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石

作品数:7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地质
  • 4篇裂变径迹
  • 4篇磷灰石
  • 3篇热历史
  • 2篇石油
  • 2篇盆地
  • 2篇热史
  • 2篇临清坳陷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剥蚀
  • 1篇地层剥蚀量
  • 1篇地质热历史
  • 1篇地质时代
  • 1篇地质时期
  • 1篇地质应用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石油储量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退火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7篇冯石
  • 5篇王世成
  • 5篇康铁笙
  • 1篇邱楠生
  • 1篇周成礼
  • 1篇翟鹏济
  • 1篇廖兴明
  • 1篇石广仁
  • 1篇李忠飞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1992年中...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磷灰石裂变经迹在地质时期退火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取自华北临清拗陷深钻井中的磷灰石,其裂变径迹年龄从井浅部到底部递减,年龄由80Ma 减到1Ma。径迹发生退火的温度范围在75—127℃,比从实验室的退火结果并外推到距今10—30Ma 时对应的温度范围要窄得多。磷灰石中古裂变径迹的长度也随井温升高而减小,而磷灰石古径迹退火的各向异性却随井温升高而增大。
王世成康铁笙冯石
关键词:裂变径迹磷灰石退火地质时代
一维盆地模拟系统BAS1在临清坳陷东部的应用被引量:7
1989年
在微机、IBM4381机和VAX8700机上研制成功了一维盆地模拟系统BAS1,并成功地用于临清坳陷东部的资源评价。BAS1系统是在吸收国际某些先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系统,包括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四个模型。输入资料主要来自于地质、测井、地震和地化。输出结果是盆地的沉积史、构造史、古热流史、古地温史、TTI史、R_o史、生烃史和排烃史。本文介绍了应用BAS1系统揭示临清坳陷东部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勘探价值。
冯石石广仁
关键词:盆地模拟系统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构造—热历史分析被引量:8
1998年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长度分布作为地质温度计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构造热历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凹陷内由南到北4口井的单井热演化历史并模拟了东营组顶部的剥蚀量。研究表明,热流演化随地质历史的发展是逐渐减小的,但在凹陷的不同部位减小的程度不同;新生代早第三纪的热流值很高,表明当时的地壳构造运动活动强烈;从东营组地层的剥蚀情况看则凹陷南北差异明显,凹陷南端构造抬升引起的地层剥蚀量比北端大得多。
邱楠生冯石廖兴明李忠飞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历史盆地石油储量
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数值模拟及地质应用被引量:10
1994年
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为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定量模型,依据等价时间原理处理裂变径迹的变温退火,用高斯密度函数逼近一足够短时间内生成的一“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通过地史上连续生成的各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叠加.实现沿一定热史路径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通过沿若干种地质概念热史路径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数值模拟及比较,为沉积盆地热史分析提出了一些定性判断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模拟盆地地史和热史。最后用此方法分析并模拟了丘3井的热史地史及地层剥蚀量。
周成礼冯石王世成康铁笙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数值模拟地质热历史
地质热史及地层剥蚀量恢复的AFTA数值方法
<正>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AFTA)是沉积盆地地热历史(尤其是低于125℃的情形)恢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磷灰石裂变径迹诸参量中,封闭径迹之长度分布最直接地记录了磷灰石经历的温度历史,因此,笔者选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
周礼成冯石王世成康铁笙
文献传递
用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地层剥蚀量和热史被引量:32
1994年
选用澳大利亚扇形模型为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定量模型,依据等价时间原理处理裂变径迹的变温退火,用高斯密度函数逼近足够短时间内生成的一组裂变径迹之长度分布,通过地史上连续生成的各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叠加,来实现沿一定热史路径的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将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与地史热史模拟结合,用二维最优化方法求地层剥蚀量和热流因子,由此实现地史、热流史及地温史等的系统模拟,其热流史的计算采用从今到古的分段逐步线性模拟方法。本文中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在临清坳陷丘3井进行了应用,模拟结果较合理。
周礼成冯石王世成康铁笙
关键词:磷灰石剥蚀量油气勘探地层
用裂变径迹研究地质热历史的方法及其在临清坳陷的应用被引量:10
1990年
通过碎屑磷灰石中^(238)U裂变径迹的分析来研究沉积盆地地质热历史的实验方法,是基于裂变径迹在地质时间内受温度作用而发生退火的行为。对于几十百万年的时间,磷灰石中裂变径迹的退火温度约在70~125℃范围,这样的范围符合石油形成所需的古温度环境。分析的样品共20个,取自临清盆地某石油探井不同深度的岩心。用外探测器法测量了各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T,同时也测量了古径迹的水平投影长度分布。径迹的观测是用1500倍光学显微镜进行的。方法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古径迹数的多少和热中于通量的误差。测得的表观年龄T和古径迹相对平均投影长度P随井深的变化表明,在2100~4000m,T和P随井深增加而显著减小,这一井段就是磷灰石古径迹的退火带。在1600~2100米井段,T和P保持不变趋势,由此得出该井地层的原始年龄约为85百万年。所有样品的古径迹投影长度分布都呈单峰形状,故此地区没有发生过剧烈的古地温波动变化,地质环境比较稳定。对于多数样品,自发和诱发裂变径迹密度(ρ_8和ρ_i)之间的相关系数rsi大于0.8,这也表明了该井大部井段地层相对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古径迹投影长度是揭示古地温状况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康铁笙王世成翟鹏济冯石
关键词:裂变径迹石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