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兴洲

作品数:99 被引量:1,457H指数:2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1篇锆石
  • 20篇地质
  • 19篇盆地
  • 14篇地球化
  • 14篇地球化学
  • 14篇岩石
  • 14篇年代学
  • 13篇佳木斯地块
  • 13篇变质
  • 11篇古生代
  • 10篇地质意义
  • 10篇火山岩
  • 9篇晚古生代
  • 9篇火山
  • 8篇地球化学特征
  • 8篇油气
  • 8篇杂岩
  • 8篇山岩
  • 8篇化学特征
  • 7篇片岩

机构

  • 91篇吉林大学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国土资源部
  • 5篇航天建筑设计...
  • 4篇长春地质学院
  • 4篇长春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江苏省工程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三峡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9篇张兴洲
  • 19篇周建波
  • 14篇曾振
  • 13篇迟效国
  • 12篇马志红
  • 10篇张凤旭
  • 9篇金巍
  • 7篇孙加鹏
  • 7篇王成文
  • 7篇刘永江
  • 7篇杨宝俊
  • 6篇赵亮亮
  • 6篇孟令顺
  • 6篇张春艳
  • 6篇张凤琴
  • 5篇王跃
  • 5篇邱殿明
  • 5篇吴福元
  • 5篇郑常青
  • 5篇熊小松

传媒

  • 13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岩石学报
  • 7篇地质通报
  • 6篇世界地质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3篇地质与资源
  • 3篇长春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黄金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12篇2009
  • 16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基底性质的制约被引量:78
2008年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本文对位于盆地南部7个钻遇中生代火山岩的岩芯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含火山岩地层主要包括火石岭组和营城组,其中火石岭组火山岩由玄武安山岩-粗安岩-粗面英安岩组成,营城组火山岩由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流纹岩组成.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和Th/U比值显示,所测锆石均具有岩浆成因的特点,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时代介于110b133Ma,其中火石岭组火山岩形成于129-133Ma,即早白垩世早期,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110~119/Via,即早白垩世晚期.捕获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本区基底中存在中晚侏罗世(155~169Ma)、印支期(218~236Ma)、海西期(254/Via、294Ma)、加里东期(413Ma)和前寒武纪(1823/Via和2542Ma)岩浆事件,这与基底岩石中锆石U—Pb的定年结果相吻合.
裴福萍许文良杨德彬纪伟强于洋张兴洲
关键词: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基底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被引量:205
2010年
东北地区主要由东部佳木斯地块、中部兴安—松嫩地块和西部额尔古纳地块构成,各地块之间主要构造带拼合时代的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之前各地块之间已经完成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佳—蒙地块。晚古生代开始东北地区进入统一的盖层演化阶段,在佳—蒙地块南缘发育了晚古生代具有大陆边缘沉积特征的盖层建造。晚古生代早期佳—蒙地块南缘为活动陆缘,在~320Ma向北的俯冲过程中古亚洲洋板块发生断离,形成火山弧,同时导致其北侧"贺根山"弧后洋的拉开,持续的向北俯冲导致弧-陆碰撞,并于~280Ma贺根山洋已经完全闭合。佳—蒙地块南缘开始由活动陆缘向被动陆缘环境转化,最后在晚二叠世末期古亚洲洋完全闭合转入内陆环境。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
关键词:晚古生代古亚洲洋
西太平洋俯冲带的演变:来自东北亚陆缘增生杂岩的制约被引量:8
2022年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的构成与形成时代,并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及其时空变异以及沉积建造组合,重塑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演变历史。结果表明:①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的跃进山杂岩代表了二叠纪俯冲带,它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产物;②侏罗纪增生杂岩代表了侏罗纪俯冲带,与陆缘同期钙碱性火成岩组合以及含煤建造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开始;③侏罗纪增生杂岩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陆源碎屑岩物源的变化,与古地磁和生物学证据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小角度斜向俯冲和东北亚陆缘走滑的构造属性,导致了低纬度侏罗纪增生杂岩向高纬度的推移;④白垩纪—古近纪增生杂岩与陆缘白垩纪—古近纪岩浆作用一起代表了该期俯冲带的存在,自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再到古近纪岩浆作用范围向海沟方向的收缩,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以及俯冲板片后撤(rollback)过程的发生,同时标志着东亚大地幔楔的形成;⑤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日本海的打开,标志着现今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及东北亚大地幔楔的形成。
许文良王旖旎王枫唐杰龙欣雨董玉李宇张兴洲
关键词:增生杂岩
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群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被引量:40
2015年
东北地区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下并非都是变质结晶基底,松辽和二连等盆地大部分叠加在未变质的晚古生代残余沉积盆地之上。嫩江—开鲁断裂和嘉荫—牡丹江断裂是两条深达岩石圈尺度的断裂构造,将东北地区分为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三大基底构造单元和与之相对应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中—新生代盆地群。3个盆地群不但基底和深部岩石圈结构明显不同,而且盆地结构及充填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东北地区与中生代盆地演化相关的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侏罗世(167~147 Ma),早白垩世早期(136~126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22~109 Ma)。侏罗纪火山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及其以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全区均有分布,且具有由西向东时代渐新变新的演化趋势。从深部构造和区域动力学背景角度,东北地区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构造演化分别属于两大动力学体系。前者的形成演化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东北地区西部产生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及后继的伸展作用有关,北北东向展布的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大面积叠加在近东西向展布的漠河前陆盆地和突泉等含煤盆地之上;后者的形成演化明显与西北太平洋构造域大洋板块对东北亚大陆边缘的作用有关。根据同位素年龄和生物地层学证据重新厘定的中—新生代盆地地层对比结果显示,即使是同时代形成的早白垩世盆地由于与大陆边缘的距离不同,其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后期构造改造特点也不尽相同。西部以海拉尔盆地为代表的早白垩世盆地主要发育以火山岩为主的断陷沉积,之后长期处于隆升环境;中部以松辽盆地为代表的白垩纪盆地不但发育早白垩世早期的断陷沉积,而且之上基本连续叠加了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坳陷沉积;东部盆地群由三江、勃利、鸡西和虎林等众多中、�
张兴洲郭冶曾振付秋林蒲建彬
关键词:火山岩深部构造动力学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芳深9井区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被引量:11
2002年
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芳深 9井区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及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 ,对早白垩世嫩江组末期、晚白垩世明水组末期和现今三个构造时期在营城组火山岩地层中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进而分析了三维构造应力场在裂缝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与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分析结论相一致 ,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任德生张兴洲陈树民
关键词:松辽盆地断陷火山岩储层
富锦隆起泥盆系与变质基底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解富锦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了佳木斯地块东北部富锦隆起地区一套含砾粗砂岩-石英砂与花岗片麻岩不整合面。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95±5 Ma,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均〉480 Ma,其中以480~520 Ma的年龄组为主体,并含有少量年龄〉800 Ma的锆石。角度不整合及年代学证据充分表明,富锦隆起是佳木斯地块的组成部分。鉴于佳木斯地块缺失奥陶纪—志留纪沉积,推测这套含砾粗砂岩-石英砂岩的形成时代为泥盆纪。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佳木斯地块的变质结晶基底形成后,经历了长期的隆升剥蚀,到早泥盆世,其东部整体转为被动大陆边缘。
付秋林张兴洲曾振蒲建彬
关键词:佳木斯地块泥盆纪角度不整合
吉黑中东部内生金属成矿系列、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评价
吉黑中东部山区地处兴蒙构造带的东端,华北陆台北侧,是一个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复杂的地区之一,前人曾将其归属为佳木斯-兴凯Ⅱ级金、银、铂、钯、铜、镍以及铅、锌成矿带,并划分5个Ⅲ级或7个成矿带、14个成矿远景区,一定程度上...
孙景贵门兰静张兴洲陈雷陈冬逄伟梁树能常艳
关键词:内生金属成矿规律资源潜力评价
多宝山集矿区深部结构及区域成矿背景的新认识:来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证据
黑龙江省多宝山集矿区地处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交汇处,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产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亚造山带东部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区域。斑岩型铜钼矿主要产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地区,与板块俯冲关系密切,对于研究...
潘宗栋侯贺晟周建波符伟黄始琪安栋召杨(王晋)国瑞张兴洲
文献传递
用重力三方向小子域滤波解释伊通盆地断裂被引量:2
2009年
关于伊通盆地的断裂系统,前人主要研究了边界断裂和盆地内的2号断裂的性质.为了精细地解译盆地内其他断裂的基本性质,利用重力场小子域滤波及三方向小子域滤波技术圈定了14条断裂的平面位置,给出了伊通盆地平面断裂构造格架并描述了主要断裂的重力场特征.在与其他地球物理资料(4条地震剖面和4条电阻率断面)的对比分析中,除证实了已有的断裂外,还验证了利用三方向小子域滤波技术最新发现的一些断裂,证明了该方法技术的有效性.阐述了14条断裂的基本性质,重点研究了盆地内中央断裂的存在性和基本性质.指出中央断裂是与盆地东南缘和西北缘两条断裂同期形成的主要控盆构造;2号断裂向西与西拉木伦断裂相连,盆地南部(2号断裂以南)基底与华北板块有关,北部则属于东北微陆块复合基底.
张凤旭刘万崧张兴洲孟令顺张凤琴
关键词:伊通盆地地球物理勘探
桦南隆起马家街群的形成时代:来自基底片麻岩和侵入岩体锆石LA-ICP-MS定年证据
马家街群原岩为泥、砂质岩石,与佳木斯地块东缘分布的晚古生代地层在岩性和沉积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它们可能形成于同一构造背境,但由于缺少古生物学和年代学方面的证据,目前对马家街群的时代归属尚存争议,前人一般将其至于震旦纪。本文...
黄映聪张兴洲熊小松张春艳王跃赵亮亮
关键词:片麻岩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