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珍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桥梗死致八个半综合征一例报告
- 2015年
- "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是由脑桥被盖部病变所致眼球运动障碍的一组症候群。若同时累及同侧第七对颅神经致同侧面瘫,或累及双侧第七对颅神经致双侧面瘫者,有学者将其趣味性地称为"八个半综合征(eight-and-a-half syndrome)"[1]、"十五个半综合征(fifteen-and-ahalf syndrome)",属临床罕见病例,国内外鲜有报道,作者近日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 吴赛珍王旭彬陈卫东
- 关键词:脑桥梗死
- 手术后发生脑卒中27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手术后发生卒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27例年龄52~88岁,平均(75.2±7.5)岁,缺血性脑卒中占26例(96.3%),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围手术期血压波动和心房颤动病史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具有脑卒中发生危险因素患者,手术前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围手术期要减少血压波动、控制血糖及对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 蔡亦强吴赛珍王旭彬
- 关键词:手术脑梗塞围手术期
- 首发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知识的调查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方法对259例首次发病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问卷调查患者的脑卒中相关知识及其获取知识的途径。结果患者对高血压容易并发脑卒中、脑卒中早期治疗重要性、脑卒中早期常见的偏瘫症状有所了解,缺少脑卒中其他知识如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标准等方面的知识。结论需要大力加强脑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教育。
- 蔡亦强吴赛珍陈力宇
-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
- 左旋咪唑对EAE大鼠炎症细胞表面CD4、CD8及B7、CD28/CTLA-4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 观察左旋咪唑(LM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炎症细胞表面CD4、CD8及对B7、CD28/CTLA-4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LMS促发EAE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方法 雌性...
- 邱伟文郑荣远韩钊卢晔芬吴赛珍章圣辉韩义香
- 关键词:左旋咪唑CD4CD8B7-2
- 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丁苯酞用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以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71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观察、治疗三组,每组57例。其中常规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以丁苯酞治疗,治疗组以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用药前后患者抑郁、脑卒中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NIHSS、HAMD、m RS评分。检查用药前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各组患者NIHSS、HAMD、m 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观察组评分低于常规组,且治疗组患者卒中、抑郁恢复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患者NE、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治疗组指标恢复优于常规组、观察组,且治疗组恢复情况较观察组好(P〈0.05)。结论 临床对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丁苯酞联合治疗效果好。
- 吴赛珍陈力宇孙乐球郑兢王庆熙李笑蓉高星乐
- 关键词:丁苯酞去甲肾上腺素
- 左旋咪唑对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MCP-1、MIP-1α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了解左旋咪唑(LMS)不同阶段给药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内MCP-1、MIP-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分别在免疫前(LMS1)、免疫同时(LMS2)、免疫后(LMS3)给予LMS10mg·kg-1,采用行为学变化观察发病情况,常规苏木精-伊红和Kluver&Barrera髓鞘染色法观察CNS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观察MCP-1、MIP-1α的表达。结果:LMS1及LMS2组能加重行为学及病理变化(P<0.01,P<0.05),而LMS3组出现复发。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和EAE组相比,LMS1,LMS2组MCP-1、MIP-1α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LMS能明显增加EAE大鼠CNS内MCP-1、MIP-1α的表达。提示LMS有促进EAE炎性细胞的趋化、激活作用,在免疫反应炎症细胞向CNS迁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卢晔芬郑荣远吴赛珍邱伟文韩钊陈国钱
-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左旋咪唑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 左旋咪唑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脊髓IFN-γ、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LM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脊髓IFN--γ、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GPSCH免疫Wistar大鼠制作EAE模型,分别在免疫前(LMS1组)、免疫同时(LMS2组)、免疫后(LMS3组)给LMS10mg·kg-1。比较各组行为学和组织学的变化,用RT-PCR测脊髓IFN-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LMS1组和LMS2组的行为学表现和炎细胞浸润加重(P<0.01,P<0.05)。LMS3组出现EAE复发。与EAE组比,LMS1组和LMS2组脊髓IFN-mRNA表达升高,TGF-β1mRNA表达降低,但仅LMS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S可升高脊髓IFN-mRNA表达,降低TGF-β1mRNA表达,提示LMS对EAE的促发作用可能与Th1/Th2失衡有关。
- 吴赛珍郑荣远卢晔芬邱伟文韩钊张磊
- 关键词:左旋咪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咖啡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IFN-γ和TGF-β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咖啡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EAE模型阳性对照组、咖啡因处理组(10mg/kg、30mg/kg)、阴性对照组。复制豚鼠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的EAE模型,应用咖啡因干预,观察EAE的发病率变化;通过HE染色技术观察神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应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颈髓IFN-γ、TGF-β含量。结果:咖啡因处理组大鼠EAE发病率下降、脑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EAE模型阳性对照组、咖啡因处理组(10mg/kg、30mg/kg)、阴性对照组的颈髓IFN-γ含量分别为1.23±0.58、0.65±0.10、0.25±0.07、0.26±0.12,TGF-β含量分别为0.91±0.10、1.05±0.01、1.19±0.01、0.75±0.07。结论:咖啡因处理可以减少IFN-γ、提高TGF-β的含量,减轻EAE的中枢神经组织损伤。
- 陈国钱郑荣远王新施吴赛珍陈艳艳陈江帆
- 关键词:咖啡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INTERFERON-ΓTGF-Β
- 浙江温州地区LRRK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LRRK2基因G2385R基因型与中国沿海地区汉族人群PD相关性,分析G2385R基因型在PD发病中作用。方法收集PD患者257例和健康对照259例临床资料与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PD患者G2385R基因型;测定变异携带者及非携带者DNA序列。分析G2385R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及其与性别、年龄相互作用,统计G2385R变异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结果 PD组25例患者GA基因型(9.7%)高于对照组6例GA基因型(2.0%)(χ2=15.57,P〈0.0001,OR=5.24,95%CI=2.11-12.99)。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7.86%。未发现AA基因型。晚发型PD患者GA基因型为10.0%,与对应年龄对照组GA基因型2.2%有统计学差异(χ2=11.88,P=0.002,OR=4.97,95%CI=1.83-13.52)。携带G2385R患者同非携带患者临床表型在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2385R变异在中国沿海地区汉族人群中仅与晚发性帕金森病相关,G2385R变异与东亚人群帕金森病具有相关性,存在不同地区差异。
- 陈力宇郑兢高星乐吴赛珍李笑蓉王旭彬王乐微陈晓军李未今
- 关键词:帕金森病单核苷酸
- 脑梗死后遗症期疲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 调查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合脑梗死部位对200名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名脑梗死后遗症期疲劳的发生率为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正常婚姻(丧偶、离婚、分居)、脑力劳动者、睡眠质量指数、卒中部位、家庭功能障碍与脑卒中后疲劳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发生与年龄较大(OR=2.612,95%CI=2.047-3.333)、婚姻状态(OR=1.754,95%CI=1.259-2.445)、脑力劳动者(OR=0.810,95%CI=0.698-0.939)、睡眠质量指数(OR=1.149,95%CI=1.262-2.515)、家庭功能障碍(OR=1.717,95%CI=1.396-2.111)、脑卒中的部位(OR=1.075,95%CI=1.693-2.310)有关。结论 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发生率高,与年龄、婚姻状态、脑力劳动者、睡眠质量指数、家庭功能障碍。
- 高星乐陈力宇孙乐球李笑蓉吴赛珍
- 关键词:脑梗死流行病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