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波
- 作品数:102 被引量:1,20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内蒙古东北部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物源区示踪被引量:15
- 2012年
-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对内蒙古东北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的物源区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对研究区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常量元素、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的分析表明,哲斯组砂岩样品的常量元素整体上SiO2、Al2O3、Fe2O3含量高(分别为67.87%~71.94%、14.57%~15.61%、2.61%~6.20%),CaO、MgO含量低(分别为0.31%~0.58%和0.80%~1.93%)。微量元素上呈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除Zr、Y外相对较低,并且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其中(La/Yb)n=5.08~8.67,Eu/Eu*=0.56~0.77。认为研究区哲斯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花岗岩,其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
- 董策周建波
- 关键词: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沉积物源区
- 中国东北地区西部~500Ma泛非期孔兹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 本次研究围绕兴安和额尔古纳地块的孔兹岩系展开,在已获得的锆石年代学数据的基础上,对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的孔兹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以探讨该区孔兹岩系的原岩特征、沉积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 董策周建波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原岩特征沉积环境
- 增生杂岩:从大洋俯冲到大陆深俯冲的地质记录被引量:11
- 2020年
- 增生杂岩形成于洋-陆过渡带的海沟和岛弧之间,一般称其为俯冲带混杂岩.增生楔的结构、组成和形成过程客观记录了大洋盆地演化、洋-陆物质循环以及大陆地壳增生历史等多种信息,被视为研究板块起源和大陆生长的窗口.增生杂岩以块体-基质结构、叠瓦状逆冲断层-同斜褶皱的构造样式、丰富的变质作用类型和强烈的水岩作用而独具特色,也是增生杂岩有别于传统沉积地层的标志.在长达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中,在增生杂岩的识别、组成与形成机制、基质与外来岩块的性质、大洋板块地层层序识别、大洋盆地重建、演化动力学背景以及与俯冲带和造山带类型的关系,特别是大陆俯冲带增生杂岩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在与板块起源相关的古增生杂岩的识别、增生杂岩带精细剖析、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增生作用、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示踪等领域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特别是中国境内发育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造山带与增生杂岩带,开展相关领域立典性工作,为中国科学家创新和引领国际相关研究提供了最佳机遇.
- 周建波
- 关键词:增生杂岩大陆俯冲
- 黑龙江佳木斯地块南端及邻区深部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 2022年
- 佳木斯地块及邻区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的东部,由于受到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牡丹江洋闭合的影响,该地区形成了复杂的构造.为了揭示该区深部电性结构,探讨其动力学机制等科学问题,我们采用基于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获得了一个长约400 km的大地电磁剖面电性结构模型,该剖面反映了松嫩地块东北缘、佳木斯地块南端和完达山地体的深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并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我们对剖面所经过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展开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松嫩地块东北缘的小兴安岭岩石圈电性结构以巨厚的高阻体为主,可能与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叠置作用有关;(2)三个地块之间的缝合带下方均存在高导异常,这些高导异常可能与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3)牡丹江断裂、跃进山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可能为地壳尺度的深大断裂,这些断裂可能作为微板块的边界,与块体之间的古缝合带重合;(4)佳木斯地块南端存在大规模高阻异常体,表明古老的佳木斯地块南端具有较冷的刚性块体特征,我们推测可能是冈瓦纳大陆或塔里木克拉通的一部分.
- 杨振梁宏达高锐高锐周建波周建波鲁安然
- 关键词:大地电磁
- 郯庐断裂中段鲁中基底韧性变形带的形成时代被引量:4
- 1998年
- 郯庐断裂中段鲁中基底的韧性变形带可分为两类:(1)北东向韧性变形带,以发育中深层次的构造片麻岩为特征,形成于早中元古代花岗质岩体(2488Ma)侵位之前;(2)北北东向韧性变形带,以中浅层次糜棱岩为特征,形成于晋宁期(941Ma)。文中对以上两类韧性变形带的形成机制和时代进行了初步讨论。
- 周建波胡克孙加鹏
- 关键词:郯庐断裂韧性变形带片麻岩糜棱岩元古代
- 长春-延吉缝合带:性质与意义被引量:5
- 2020年
- 长春-延吉缝合带(或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是由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俯冲拼贴形成的增生杂岩带。该缝合带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西段吉林-红旗岭、中段桦甸-两江和东段华集岭-开山屯组成。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以延边地区发育的开山屯混杂岩为代表,自西向东包括石头口门-烟筒山高压红帘石片岩,以及原定为“呼兰群”、“色洛河群”、“青龙村群”等一系列沿着缝合带分布的构造杂岩等,它们均发育“基质包裹外来岩块(block-in-matrix)”的混杂岩结构,并在吉林东部石头口门、烟筒山和延边开山屯等地区发现高压矿物组合,因此,这些杂岩应代表了佳木斯-兴凯地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拼贴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原岩年龄大致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最小峰期240~250Ma),并被时代为~220Ma的晚三叠世大酱缸组磨拉石层序不整合覆盖,这一直接证据与近期发表的年代学证据一致,共同证明了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就位时代为中三叠世(220~240Ma),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古生代或更早。区域构造分析显示,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不是天山-北山-西拉木伦河-长春断裂带的东延部分,而是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分布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南部组成部分,形成于三叠纪-早侏罗世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过程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因此,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 周建波周建波韩伟曹嘉麟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
-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时限:饶河增生杂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制约被引量:10
- 2020年
- 饶河杂岩作为那丹哈达增生杂岩的主体,是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直接证据。饶河增生杂岩组成与增生过程的研究对限定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与增生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饶河大岱地区大比例尺填图基础上,明确了饶河杂岩主要由枕状玄武岩、辉长岩以及大洋板块沉积地层(OPS)组成,这些岩石均呈构造透镜体状分布在海沟沉积物中,并被中生代花岗质岩脉所穿切,因此为限定饶河增生杂岩的组成、增生和就位时代提供了关键制约。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属性。LA-ICPMS锆石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玄武岩和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66±2Ma和214±5Ma,限定了饶河杂岩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结合该区粉砂质泥岩和砂岩的沉积时代下限分别为167±3Ma和133±4Ma,表明饶河杂岩的增生时代为167~133Ma,此外样品的碎屑年龄信息表明基质的物源为邻近的佳木斯地块和中亚造山带东段,其中前寒武的碎屑年龄在中国东北的多个陆块均有出现,可能源于早前存在的前寒武纪基底。本文测得侵入饶河杂岩的2个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26±1Ma和105±2Ma,表明饶河杂岩中的花岗岩脉主要形成于两个阶段,其中较老的花岗岩侵入体进一步限定了饶河杂岩的最终就位时代为133Ma至126Ma,表明古太平洋板块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存在西向俯冲-增生作用,为古太平洋板块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 韩伟周建波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 苏鲁造山带的折返机制:莱阳盆地中生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 周建波郭晓丹韩杰曾维顺曹嘉麟
- 内蒙古东北部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其沉积环境示踪
- @@本文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即内蒙古东北部地区,为古生界的典型出露区,地处贺根山构造带的南侧,西拉木伦河构造的北缘,大地构造属性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所夹持的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由多个微板块拼合成统一的...
- 董策周建波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
-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沉积特征与油气资源被引量:142
- 2008年
-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一直被认为是海西期褶皱带或碰撞造山带,长期以来它被作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成为油气勘查的禁区。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各地块在500 Ma左右发生一次重要的陆壳固结事件;泥盆-早石炭世东北各地块沿嫩江-扎赉特一线拼合形成统一的复合地块(佳木斯-兴蒙地块)。晚古生界是复合地块基底之上的第一个具有区域性分布的准盖层沉积;晚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化石丰富,保存完好,岩石没有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其主体处于高级成岩阶段;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主体形成于中生代(220-180 Ma),而不是海西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晚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是一个规模巨大、南与古亚洲洋相连的海相沉积盆地,以松辽和二连为代表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是在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背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晚古生界不是松辽盆地和二连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它们是一种叠合盆地关系。鉴于晚古生界潜在的烃源岩发育和叠合盆地特点,东北地区晚古生界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应成为深部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新层系。
- 张兴洲周建波迟效国王成文胡大千
- 关键词:叠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