P组丙泊 酚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1),而各时间点MAP、BIS、SEF、HF、LF、LF/HF、HRV的变化无显著 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一致(P>0.05)。结论 PCS和反馈TCI是两种 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陈志则万里张传汉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
住院医师CPR模拟培训教学体会被引量:6
2016年
现代医学继续教育特别是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住院医师的危机处理能力,特别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及脑保护,是医院各科室住院医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基于传统单纯理论培训达不到实效,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48名住院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该培训方式重在情景模拟,实战演练,取得了广泛认同和培训实效,现将培训体系做系统介绍,便于推广。
周志强樊龙昌张传汉万里罗爱林
关键词:住院医师教学心肺复苏术
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应用于上肢连续臂丛阻滞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45例拟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罗比卡因组(R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15例。术前均予肌间沟径路或腋路臂丛阻滞以及臂丛神经鞘内置管。术后R组与B组使用便携式患者自控镇痛泵,泵内液体分别为0.125%的罗比卡因和0.125%的布比卡因,N组为对照组,观察24h。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痛药使用情况,记录R组与B组患者的运动阻滞、麻木感、局麻药用量、满意度、镇痛技术问题和并发症。结果R组与B组两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疼痛评分在术后0h、3h时与R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h、12h、18h、24h均较高,与前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与B组两组镇痛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麻木感、补充用药、局麻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问题与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均低。结论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均可有效地用于上肢术后的连续臂丛阻滞患者自控镇痛,并且效果相似。
张传汉罗超军万里
关键词:臂丛阻滞患者自控镇痛罗比卡因布比卡因
周围神经刺激器在连续臂丛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定位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CBPB)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方法行腋路或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鞘内置入导管和经导管注入局麻药,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上肢五大神经感觉阻滞发生率为91.7%~98.3%,上肢运动阻滞发生率为98.3%,麻醉满意率为83.3%。结论PNS定位于CBPB有助于提高阻滞成功率。
罗超军张传汉万里田玉科
关键词:周围神经刺激器臂丛神经阻滞
外伤致左心耳破裂手术麻醉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62岁,身高170 cm,体质量65 kg,因“撞击致头胸部等全身多发伤8h”急诊入院。患者骑电动车时与公交车相撞,伤后有短暂昏迷史,无恶心呕吐,送往当地急救中心行简单包扎后转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具体治疗用药不详。术前诊断:(1)多发伤:胸部闭合性外伤,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胸腔积液;颌面部外伤:颌面部多处软组织撕裂伤;四肢多处皮肤软组织撕裂伤。(2)高血压。(3)失血性休克。拟于静吸复合麻醉下急诊行多处外伤清创缝合术。术前检查:神志清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颌面部多处皮肤软组织裂伤,气管居中,胸廓对称,胸廓挤压征阳性,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左侧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上肢及左下肢多处皮肤裂伤,病理反射未引出。左胸穿刺抽出不凝血,胸部X线片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胸腔积液;胸腹部B超示:左侧胸腔积液,余未见异常。
许爱军万里王鹏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左心耳左侧胸腔积液多发肋骨骨折
超声引导小儿喉罩定位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小儿喉罩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分级Ⅰ~Ⅱ级、年龄1~6岁拟于全麻下行择期四肢骨科手术的患儿,麻醉诱导后常规置入喉罩,机械通气5rain后用生理盐水替换空气充满套囊,使用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对喉罩进行定位。结果位置正确时,甲状软骨切迹上横轴位切面显示喉罩轮廓清晰,套囊呈圆形对称分布于声门两侧,形似“哑铃”;甲状软骨旁矢状位切面显示喉罩呈弧形条状,末端位于甲状软骨以下;环状软骨水平斜轴位切面显示喉罩尖端位于食管人口。结论以生理盐水代替空气填充套囊可以让喉罩在超声下清晰显像,这一技术可快速确定喉罩是否移位,保证通气安全。
杨曙光万里熊娟张毅
关键词:超声检查喉面罩
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20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n=20),记录两组患者在术中发生异常血流动力学的频数,以及心血管药物的使用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 B组有2例因椎旁阻滞效果不符合要求未纳入之后研究;与A组比较,B组术中发生高血压的频数明显减少(P<0.05),而术中尼卡地平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也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椎旁阻滞用于OPCAB手术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用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陈明兵张毅金传刚万里廖明锋谭娟
关键词:罗哌卡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