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帆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小板
  • 6篇血小板减少
  • 5篇免疫
  • 4篇免疫性
  • 4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紫癜
  • 3篇细胞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血清
  • 2篇血栓
  • 2篇血小板增多
  • 2篇血小板增多症
  • 2篇增多症
  • 2篇基因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导抗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2篇刘晓帆
  • 10篇杨仁池
  • 8篇薛峰
  • 6篇张磊
  • 4篇刘葳
  • 4篇陈云飞
  • 4篇黄月婷
  • 3篇马丽
  • 3篇李慧媛
  • 1篇王亚非
  • 1篇王宏梅
  • 1篇何文娟
  • 1篇刘爱军
  • 1篇田颖
  • 1篇许剑辉
  • 1篇周郁鸿
  • 1篇尤胜国
  • 1篇何学鹏
  • 1篇吴润晖
  • 1篇李建平

传媒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血...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减量维持治疗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ITP患者接受连续2周的rhTPO治疗(300 U·kg^-1·d^-1),PLT ≥ 50×10^9/L者进入维持治疗。入组者初始给予隔日用药方案,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rhTPO给药间隔,维持PLT (30-100)×10^9/L,维持治疗共12周。结果在91例rhTPO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4例退出研究(12例依从性欠佳,2例经研究者决定换用其他治疗方案)。7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38例在12周维持治疗中始终维持治疗有效(PLT≥30×10^9/L)。在维持治疗第4、8、12周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6%(63/68)、82.7%(43/52)、85.0%(34/40)。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波动于(70-124)×10^9/L。rhTPO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均为轻度。结论延长给药间隔的减低剂量rhTPO维持治疗可使绝大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维持于安全水平,但给药间隔差异较大,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蔡华聪王书杰富玲王晓敏侯明秦平陈方平张晓辉黄河何静松吴润晖马静瑶杨仁池刘晓帆田颖刘爱军吴竞生朱微波周郁鸿刘文宾胡豫何文娟李艳潘登赵永强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药物毒性
激肽释放酶在ITP患者血清水平增高
<正>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血清激肽释放酶(KLK8)的水平,研究KLK8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5初诊未治疗的ITP患者与19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未治疗组合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检测外...
王宏梅徐淑霞刘晓帆马丽薛峰刘永泽张磊杨仁池
文献传递
57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TT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男16例,女41例,中位发病年龄38岁,49例表现为三联征,22例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血红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均值分别为(16.83±13.79)×109/L,(65.11±19.01)g/L和(1 169.69±668.27)U/L。外周血红细胞碎片比例为1.3%~31.0%。使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有效率分别为71.43%(25/35)和100%(13/13);9例难治或复发的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率为100%(9/9)。57例患者中,9例死亡,11例复发。死亡组与存活组在血红蛋白(P=0.027)、乳酸脱氢酶(P=0.024)、尿素氮(P=0.004)、年龄(P=0.009)、严重神经系统症状(P=0.037)、昏迷(P=0.023)和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TTP患者多数以三联征起病,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其标准治疗方案。对于难治复发的患者,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有效率。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不良预后因素。
吕翠翠孙甜甜鞠满凯吕明恩付荣凤薛峰刘晓帆刘葳黄月婷陈云飞杨仁池张磊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
ITP病例回顾分析: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致乙型肝炎检测的误判?
2012年
目的:研究人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对患者乙型肝炎检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例,分析乙型肝炎检测中抗HBe抗体(anti-HBeAb)阳性和(或)抗HBc抗体(anti-HB-cAb)阳性的非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nti-HBeAb和(或)anti-HBcAb阳性的53例患者中有50例(94.3%)使用了IVIG,其余3例(6.7%)从未用过IVIG。2例患者用IVIG前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为阴性,IVIG使用后,检测显示anti-HBeAb和(或)anti-HBcAb阳性。IVIG暴露患者在治疗后anti-HBeAb和(或)anti-HB-cAb阳性组显著多于anti-HBeAb和anti-HBcAb阴性组,经χ2检验,P<0.01;经Fisher精确检验,P<0.05。Anti-HBeAb阳性组,IVIG暴露患者显著多于无IVIG暴露患者(P<0.01)。Anti-HBcAb阳性组,IVIG暴露患者显著多于无IVIG暴露患者(P<0.01)。结论:IVIG治疗可能影响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可能造成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误判。
王宏梅杨艳辉许剑辉刘晓帆薛峰杨仁池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乙型肝炎
125例中国年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年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转归,建立年轻ET患者特异的血栓预测模型,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诊治的的125例年轻E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125例患者中,男37例,女88例,诊断时中位年龄32(18-40)岁。随访中18例(14.4%)出现严重血栓事件。多因素分析表明,JAK2 V617F(HR=8.895,P=0.001)、既往血栓史(HR=8.001,P<0.001)及WBC≥12.0×10~9/L(HR=5.225,P=0.002)为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ET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及血栓危险因素不同于整体ET人群,因此建立了年轻ET特异的血栓预测模型,即根据JAK2V617F(2分)、既往血栓史(2分)和WBC≥12.0×10~9/L(1分),将年轻ET分为低危(0分)、中危(1-2分)和高危(≥3分),3组的无血栓生存有显著差异(χ~2=32.223,P<0.001)。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HR=0.081,P<0.001),但只有在中、高危患者中,减低血小板药物可降低血栓发生率[14.3%(5/35)vs 36.4%(12/33),χ~2=4.416,P=0.036]。7例患者(5.6%)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其中1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后又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仅诊断时WBC≥15.0×10~9/L是疾病进展危险因素(χ~2=5.434,P=0.020),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减低血小板药物均不能阻止疾病进展。结论:中国年轻ET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与血栓危险因素与整体ET患者不同,年轻ET患者特异的血栓预测模型对指导分层治疗有重要价值。
付荣凤刘晓帆刘葳黄月婷陈云飞李慧媛鞠满凯杨仁池张磊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骨髓纤维化
低剂量美罗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研究低剂量美罗华治疗ITP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2 ITP患者每周4次100mg美罗华或一次375mg/m美罗哈。其中,21患者是儿童,81患者为成人。结果:整体反应率和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7.8%...
王宏梅杨艳辉刘晓帆薛峰刘永泽张磊杨仁池
文献传递
儿童ITP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检测及17-β雌二醇体外对淋巴细胞作用研究
<正>目的:检测17-β雌二醇在儿童ITP血清水平,研究17-β雌二醇在儿童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6未治疗的儿童ITP患者与30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体外培养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
王宏梅刘晓帆马丽薛峰刘永泽张磊杨仁池
文献传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ema4A基因表达与T辅助(Th)细胞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信号素Sema4A基因表达情况、血浆Th细胞因子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细胞因子IL-2,IL-4水平,实时荧光...
周虎王宏梅马丽李慧媛刘晓帆薛峰周泽平齐爱萍张冬雷杨艳辉张磊卢士红杨仁池
文献传递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2012年
患者,女,49岁。因“反复鼻出血30年、加重5年”入院。30年前无诱因反复发生鼻腔出血,难自止,曾于多家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数次行“鼻腔黏膜血管电凝术”治疗,但鼻出血次数逐年增多,2年前开始甚至可由洗面或变换体位诱发。1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发病以来未曾接受补充铁剂及输血治疗。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稍多,现已绝经2年。
张丽娜张莉刘晓帆彭广新叶蕾井丽萍李洋李园李建平周康张凤奎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反复鼻出血出血次数输血治疗联合瓣膜病鼻腔出血
“三阴性血小板增多症”靶向基因测序分析
鞠满凯付荣凤李慧媛刘晓帆薛峰陈云飞刘葳黄月婷张丽艳杨仁池张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