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崟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5篇信号
  • 4篇单克隆
  • 4篇单克隆抗体
  • 4篇信号传导
  • 4篇抗体
  • 4篇克隆
  • 4篇白细胞
  • 3篇免疫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人淋巴细胞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出血热
  • 2篇猕猴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机构

  • 1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京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刘崟
  • 17篇金伯泉
  • 5篇刘雪松
  • 4篇刘飞
  • 4篇朱勇
  • 3篇赵宁
  • 3篇董邦权
  • 3篇黄传书
  • 2篇马大龙
  • 2篇李恩善
  • 2篇杨琨
  • 2篇周宝宏
  • 2篇王玉清
  • 1篇施新猷
  • 1篇刘惠萍
  • 1篇李兰荪
  • 1篇雷祚荣
  • 1篇李德敏
  • 1篇张建平
  • 1篇欧阳为明

传媒

  • 5篇单克隆抗体通...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检测IL-8的ELISA间接夹心法的建立被引量:12
1993年
利用抗IL-8的单克隆抗体4C3(包被抗体)和免抗IL-8多克隆抗体(第二抗体)建立了检测IL-8的间接夹心法ELISA,当包被抗体浓度为0.5μg/ml、第二抗体浓度为2μg/ml时,其检测下限可达1ng/ml。初步应用此法在部分感染病人血清中检测到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的IL-8。
刘崟金伯泉董邦权刘雪松周宝宏马大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ELISA
gp130结合分子抑制JAK激酶与gp130的结合被引量:1
1995年
gp130结合分子(GAM)是以gp130胞浆内段为探针新近克隆成功的一个分子,其功能仍不清楚。为探讨GAM在gp130信号传导中的可能作用,我们将不同长度的gp130变异体转染Hep3B细胞,观察GAM与gp130的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GAM可与gp130胞浆内近胞膜部分相结合。当GAM、gp130和JAK激酶共转染COS细胞时,GAM的表达可明显抑制JAK激酶对gp130的磷酸化。以上结果提示,GAM可能作为一个抑制分子参与gp130的信号传导。
刘崟金伯泉
关键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GP130
人gp130结合分子与TLE1分子通过同源的Q结构域相互作用
2002年
目的 确定人gp130结合分子 (GAM)与transducinlikeenhancerofsplit 1(TLE1)分子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以深入研究这两种分子的功能。方法 扩增编码GAM与TLE1分子不同结构域的cDNA ,构建含有这些不同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分析和免疫共沉淀试验 ,研究这两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DNA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GAM与TLE1分子不同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 ,酵母双杂交分析表明GAM与TLE1分子通过氨基端的Q结构域相互结合 ,免疫共沉淀试验证实了这一发现。
刘飞金伯泉刘崟李德敏朱勇欧阳为明谢鑫
关键词:信号传导蛋白质相互作用
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群的免疫学研究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1年
动物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研究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抗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但已有报道将部分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并在以猕猴为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由于动物品系及实验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组应用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APAAP染色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猕猴淋巴细胞分化抗原、MHC抗原、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
刘崟金伯泉赵宁施新猷王玉清
关键词:免疫学研究细胞表面标志外周血淋巴细胞人淋巴细胞抗原表达
抗rHuIL-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以单核细胞衍生的基因重组人IL-8(MIL-8)为免疫原,经常规免疫、融合、克隆化制备了6株抗MIL-8的单克隆抗体(2G2、4E1、4C3、4D7、5C9、5A4)。其中5株(除4D7)对MIL-8的嗜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具有中和作用,6株单抗均与内皮细胞衍生的重组人IL-8(EIL-8)具有交叉反应,但与表达IL-8的载体菌裂解液均无交叉反应。
刘崟金伯泉董邦权刘雪松周宝宏马大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
Notch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
1999年
刘飞金伯泉刘崟
关键词:NOTCH信号传导信号分子
抗细菌硫氧化还原蛋白Thioredox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初步应用被引量:4
1999年
硫氧化还原蛋白Thioredoxin(Trx)是一类存在于细菌、植物及动物等多种生物体内的耐热蛋白[1],含有保守的WCGPC序列。还原态的Trx具有很强的蛋白二硫键氧化还原酶活性,作为核酸还原酶的供氢体在DNA的合成与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大肠杆菌Trx蛋白...
刘飞刘崟金伯泉董帮权刘惠萍朱勇
关键词:THIOREDOXIN单克隆抗体
炎症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3年
白细胞粘附、穿越内皮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是两者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已知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主要归入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ntegrin家族和Selectin家族,细胞因子可作用于白细胞或内皮细胞,通过对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影响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不同粘附分子在细胞因子的调节下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白细胞粘附、穿越内皮细胞的过程.
刘崟金伯泉
关键词:炎症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
不同杂交瘤饲养细胞上清和条件培养液中IL-2和IL-6水平的比较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应用细胞因子依赖细胞株CTLL和7TD1及。3H-TDR掺入方法,分别对6种常用培养杂交瘤的饲养细胞培养上清和条件培养液中IL-2和IL-6的生物学活性水平进行了定量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除大鼠混合胸腺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约1u/ml IL-2外,其它均未测出IL-2的生物学活性。但6种上清中都含有IL-6,其中人成纤维细胞CRL1506和人内皮细胞中含有很高水平的IL-6,分别为10000u/ml和2512u/ml;大鼠混合胸腺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为158u/ml和126u/ml;小鼠脾脏细胞和胸腺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相对较低,分别为79u/ml和16u/ml。此外,本文还对常用饲养细胞及条件培养液在杂交瘤细胞生长中可能起的主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杨琨金伯泉赵宁朱勇刘崟刘雪松
关键词:杂交瘤饲养细胞培养液IL-2
抗D型葡萄球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4
1995年
应用小鼠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分泌抗D型葡萄球菌肠毒素(SED)McAb的杂交瘤细胞(DC3、DC4、DB11、4D3和4D5)。其中4D3为IgM(λ),其余为IgG1(k)。这组McAb除DC3外,其它4株McAb识别的抗原构象表位相同,其相对亲和力依次为4D5>DC3>DC4>4D3>DBll。利用抗SED多克隆抗体与HRP标记的DC3和4D3(针对不同表位)混合McAb建立了夹心ELISA法,并以该法检测了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80林金葡萄菌所产生的SED,其产毒率为41.3%。
董邦权李恩善韦强杨琨刘崟白钢金伯泉雷祚荣郑玉玲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葡萄球菌免疫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