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青波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生物化学
  • 4篇教学
  • 3篇乙型
  • 3篇课程
  • 3篇基因
  • 3篇分子生物学
  • 2篇学生自主学习
  • 2篇生物化学教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肿瘤
  • 2篇位点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克隆
  • 2篇化学教学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HBV

机构

  • 17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三0...

作者

  • 17篇刘青波
  • 12篇朱华
  • 10篇苏何玲
  • 9篇刘永明
  • 9篇莫之婧
  • 5篇陈莉
  • 4篇马义丽
  • 4篇金荣仲
  • 3篇陶毅明
  • 2篇班亚珂
  • 2篇徐东平
  • 2篇李康智
  • 2篇胡春萍
  • 2篇高进涛
  • 1篇许智慧
  • 1篇曾建红
  • 1篇马亦丽
  • 1篇于婕
  • 1篇孙其喆
  • 1篇覃江克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华夏医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肿瘤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由于过程长、对实验设备要求高,而限制了其在本科层次上的开展。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是近几年来兴起的重要教学手段。探讨在分子生物学学科建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优势、基本条件以及在我校的实践情况,提出利用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组织教学是成功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有利因素。
苏何玲莫之婧朱华刘青波蒋林彬刘永明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室
基于人才评价原理的课程学习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被引量:3
2014年
课程学习评价模式单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教师往往习惯于终结性考核而忽视过程评价,学生通常欠缺自主学习热情,以及课程学习评价普遍缺乏细化标准。自2007年起,尝试在我校基础医学部分课程中实践基于现代人才评价原理的综合性课程学习评价模式。该模式由“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评价”“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实践学习评价”和“学习主动性评价”四部份组成,实践中显示出操作性强、评价指标多元化、终结性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能客观反映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程度以及促进其自主学习的特点。
苏何玲周先丽刘青波朱华莫之婧刘永明
关键词:高等教育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脂联素基因SNP位点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脂联素基因与2型糖尿病相关SNP位点的方法。方法:针对脂联素基因G531A,G545C,G11963T,T12194G和T13320C5个SNP位点设计野生型和突变型特异性引物,第一轮PCR的上游引物或下游引物与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巢式PCR。在同一SNP位点如果野生型引物出现扩增产物而突变型引物未出现扩增产物,则判定该位点为野生型,反之,为突变型;如两引物均出现扩增产物则为杂合子。DNA测序证实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结果:该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对研究样本均有扩增,且每个SNP位点均检出相应的野生型、突变型和混合型个体。测序结果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吻合。结论:建立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脂联素基因SNP的方法灵敏可靠,可快速检测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5个SNP位点。
胡春萍苏何玲莫之婧陈莉朱华刘青波李康智刘永明
关键词:脂联素SNP
人亲磷脂酸磷脂酶A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3年
目的克隆人亲磷脂酸磷脂酶A1(PA-PLA1)基因,分析该酶基因及其蛋白质的序列特征并构建PA-PL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该酶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人的肾脏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制备cDNA。扩增人PA-PLA1基因并克隆测序。以Vector NTI 8.0、DNASTAR、ORF finder分析所克隆的人PA-PLA1基因及其蛋白质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PLA1,测序证实后转染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株MIN6,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PA-PL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人PA-PLA1基因mRNA全长为2 923 bp,编码区长2 238 bp,编码1个由7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多肽。序列比对表明所克隆的人PA-PLA1基因与牛PA-PLA1基因同源,并与KIAA0725p和p125基因高度相似,三者在脂肪酶家族中形成亚家族,但KIAA0725p蛋白和p125蛋白具有常见的脂肪酶活性中心保守序列GX-S-XG,而PA-PLA1的该序列为SX-S-X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PLA1构建正确并在所转染的MIN6细胞中过表达PA-PLA1蛋白。结论 PA-PLA1、KIAA0725p蛋白和p125蛋白在脂肪酶家族中形成亚家族,但PA-PLA1具有独特的脂肪酶活性中心保守序列SX-S-XG。所构建的PA-PL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能在MIN6细胞中过表达小鼠PA-PLA1蛋白。该研究结果将为PA-PLA1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班亚珂苏何玲朱华莫之婧刘青波陈莉刘永明
关键词:克隆真核表达载体
PBL结合T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构建被引量:10
2018年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生物化学课程的TBL结合PBL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高进涛金荣仲陶毅明刘启亮刘青波
关键词:PBLTBL生物化学
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作为一门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化学是学习医学专业众多相关课程的基础。该文探讨了微课在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其应用效果和成功经验。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对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注意事项进行了谈论。微课教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更好服务于教学。
金荣仲陶毅明刘青波高进涛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
一种新的HBV表型耐药研究方法的建立
2013年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方法:将野生型pTriEx-HBV1.1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5h后给予不同浓度的LAM、ADV及ETV处理,隔天换药1次,换药2d后收集培养上清及细胞,用Dnase处理后,real-timePCR检测HBVDNA的水平。结果:上清及细胞内核心颗粒HBVDNA的水平下降2~3个数量级,最大抑制率达98%,EC50值接近。结论:以上清病毒定量代替核心颗粒,建立了基于real-timePCR的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有利于HBV临床治疗的耐药监测。
朱华苏何玲刘永明刘青波马义丽许智慧钟彦伟徐东平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REAL-TIME
桂林地区乙肝患者HBV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71例患者测序结果中18例发现有基因耐药突变,其中rtA181位点突变7例,占突变总数的38.9%。多药耐药基因突变12例,点突变总数的66.7%。B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4%,C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8%,两基因型分布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耐药突变组合较为复杂,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比率较高。耐药突变的HBV基因型分布比率在所检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苏何玲班亚珂左晓臣徐东平朱华莫之婧刘青波刘永明
关键词:乙型HBV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
呫吨酮并吡啶衍生物XP-15抗人胃癌MGC-803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呫吨酮并吡啶衍生物9-(2-吗啡啉乙酰胺基)-7H-吡啶并(4,3-c)呫吨-7-酮(XP-15)抗人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包括5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组、10μmol/L XP-15组、50μmol/L XP-15组和100μmol/L XP-15组。通过MTT法、细胞形态学和克隆实验观察XP-15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Hoechest33258和PI双染法观察给药前后MGC-803细胞凋亡情况;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XP-15对细胞内钙Ca2+i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RT-PCR检测Bad和金属硫蛋白1A(metallothionein 1A,MT-1A)mRNA的表达,比较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XP-15能明显抑制MGC-803细胞增殖,χ2=19.40,P<0.01;对MGC-803细胞克隆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χ2=16.58,P<0.01。XP-15作用MGC-803细胞24h后,100μmol/L XP-15引起MGC-803细胞凋亡率为25.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9.4%,χ2=29.76,P<0.01。XP-15作用后,MGC-803细胞的Ca2+i(χ2=165.81,P<0.01)和线粒体膜电位(χ2=830.77,P<0.01)降低,Bad和MT-1A mRNA表达增加明显。结论 XP-15能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MGC-803细胞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以及上调MT-1A表达来实现的。
陈毅飞齐娜刘青波覃江克戴支凯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内钙线粒体膜电位
肿瘤外周酸性微环境促进肝癌HCCLM3细胞的转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外周酸性微环境对肝癌HCCLM3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HCCLM3分别培养在不同pH值(pH7.4、pH7.0和pH6.6)的细胞培养液中,通过细胞体外迁移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分析HCCLM3细胞在迁移和侵袭能力方面的改变,通过Western印迹、明胶酶谱及原位酶谱法分析HCCLM3细胞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2,MMP-2)合成、分泌和激活方面的变化。结果:当细胞外周微环境向酸性变化时,HCCLM3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P<0.01),虽然细胞内MMP-2的合成未发生明显改变,但细胞分泌的MMP-2及MMP-2的激活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细胞外周酸性微环境可以上调细胞MMP-2的分泌及激活,并促进肝癌细胞HCCLM3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提示肿瘤外周酸性微环境对肝癌细胞HCCLM3的转移具有促进作用。
谭宁覃文新刘青波马亦丽王植柔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