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铭

作品数:29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食管
  • 8篇细胞
  • 7篇外科
  • 6篇主动脉
  • 5篇心功能
  • 5篇心肌
  • 5篇平滑肌
  • 5篇主动脉夹层
  • 5篇外科治疗
  • 5篇夹层
  • 4篇食管癌
  • 4篇平滑肌细胞
  • 4篇肿瘤
  • 4篇肌细胞
  • 3篇心肌缺血
  • 3篇心脏
  • 3篇胸主动脉
  • 3篇胸主动脉瘤
  • 3篇乳头

机构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刘铭
  • 16篇杨康
  • 15篇廖克龙
  • 14篇曾会昌
  • 9篇李军
  • 8篇王海东
  • 8篇熊刚
  • 8篇张晓莉
  • 8篇张伟
  • 7篇夏梅
  • 7篇王明荣
  • 7篇吴蔚
  • 5篇黄君富
  • 5篇唐令凤
  • 5篇谭文峰
  • 5篇张宝仁
  • 5篇张玉霞
  • 5篇府伟灵
  • 4篇朱静
  • 4篇邹良建

传媒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的作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对心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从 SD大鼠的输精管中分离、提取自体平滑肌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移植组 (n=12 )将 Brd U标记后的自体平滑肌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左冠脉前降支结扎后 2周形成的心肌梗死区瘢痕组织中 ;对照组 (n=12 )注射同等剂量的 DMEM培养液。超声检查评估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的心功能状况。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检测心肌瘢痕组织中是否有植入的平滑肌细胞存活以及促血管新生的情况。 结果 :移植的自体平滑肌细胞能在心肌梗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与对照组比较 ,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L VEDV)明显减小 [(0 .78± 0 .16 ) vs (0 .92± 0 .15 ) ml,P<0 .0 1],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显著提高 [(4 7.6± 7.2 ) % vs (2 9.3± 6 .1) % ,P<0 .0 1],心肌瘢痕组织血管新生明显 [血管密度 :(1.9± 0 .4 ) / (0 .8mm2 ) vs(0 .4± 0 .2 ) / (0 .8mm2 ) ,P<0 .0 1]。 结论 :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能防止心肌梗死后的心室腔扩大 ,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 。
刘铭张宝仁邹良建朱家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
胎鼠平滑肌细胞移植对心肌缺血大鼠受损心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胎鼠平滑肌细胞移植对心肌缺血大鼠受损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孕18d的SD胎鼠9只,取胎鼠胃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移植前BrdU标记。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缺血模型。移植组(n=10)将培养的平滑肌细胞注射移植到冠脉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缺血组织中;对照组(n=10)则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DMEM培养液;两组动物术后均给予环孢霉素A(5mg/kg·d)抑制免疫排斥反应。4周后,超声检查评价移植组和对照组的心功能、测量左心室前壁厚度;心脏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并研究细胞移植后心肌缺血组织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结果移植后4周,植入的平滑肌细胞在心肌缺血组织中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和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前壁明显增厚[分别为(2.54±0.23),(1.34±0.18)mm,P<0.01],心肌瘢痕组织中血管新生明显[(血管密度分别为(3.92±0.45),(0.52±0.26)/mm2,P<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缩小[分别为(1.22±0.11),(1.82±0.17)mL,P<0.01],射血分数提高[(分别为(55.8±7.1)%,(31.5±3.2)%,P<0.01]。结论平滑肌细胞移植后能在心肌缺血组织中存活,并通过促进局部血管新生,改善室壁顺应性,限制心腔扩大,抑制心室重构,增加心室输出,保护受损的心功能。
刘铭杨康廖克龙曾会昌
关键词:胎鼠心肌缺血心功能受损
SD大鼠自体平滑肌细胞的获取和体外培养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建立从SD大鼠的输精管中提取、培养获得自体平滑肌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SD大鼠的输精管 ,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情况 ,用平滑肌特异性的抗α SMA做免疫组化染色 ,鉴定培养的细胞。结果 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呈长梭形 ,并出现“峰 -谷”样生长特征。用抗α SMA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鉴定所培养为平滑肌细胞 ,其纯度为 (91.3± 5 .2 ) %。结论 成功建立了从SD大鼠的输精管中提取、培养获得自体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模型。
刘铭杨康廖克龙曾会昌王明荣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细胞培养
平滑肌细胞移植提高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功能的可行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初步探讨移植平滑肌细胞对大鼠冠脉结扎心肌缺血模型心功能的提高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从 胎鼠胃中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细胞移植组 (n=10)将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平滑肌细胞,注射移植到冠脉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梗死区中;对照组(n=10)用同样的 方法注射等量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两组动物术后均每日皮下注射环胞霉素A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超声检查评估移 植前、后大鼠的心功能状况。取大鼠心脏标本做抗BrdU、抗α SM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梗死区中植入的平滑肌细胞的 存活情况。结果 移植后4周,平滑肌细胞存活于心肌梗死区,并形成肌样组织。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室前游离壁厚 度明显增加[(2.51±0.22)mmvs(1.32±0.16)mm,P<0.01],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减小[(1.23±0.12)mlvs(1.92 ±0.18)ml,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56.7±6.8)%vs(32.3±2.9)%,P<0.01]。结论 平滑肌细胞移 植后能存活于心肌梗死区,并改善缺血心肌的心功能。
刘铭张宝仁邹良建杨康
关键词:细胞移植平滑肌细胞心肌缺血心功能
重庆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HPV16、18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重庆地区食管鳞癌发病中的作用及HPV检测在食管鳞癌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1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8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及7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16、18型的感染状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非典型增生上皮及正常黏膜中HPV-1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8.4%、15.9%和5.4%;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的检出率虽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鳞癌中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与其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所有组织标本均未检出HPV-18DNA。结论HPV-16的感染可能是重庆地区食管鳞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积极开展防治高危型HPV感染对减低该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铭府伟灵张晓莉曾会昌黄君富夏梅
关键词:食管鳞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缺血的长期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通过大鼠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 ,观察其在心肌缺血区的存活情况 ,探讨对心功能的作用。 方法 用酶消化法从SD大鼠的输精管组织中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扩增 4周。细胞移植组 (10只 )将BrdU标记的自体平滑肌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冠状动脉结扎后 4周形成的心肌瘢痕组织中 ;对照组 (10只 )注射同等剂量的DMEM培养基。多普勒超声检查 ,评估对比移植前和移植后 12周的心室形态以及心功能状况。心脏病理标本用抗平滑肌特异性的α SMA及抗细胞标记物BrdU的单克隆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植入的平滑肌细胞在梗死区的存活情况。 结果 植入的平滑肌细胞 12周后仍存活于心肌梗死区 ,并形成肌样组织。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 ,其左室前壁厚度增加〔分别为 (2 36± 0 31)及 (1 0 3± 0 11)mm ,P <0 0 1〕 ,收缩舒张运动协调 ,心室舒张末容积减少〔分别为 (0 94± 0 16 )及 (1 39± 0 17)ml,P <0 0 1〕 ,射血分数提高〔分别为 (4 8 6± 7 2 )及 (2 5 3± 4 1) % ,P <0 0 1〕。 结论 移植的自体平滑肌细胞能长期存活于心肌梗死区中 ,并通过增厚加固心室壁 ,阻止心肌梗死后的心腔扩大和心室重构 ,增加心脏射血 ,有效地提高心功能。
刘铭张宝仁邹良建朱家麟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功能心脏超声检查动物实验
胸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2月至2005年10月31例胸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1.3岁。主动脉根部瘤和升主动脉瘤20例,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8例。施行经典Bentall手术21例,其中合并室缺修补1例,二尖瓣成型2例,二尖瓣置换2例;施行改良Bentall手术4例。施行Wheat手术3例。Stanford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3例均施行破口段降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结果无住院期死亡,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13~46d,平均16.4d。随访1~63个月[平均(21±18.5)个月]。术后2年猝死1例,死因不明。1例于术后半年发现主动脉肺动脉瘘1例。1例StanfordB型急性夹层患者术后半年复查发现人造血管远端吻合口内膜出现破口,经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愈。结论胸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能够安全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个体化的外科策略和手术方法、精确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杨康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张伟熊刚王海东李军谭文峰刘铭吴蔚唐令凤张玉霞
关键词: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
急诊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危重心血管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总结31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ECPB)经验,探讨ECPB在救治危重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应用指征。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们为31例危重心血管病患者施行了ECPB手术。其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行人造血管置换术8例(Bentall手术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行CABG术6例,心房黏液瘤嵌顿致急性肺水肿行黏液瘤摘除术3例,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行瓣膜替换术6例,机械瓣失功行2次挟瓣术2例,动脉导管破裂大出血行导管切断缝合术1例,法洛四联症急性缺氧发作行矫治术3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行修补术2侧。结果术后存活25例,手术成功率80.6%。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者21例,占67.7%。结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导致心血管病危象和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此时,ECPB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有效方击。必须快速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前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刘铭杨军民唐令凤张玉霞夏梅张明霞
关键词:急诊体外循环手术心血管病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MMP-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2例Ⅰ期和26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MMP-1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部分标本中MMP-12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比较MMP-12 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12 mRNA在38例癌旁组织中无表达,在12例Ⅰ期和26例Ⅱ、Ⅲ期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半定量均值分别为(0.551±0.140)和(1.082±0.42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12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而在Ⅰ期癌组织中低表达,在Ⅱ、Ⅲ期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MMP-1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淋巴结的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MMP-12基因转录水平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潘虹刘铭张晓莉张雪黄君富王珏刘春江帅维正张可珺府伟灵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MMP-1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输精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建立从SD大鼠的输精管中提取、培养获得平滑肌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SD大鼠的输精管,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情况,用平滑肌特异性的抗αSMA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培养的细胞。结果 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呈长梭形,并出现“峰 谷”样生长特征。用抗αSMA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鉴定所培养为平滑肌细胞,其纯度为(91 3±5 2 ) %。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从SD大鼠输精管中提取、培养获得自体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模型。
刘铭杨康廖克龙曾会昌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输精管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体外培养酶消化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