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争鸣

作品数:29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体外循环
  • 21篇外循环
  • 15篇手术
  • 11篇心脏
  • 7篇心脏手术
  • 7篇体外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直视
  • 5篇体外循环管理
  • 5篇灌注
  • 4篇心肌
  • 4篇心肌保护
  • 4篇心内直视
  • 4篇直视手术
  • 3篇动脉
  • 3篇心内直视手术
  • 3篇心内直视术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机构

  • 24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何争鸣
  • 19篇孙兰英
  • 18篇许蓼梅
  • 14篇胡萍
  • 4篇申建初
  • 4篇许寥梅
  • 4篇姜志斌
  • 4篇段炼
  • 3篇罗万俊
  • 3篇陈胜喜
  • 2篇张春芳
  • 2篇张位星
  • 2篇胡平
  • 2篇雷凯波
  • 1篇黄日茂
  • 1篇许廖梅
  • 1篇郭海周
  • 1篇张卫星

传媒

  • 13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位全肝移植术中体外静脉转流管理一例
2002年
孙兰英许寥梅何争鸣
关键词:体外循环静脉转流肝素血流动力学
股—股体外循环部分转流在气管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995年
体外循环技术不仅是心脏大血管手术的安全辅助方法,而且在其他外科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最近我们采用股-股体外循环部分转流的方法成功地施行了气管肿瘤切除加气管重建术1例,现报告如下:
申建初许了枚何争鸣
关键词:气管肿瘤切除术体外循环技术体外循环灌注灌注流量大血管手术
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 :探讨和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心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总结 6 5例电视胸腔镜手术 ,其中普胸手术 5 9例、心内直视手术 6例。VATS(Video -assistedThoracicSurgery) 5 1例 :包括自发性气胸 2 5例 ,2 2例行肺大泡切除 ,3例行胸膜固定 ;不明原因胸水 9例 ,胸腔镜证实 7例为肺癌转移 ,2例为恶性间皮瘤 ;凝固血胸及急性脓胸 3例 ;纵膈肿瘤切除 4例 ;肺小结节行楔形切除 6例 ,食管癌行食管切除 1例 ;单侧或双侧内脏神经切断治疗癌性上腹部剧痛 2例 :心包开窗引流治疗心包积液 1例。VAMT(Video -AssistedMinithoraco tomy) 14例 :包括肺癌根治 7例 ,房缺修补 2例 ,二尖瓣置换 4例 ,动脉导管结扎 1例。结果 :除 1例心包开窗引流术后 3月演变为缩窄性心包炎而再次手术外 ,其余病例疗效满意 ,达到微创、有效及美容要求。结论 :随着内镜器械及手术技术的改善 。
张位星黄日茂何争鸣雷凯波罗万俊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微创外科
再次停跳温血灌注处理在心脏直视手术复苏困难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45例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的成功处理经验,寻求心脏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重新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完全静止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 45例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经过再次停跳温血灌注的处理后均复苏成功。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的处理,对于复苏困难的心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胡萍姜志斌许蓼梅何争鸣孙兰英段炼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心脏复苏温血灌注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与方法.方法回顾该院1996年3月~2003年4月20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中体外循环情况,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灌注,灌注流量80~150ml/kg·min,10 kg以下高达200mi/kg·min.预充液以胶体为主,晶胶比为0.06~0.6.重症婴幼儿应用超滤技术.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30~80mmHg,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为主,结合其它方式,主要采用4:1含氧血灌注,部分采用冷晶体灌注.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216min,平均(59.9±3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39min,平均(34.6±22.9)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6.5%.转流中尿量平均240ml,超滤量平均430ml,全组均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5.2%.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惠儿的病情制定周密的灌注计划,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肺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孙兰英何争鸣许蓼梅胡萍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幼儿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中自体放血技术的改进
2004年
许蓼梅胡萍何争鸣孙兰英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液保护
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在低身体质量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ZBUF)、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技术联合应用和改良超滤单独应用于低身体质量(小于8 kg)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总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经验。方法 64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低身体质量婴幼儿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随机分为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Z+M)组和改良超滤(MUF)组。观察两组患儿术中转流前、超滤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血钾、红细胞压积(HCT)、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以及术后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停机,无任何超滤相关并发症,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血钾在超滤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MAP、HCT和COP在超滤结束时明显升高,与超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M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均小于MUF组(P<0.05)。结论在低身体质量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联合采用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滤除体内多余水分,改善血液动力学,比改良超滤更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胡萍姜志斌许蓼梅何争鸣孙兰英段炼
关键词: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婴幼儿体外循环
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总结 2 9例病例。并行循环者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鼻咽温维持在 (33± 1)℃ ,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手术。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 ,未用正性肌力药物。无 1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 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避免再灌注损伤 ,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胡萍许寥梅张春芳何争鸣孙兰英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
10kg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临床观察
2004年
孙兰英何争鸣许蓼梅胡萍
关键词: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气管插管
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高流量灌注,低温氧合血进行心肌保护,常规应用超滤。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1~209 min(平均78.4 min),阻断升主动脉时间21~103 min(平均45.7 min),心脏自动复跳57例(78%),术后1例患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选择优质膜肺、适度稀释血液、采用高灌注流量、加强心肌保护、仔细做好术中监测、合理应用超滤,可为老年患者心脏手术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胡萍姜志斌许蓼梅何争鸣孙兰英段炼
关键词:体外循环老年患者心肌保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