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立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4篇视网膜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病患
  • 3篇蛋白尿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腰臀
  • 2篇腰臀比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市糖尿病...

作者

  • 12篇俞立波
  • 11篇李连喜
  • 9篇李梅芳
  • 8篇包玉倩
  • 7篇屠印芳
  • 7篇陆俊茜
  • 7篇贾伟平
  • 6篇张蓉
  • 5篇吴松华
  • 3篇赵催春
  • 1篇郭明高
  • 1篇陆汉魁
  • 1篇沈莺
  • 1篇刘芳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蛋白尿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之间的关系
李梅芳俞立波李连喜
组蛋白修饰与甲状腺癌
2014年
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及泛素化组蛋白修饰均可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组蛋白修饰可参与调控甲状腺癌细胞的分化,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
张蓉俞立波李连喜
关键词:组蛋白修饰甲状腺癌表观遗传学
2型糖尿蛋白尿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和筛查5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UACR和眼底血管,并根据UACR诊断标准将595例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
李梅芳俞立波李连喜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腰臀比与颈部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腰臀比与颈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7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并根据腰臀比的四分位将患者分为4组:第1四分位组(n=178)、第2四分位组(n:180)、第3三四分位组(n=176)和第4四分位组(n=183)。比较4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基本情况及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同时以第1四分位组为参照,分析其余3组患者发生颈部动脉硬化的危险度。最后,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腰臀比与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4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患者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33.7%、45%、47.8%、54.6%,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与第1四分位组相比,其余3组发生颈部动脉硬化的危险度依次是第1四分位组的1.602倍(95%CI:1.042-2.462),1.799倍(95%cI:1.174-2.757),2.369倍(95%CI:1.548-3.627)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④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后,腰臀比四分位与颈部动脉硬化发生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有较高的腰臀比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部动脉硬化的危险度越大。
李梅芳张蓉李连喜俞立波屠印芳陆俊茜包玉倩吴松华贾伟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腰臀比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的比较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比较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8月-2008年7月14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被定义为颈动脉或下肢动脉存在任何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Kappa统计方法评价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类型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纯以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检测作为诊断依据,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7.0%和62.2%,联合检测患病率为66.2%。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32(95%C10.22~0.42),下肢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91(95%C10.84~0.98)。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6.5%)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或单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为0%及10.3%)。结论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应该更加积极干预以减少将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俞立波沈莺李连喜屠印芳刘芳包玉倩吴松华贾伟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5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UACR和眼底摄片检查,并根据UACR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519)、微量白蛋白尿组(n=28)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48)。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基本情况及DR发生率;同时以正常白蛋白尿组为参照,分析另外两组患者DR的相对危险度;最后,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验证UACR与DR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3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U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DR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30.4%、53.6%、5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微量白蛋白尿组患DR的相对危险度为2.638(95%CI:1.225—5.682),大量白蛋白尿组患DR的相对危险度为2.702(95%CI:1.486~4.902),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UACR与DR发生率有着显著的联系(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UACR与DR的发牛密切相关。
李梅芳李连喜俞立波屠印芳赵催春陆俊茜包玉倩吴松华贾伟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FAM172A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构建人FAM172A基因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FAM172A感染人巨噬细胞予以鉴定。方法以PDC315-FAM172A为模板扩增FAM172A基因全长序列后,与慢病毒载体pLenti6.3/V5-GFP经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挑取阳性克隆,行菌液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FAM172A基因慢病毒载体和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FT293细胞包装慢病毒FAM172A,测定病毒效价。Western blot和QPCR验证慢病毒FAM172A感染巨噬细胞效果。结果菌液PCR、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FAM172A基因成功插入到慢病毒载体中。病毒包装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FT293细胞中有大量绿色荧光,病毒效价为1.2×108TU/ml。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显示,慢病毒FAM172A侵染靶细胞后可明显增加目的基因FAM172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慢病毒FAM172A,为后续FAM172A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梅芳张蓉李连喜俞立波屠印芳陆俊茜包玉倩贾伟平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巨噬细胞
应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FAM172A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
2014年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中与FAM172A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深入研究新发现的蛋白质FAM172A生物学功能及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GB-FAM172A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Y190。人胎脑cDNA转化诱饵酵母菌,于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Leu/-Trp/-His)上生长,从中筛选到35个单克隆进行β-半乳糖苷酶克隆转移滤纸实验,对蓝色克隆者进行质粒抽提,转入大肠杆菌DH/OB,进行抗性筛选,从中提取质粒,一对一与诱饵质粒pGB-FAM172A共转酵母细胞Y190,进行验证鉴定,提取质粒DNA进行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GB-FAM172A质粒,经严格筛选,共有10个阳性克隆,分别进行测序、序列比对,成功筛选出6个与FAM172A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RTCD1、MOCS2、A2M、KCNIP1、BTBD2和TOX2。结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6个可能与FAM172A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FAM172A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线索。
张蓉李梅芳李连喜俞立波赵催春屠印芳陆俊茜包玉倩贾伟平
关键词:Α2巨球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蛋白相互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腰臀比与颈部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腰臀比与颈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7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并根据腰臀比的四分位将患者分为4组:第一四分位组(n=178)、第二四分位组(n=180)、第三四分位组(n=176)和第...
李梅芳李连喜张蓉俞立波屠印芳陆俊茜包玉倩吴松华贾伟平
具有摄锝功能甲状腺乳头状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建立具有摄锝功能甲状腺乳头状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为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机制及放射性碘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取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IHH-4,以1×107细胞数制成200μl细胞悬液接种于9只裸鼠(5周龄雌性裸鼠,品系BALB/c-nu/nu)皮下,观察成瘤时间,并用PET-CT观察肿瘤大小及形态,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式计算机断层(ECT)观察移植瘤的摄锝功能.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为100.0% (9/9),细胞接种后1周裸鼠皮下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4周时PET-CT检测肿瘤大小约1.8cm×2.4cm,ECT显示腹腔注射放射性99m锝后15 min移植瘤可以显像.结论 应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IHH4成功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移植瘤具有良好的摄锝功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机制及放射性碘治疗等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张蓉俞立波李梅芳郭明高李连喜陆汉魁陆俊茜包玉倩贾伟平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