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峰

作品数:25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血小板
  • 8篇血友病
  • 7篇血小板减少
  • 5篇蛋白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 5篇紫癜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5篇基因
  • 4篇血友病A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单抗
  • 2篇血清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血友病B
  • 2篇抑制物
  • 2篇整合酶
  • 2篇随访
  • 2篇特发性

机构

  • 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哈尔滨血液病...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血液中...

作者

  • 25篇薛峰
  • 16篇杨仁池
  • 9篇张磊
  • 8篇刘晓帆
  • 5篇刘葳
  • 4篇陈云飞
  • 3篇杜伟廷
  • 3篇马丽
  • 3篇李慧媛
  • 3篇卢士红
  • 3篇顾东生
  • 3篇黄月婷
  • 3篇周泽平
  • 3篇张磊
  • 2篇许剑辉
  • 2篇葛菁
  • 2篇梁璐
  • 2篇韩忠朝
  • 2篇陈小军
  • 2篇董春兰

传媒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血...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被引量:42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抗)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者免疫学改变。方法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mg,每周1次,共4次)治疗26例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CD4^+CD25^+、CD4^+CD25^+FOXP3^-、CD4^+CD25^+FOXP3^+和CD19^+CD20^+细胞。结果26例患者,完全缓解(CR)6例(23.1%),有效(R)10例(38.5%),其中1例复发,无效(NR)10例(38.5%)。中位随访时间5.5(0.8~8)个月,起效和达CR中位时间分别为27(1~104)d和41(4~109)d。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定量和CD3^+、CD3^+CD4^+、CD3^+CD8^+、CD3^-CD56^+、CD4^+CD25^+、CD4^+CD25^+FOXP3^+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CD4^+CD25^+FOXP3^-细胞计数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的CD19^+CD20^+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比治疗前减低(P〈0.05)。26例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可能是一种高效、安全治疗ITP的药物,但其最佳用药方案、长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隋涛薛峰赵海丰葛菁周虎张磊白洁杨仁池
获得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加深对获得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的认识.方法 对3例获得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57岁,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轻链型、继发性淀粉样变、获得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表现为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凝血因子Ⅹ活性(FⅩ∶C)1.8%,予以MP(马法兰+曲安西龙)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及对症治疗,FⅩ∶C未见升高,因原发病进展死亡.例2,男,41岁,以颅内出血入院,FⅩ∶C 26.8%,予以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K,并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颅内出血好转.例3,女,63岁,因反复发作四肢关节出血4个月入院,FⅩ∶C 6.1%,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甲泼尼龙、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治疗,FⅩ∶C未见明显升高,关节腔出血仍反复发作.结论 获得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依赖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控制出血和治疗原发病,预后与患者基础疾病相关.
刘文洁宣旻薛峰杨仁池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颅内出血
26例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血友病A(H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以及抑制物对HA患儿出血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445例H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45例HA患儿中,重型患者82例(18.4%),中间型患者269例(60.5%),轻型患者94例(21.1%)。抑制物阳性26例(5.8%,失访3例),低滴度抑制物9例,高滴度抑制物17例,其中重型、中间型患者各13例。高强度替代治疗是抑制物产生的危险因素[P=0.030,HR值为4.435(95%CI1.150~17.094)];抑制物产生后2例患者接受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清除抗体治疗,其中1例联合免疫耐受治疗3个月。出血时65.2%(15/23)的患者选择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8.7%(2/23)选择制动、冰敷、抬高患肢等保守治疗措施,26.1%(6/23)选择间断输注小剂量FⅧ治疗。未接受抗体清除治疗的患者中,87.5%(7/8)低滴度抑制物转阴,抑制物中位持续时间为3(1-3)个月,84.6%(11/13)的高滴度抑制物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未进行抗体清除治疗的情况下持续12~48个月仍未转阴,7.7%(1/13)的高滴度抑制物2年后转阴。抑制物产生前后患儿关节年出血率、非关节年出血率、白发年出血率、创伤性年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序替代治疗县HA患儿抑制物产牛的危呤因素:抑制物并不能增加HA患儿出血频率。
刘葳薛峰张磊刘晓帆陈云飞黄月婷付荣凤杨仁池
关键词:儿童血友病A抑制物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FⅦa治疗31例血液病患者共38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rF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AHA)/血友病伴抑制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急性非APL白血病患者出血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9/10)、71.4%(5/7)、60.0%(3/5),高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30.8%);rFⅦa治疗评分为2分出血的有效率(100.0%)高于3分(66.7%)及4分(51.6%)出血;5例次颅内出血中2例次(25.0%)有效;9例次血尿中6例次(66.7%)有效;12例次消化道出血中5例次(41.7%)有效。3例次关节及肌肉出血的疗效均为极好,5例次出血部位为皮肤、鼻黏膜、咽部及齿龈,疗效均为极好;移植后患者在出血评分为4分时,高剂量以及多次使用rFⅦa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疗效。AHA/血友病伴抑制物及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的出血,在评分为4分时,使用低剂量rFⅦa能取得好的疗效,但最低用药剂量(22.5 μg/kg)的疗效差。结论rFⅦa的止血疗效受疾病类型、出血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rFⅦa对AHA/血友病伴抑制物以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移植后患者的出血疗效欠佳。出血早期使用rFⅦa对于疗效至关重要。在止血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刘葳薛峰刘晓帆姜尔烈杨栋林刘凯奇肖志坚张凤奎冯四洲韩明哲张磊杨仁池
关键词:血液病出血止血治疗
中间型血友病患者四肢主要关节功能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93例血友病患者四肢主要关节功能状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管理。方法:93例中间型(FVⅢ:C/FⅨ:C 1%~5%)血友病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7个亚组,即<10岁组,10~20岁组,20~30岁组,30~40岁组,40~50岁组,50~60岁组,>60岁组。统计患者各关节血友病性关节炎累及率,采用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评估患者四肢主要关节功能状况。结果: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患者各关节累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型血友病患者平均HJHS与重型血友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20~30岁重型血友病患者平均HJHS高于中间型血友病患者(Z=-2.127,P=0.033)。10~20岁组和20~30岁组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患者膝关节HJH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10~20)=-2.710,P_(10~20)=0.007;Z_(20~30)=-2.384,P_(20~30)=0.017),其他各个年龄段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患者HJ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型血友病患者出血治疗现状较差,采取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关节出血,有效保证血友病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马乐范猛薛峰姜文学
关键词:血友病血友病性关节炎按需治疗
57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TT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男16例,女41例,中位发病年龄38岁,49例表现为三联征,22例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血红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均值分别为(16.83±13.79)×109/L,(65.11±19.01)g/L和(1 169.69±668.27)U/L。外周血红细胞碎片比例为1.3%~31.0%。使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有效率分别为71.43%(25/35)和100%(13/13);9例难治或复发的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率为100%(9/9)。57例患者中,9例死亡,11例复发。死亡组与存活组在血红蛋白(P=0.027)、乳酸脱氢酶(P=0.024)、尿素氮(P=0.004)、年龄(P=0.009)、严重神经系统症状(P=0.037)、昏迷(P=0.023)和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TTP患者多数以三联征起病,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其标准治疗方案。对于难治复发的患者,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有效率。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不良预后因素。
吕翠翠孙甜甜鞠满凯吕明恩付荣凤薛峰刘晓帆刘葳黄月婷陈云飞杨仁池张磊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
低剂量美罗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研究低剂量美罗华治疗ITP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2 ITP患者每周4次100mg美罗华或一次375mg/m美罗哈。其中,21患者是儿童,81患者为成人。结果:整体反应率和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7.8%...
王宏梅杨艳辉刘晓帆薛峰刘永泽张磊杨仁池
文献传递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8年
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患者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遗传性PS缺陷症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情况进行讨论.
赵海丰杜伟廷顾东生薛峰葛菁李尚珠杨仁池
关键词: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蛋白S
儿童ITP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检测及17-β雌二醇体外对淋巴细胞作用研究
<正>目的:检测17-β雌二醇在儿童ITP血清水平,研究17-β雌二醇在儿童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6未治疗的儿童ITP患者与30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体外培养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
王宏梅刘晓帆马丽薛峰刘永泽张磊杨仁池
文献传递
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
庄洪兴蒋海越杨庆华赵延勇韩娟何乐人潘博全玉竹王淑杰国冬军郭万厚薛峰蔡震谢祥胡守舵
耳廓再造术是整形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其手术方法几乎囊括了整形外科基本技术。我们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与90年代初期采用的一期法外耳再造术虽然经济、省时,但存在再造耳廓臃肿、耳轮边缘带有毛发等不足。传统的Tanzer-...
关键词:
关键词:耳廓再造扩张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