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素玲

作品数:26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耐药
  • 4篇药敏
  • 4篇耐药性
  • 3篇药性分析
  • 3篇术后
  • 3篇球菌
  • 3篇敏感性
  • 3篇耐药性分析
  • 2篇滴数
  • 2篇定量检测试剂...
  • 2篇心内膜
  • 2篇心内膜炎
  • 2篇药敏分析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物敏感性
  • 2篇液滴
  • 2篇移植术
  • 2篇异基因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机构

  • 2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广东省医学科...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刘素玲
  • 11篇侯铁英
  • 8篇李正康
  • 8篇张鑫强
  • 6篇黄爱伟
  • 5篇张莉滟
  • 5篇凌勇
  • 4篇陈慧敏
  • 4篇袁凯旋
  • 3篇陈柳勤
  • 3篇何启勇
  • 3篇陈晓丽
  • 2篇黄俊
  • 2篇王媚
  • 2篇吴书林
  • 2篇周晖
  • 2篇刘甜
  • 2篇薛玉梅
  • 2篇胡北
  • 2篇蒋祖勋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循证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埃希菌表型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不同β-内酰胺酶株分布情况、表型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收集某院2007年7月--2008年7月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株,用VITEK2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以高级专家系统软件(AESTM)验证和解释药敏测试结果。结果421株大肠埃希菌中,表型主要分为三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产获得性青霉素酶株和野生株。产ESBLs菌株共249株,占59.14%,其中67株为CTX-M型;产获得性青霉素酶菌株120株,占28.50%;产碳青霉烯酶菌株8株,占1.90%;野生株47株,占11.16%。产酶总阳性率为88.84%(374/421)。主要标本来源为洁净中段尿,分离174株(41.33%),其次为痰标本101株(23.99%);而科室来源则比较分散,最多为肾内科39株(9.26%)。各型产酶株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产ESBLS仍是大肠埃希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其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产获得性青霉素酶株和野生株(P〈0.05),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产酶率非常高,并存在多种耐药表型,其中以产ESBLs最为常见;产酶株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应高度重视对产酶株的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株的产生与扩散。
刘素玲王媚何启勇张莉滟黄爱伟陈柳勤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凝血四项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对慢性乙肝感染(CHB)不同疾病进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凝血四项指标(APTT、FIB、PT和TT)和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和CEA)在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CHB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肝硬化组(LC)、原发性肝癌组(PHC)和CHB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凝血四项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268例CHB患者纳入分析,其中LC患者84例,PHC患者92例,对照组CHB患者92例。各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发现,PHC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53.22±14.35岁,P<0.001)。CHB组的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白蛋白和ALT水平显著高于LC组和PHC组(P均小于0.001)。LC组的APTT、PT、CEA指标在各组中最高(P均小于0.05),而肌酐、FIB、AFP和CA125指标在PHC组中则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均小于0.05)。在诊断性分析中,CA125与PT对LC的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和0.72。AFP、FIB和CA125对PHC具有诊断意义,其AUC分别为0.73、0.69和0.83,三者联合诊断PHC的AUC为0.90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78.0%。结论 AFP联合FIB和CA125可显著提高PHC的诊断效能。
李正康张鑫强刘素玲侯铁英
关键词:凝血四项肿瘤标志物
泌尿生殖道分离支原体及其耐药性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某地区泌尿生殖道分离支原体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4年该院57 904例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7 90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21 614例(37.33%)培养阳性,女性支原体分离率为42.14%(18 917/44 889),男性为20.72%(2 697/13 015);支原体培养阳性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Uu、Mh混合感染患者中,以Uu≥104 CFU/mL、Mh〈104 CFU/mL的感染组合占相对优势(69.35%)。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10%);Mh培养阳性者对多西环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仅Uu培养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门诊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携带率女性高于男性,Uu和Mh的药敏谱不一致,交沙霉素和多西环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首选药物。
刘素玲侯铁英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
皮下埋线致偶发分枝杆菌感染1例
2024年
患者女,29岁,因双下肢红斑1个月就诊。患者1月余前于当地美容机构行“皮下穴位埋线”进行“瘦腿”,具体操作不详。后双小腿内侧出现硬币大小红斑伴渗出,不伴瘙痒、疼痛、发热,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予口服头孢地尼、局部红外线照射治疗,未见好转.
熊浩高红林陈慧敏董秀芹刘素玲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感染美容机构头孢地尼红外线照射治疗小腿内侧
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DI)率不断上升,CDI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仍没有关于艰难梭菌感染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不同人群CDI的流行情况及其引起的疾病负担。分析表明不同人群CDI流行情况有差异,65岁以上人群是主要的感染人群,而抗菌药物滥用是CDI感染主要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CDI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以及医疗负担加重。因此,早期认识和监测CDI流行病学变化情况对临床诊疗和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正康刘素玲张鑫强黄爱伟侯铁英
关键词:艰难梭菌流行病学疾病负担
心脏手术后真菌感染病原学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手术病区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心脏手术后真菌感染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心脏术后无真菌感染患者188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卡方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心脏手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32例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发现,主要感染的真菌为念珠菌(90.6%,29/32),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56.3%(18/32),近平滑念珠菌占18.8%(6/32));感染来源以血液感染为主,占87.5%(28/32);9例发生真菌合并细菌感染;死亡7例,病死率21.9%。对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30天、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万古霉素、使用抗菌药物≥7天与术后真菌感染相关(P值均小于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后,仅发现住院时间≥30天和使用抗菌药物≥7天是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4.98(P=0.001)和6.68(P<0.001)。结论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延长是心脏术后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念珠菌在术后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中占主导地位;术后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王蔚莎侯铁英刘素玲李正康
关键词:心脏手术真菌感染
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噬菌体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及其应用。所述噬菌体MSP15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527。所述噬菌体MSP15具有较高效价,温度稳定性好,在50℃仍能保持高活...
胡北刘素玲林培俊林创强曹芝邵壮曾奕
4种抗真菌药物对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价4种抗真菌药物对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的抗真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真菌耐药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7月期间本院278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278株,并采用分子测序技术进行复核。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更新的M59和M60指南,通过ATB FUNGUS3法测定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制50%菌株的MIC值(MIC_(50))、抑制90%菌株的MIC值(MIC_(90))、MIC值几何均数(GM)、野生型(WT)菌株或敏感菌株占比。结果:278株受试菌株中,近平滑念珠菌213株(76.62%),似平滑念珠菌43株(15.47%),拟平滑念珠菌22株(7.91%);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创面分泌物(85株,30.58%),且在66岁以上人群中更为常见(128例,46.04%);患者主要分布于外科病区(89例,32.01%)、内科病区(79例,28.42%)和ICU病区(77例,27.70%)。在复合群水平上,对氟康唑耐药的有16株(5.76%),剂量依赖性敏感的有6株(2.16%);伊曲康唑的非野生型(NWT)菌株4株(1.44%);对伏立康唑耐药的有9株(3.24%),中介的有7株(2.52%);所有菌株均为两性霉素B的WT菌株(100.00%)。在种水平上,所有菌株均为两性霉素B的WT菌株(100.00%);伊曲康唑对3种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95%以上菌株均为伊曲康唑WT菌株(P>0.05)。近平滑念珠菌中,MIC_(90)为2μg/ml,199株(93.43%)为氟康唑敏感株;似平滑念珠菌中,MIC_(90)为2μg/ml,42株(97.67%)为氟康唑WT菌株;拟平滑念珠菌中,MIC_(90)为16μg/ml,15株(68.18%)为氟康唑WT菌株,与其他两种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拟平滑念珠菌与其他两种菌相比,其氟康唑NWT菌株分离率最高(7株,31.82%)。伏立康唑对近平滑念珠菌和似平滑念珠菌MIC_(90)均为0.06μg/ml,GM分别为0.0688、0.0672μg/ml,204株(95.77%)近平滑念珠菌为敏感株,42株(97.67%)似平滑念珠菌为WT菌株;�
袁凯旋张裕群黄爱伟叶龙陈晓丽陈卓曦刘素玲顾兵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近平滑念珠菌
(1,3)-β-D-葡聚糖在不同证据级别的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表现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1,3)-β-D-葡聚糖实验(G实验)在不同证据级别的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患者病例信息,收集患者临床信息:人口学资料、肺穿刺组织病理结果、呼吸道标本(痰、纤支镜冲洗液、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G实验结果。根据病理和培养的结果分为3组:病理+培养双阳性组、单培养阳性组、单病理阳性组。结果最后纳入分析的病例76例,男性46人,女性30人,平均年龄59±21岁。分组结果为:单病理阳性组39例(41.5%),病理+培养双阳性组10例(10.6%),单培养阳性组45例(47.9%)。3组的G实验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9.34,P=0.036),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调整为0.0125后,双阳性组的G实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病理阳性组(χ^2=9.06,P1=0.004),G实验的中位值也是双阳性组最高(249.30pg/ml)。呼吸道标本培养最常见的是烟曲霉36例(占61.02%),其次是黄曲霉12例(占20.34%),但不同曲霉感染其G实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H=4.021,P=0.403)。结论病理阳性的侵袭性肺曲霉患者其G实验的结果不一定高,最好结合培养结果进行诊断。
张鑫强陈慧敏刘素玲凌勇叶龙赵越陈晓丽周典蓉李正康
毛霉目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以分子测序为参考,评估形态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毛霉目真菌的鉴定能力,分析毛霉目真菌对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的体外药敏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5例毛霉病住院患者标本,进行镜检并对培养的菌落行形态学鉴定、质谱鉴定、分子测序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KOH湿片法阳性率(76%)高于革兰染色法(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鉴定可将68%的菌株鉴定到属水平,3株鉴定错误,2株无法鉴定;将所有菌株进行质谱鉴定,单用IVD和RUO数据库鉴定率分别为56%和44%,两库联合可将鉴定率提高为64%。毛霉目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抑制50%菌株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50))为1μg/mL,根霉属相比其他属对两性霉素B表现出较高的MIC值,其中2株MIC>32μg/mL,另2株MIC为8μg/mL;根霉属对泊沙康唑的MIC_(50)为0.5μg/mL,横梗霉属MIC_(50)为4μg/mL,小克银汉霉属MIC_(50)为2μg/mL,有部分菌株表现出较低MIC值,同样亦有部分菌株对泊沙康唑表现出较高的MIC值。结论将传统镜检、培养与质谱技术和分子技术相结合,尽量将毛霉目真菌准确鉴定到种,并积极开展毛霉体外药敏试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袁凯旋叶静如禄梦笛陈卓曦凌勇黄爱伟刘素玲顾兵
关键词:毛霉目形态学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