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永东

作品数:152 被引量:860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9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渔业
  • 21篇放流
  • 16篇增殖放流
  • 15篇群落
  • 13篇渔业资源
  • 12篇带鱼
  • 11篇海域
  • 11篇繁殖
  • 10篇群落结构
  • 10篇资源密度
  • 10篇曼氏无针乌贼
  • 10篇近海
  • 9篇鱼类
  • 9篇环境因子
  • 9篇产卵
  • 9篇产卵场
  • 8篇优势种
  • 8篇摄食
  • 8篇凤鲚
  • 7篇渔场

机构

  • 120篇浙江省海洋水...
  • 38篇浙江海洋大学
  • 27篇浙江海洋学院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江苏省海洋水...
  • 1篇山东交通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作者

  • 149篇周永东
  • 53篇徐开达
  • 50篇张洪亮
  • 33篇徐汉祥
  • 31篇朱文斌
  • 27篇蒋日进
  • 22篇陈峰
  • 18篇贺舟挺
  • 17篇卢占晖
  • 16篇潘国良
  • 16篇李鹏飞
  • 15篇刘子藩
  • 15篇薛利建
  • 14篇梁君
  • 14篇金海卫
  • 14篇王伟定
  • 13篇张亚洲
  • 13篇李振华
  • 12篇王忠明
  • 10篇郭爱

传媒

  • 29篇浙江海洋学院...
  • 11篇海洋渔业
  • 9篇水产学报
  • 7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浙江海洋大学...
  • 5篇海洋与湖沼
  • 5篇渔业现代化
  • 4篇现代渔业信息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第十届长三角...
  • 3篇海洋学报
  • 3篇福建水产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第九届长三角...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第十二届浙江...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5篇2013
  • 14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近岸海域春夏季剑尖枪乌贼栖息地分布变化规律被引量:6
2021年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沿岸海域拖网调查捕获的剑尖枪乌贼样本数据,结合提升回归树方法(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确定不同的环境因子权重,利用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 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 GMM)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剑尖枪乌贼栖息海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a,Chl.a)和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dissolved oxygen, DO)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2~24℃、34~36、0.5~1.5 mg/m^(3)和8~10 mg/L;而夏季对应的环境因子适宜范围分别为23~24℃、31~34、0.5~1.5 mg/m^(3)和7~11 mg/L,季节差异较小;提升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SST为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其次分别为DO、Chl.a和SSS。剑尖枪乌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时空分布:春季HSI相对较低,且适宜栖息地主要出现在偏南部海域(27°N~29°N);夏季的HSI相对较高,且在北部海域也发现较高的HSI值(30°N~31°N)。2种算法相比而言,GMM方法有着更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因此更为适宜浙江沿岸剑尖枪乌贼的栖息地研究。浙江沿岸的剑尖枪乌贼最适栖息地的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峰陈峰方舟方舟张洪亮梁君张洪亮
关键词:几何平均法
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预报及冬汛渔获量预报的改进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气象、水文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东海带鱼补充群体发生数量预测方程和改进后的新的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程,预测和预报结果经检验后表明有较高的精度,对东海带鱼资源的评估研究和渔政管理、渔场生产安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子藩徐汉祥周永东
关键词:带鱼环境因子
浙江近海海域海蜇的增殖放流被引量:9
2004年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域海蜇资源衰败,至今20多年没有恢复。在完成海蜇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研究后,1986年起开始在北部海域的象山港、杭州湾进行放流试验研究,1986~1989年共放流5mm左右的海蜇苗12529.45×104,回捕率0.1%~0.88%。在此基础上,1992~1994年又在浙江南部海域放流伞径3~5mm的海蜇苗17533万只。回捕率0.57%~2.33%。在停止放流后的1995、1996年于浙南海域捕获海蜇61×104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周永东王永顺黄鸣夏
关键词:海蜇增殖放流人工育苗近海海域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中街山列岛水域进行的共4个航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蟹类资源状况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捕获蟹类12种,隶属于7科,8属;调查海域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双斑(Charybdisbimaculata)、日本(Charybdis japonica)、泥足隆背蟹(Carcinoplax vestita)、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其中双斑和日本是主要优势种;4个季节广温广盐种比例均最高;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以秋季最高,而冬季刚好相反,均属最小,此外,不管是生物量密度还是尾数密度,秋季和春季、冬季差异均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为0.17~0.73、多样性指数(H′)为0.19~0.71,均匀度指数(J′)为0.21~0.58,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各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徐开达卢占晖薛利建王伟定梁君周永东
关键词:蟹类资源密度物种多样性优势种
基于EVA的鱼类音响驯化装置设计与实验
2023年
针对海洋牧场增殖放流过程中的驯化需求,为提高有效性、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设计基于EVA材料的鱼类音响驯化装置,并进行装置的应用实验。以EVA实心材料为浮体,设计集远程控制、音响驯化和鱼类行为监控于一体的鱼类驯化装置整体结构;根据驯化饵料的特点确定料箱底部的自然下料角度,采用螺旋控料装置实现饵料按需均匀投料,每分钟下料量113 g;系统总体平均日耗电量27.47 Wh,设计满足连续阴雨13 d正常工作的太阳能供能系统。经计算装置稳心高度0.37 m满足规范要求,横摇固有周期2.3 s避开了波浪主能量频率,表明装置有较好的随浪运动特性;以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为对象进行音响驯化实验,实验表明:经25次驯化,以驯化点直径1 m范围鱼群聚集率40%为标准,对照池聚集持续时间为28 s,简易驯化实验池聚集持续时间为115 s,集成式驯化实验池聚集持续时间为473 s;从鱼群聚集率变化角度,简易驯化实验池驯化12次后趋于平稳,约为49%,最终为58%,集成式驯化实验池驯化8次后趋于平稳,约为95%,最终达到了99%。所研发装置在网箱和开放海域进行了应用,良好的效果显示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增殖放流效果提升提供了装备支撑。
胡庆松祖西龙王熠陈雷雷章守宇汪振华周永东李俊
关键词:海洋牧场聚集率
基于GAM模型分析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分布与不同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14
2018年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远洋渔业之一,探究其渔场时空变动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根据2016年1—6月收集的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生产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因子数据,运用ArcGIS和GAM模型分析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变动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1—6月CPUE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月均达最高值,分别为2.45尾/千钩和3.56尾/千钩,各月CPUE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变动基本趋于一致,均为先向东北移动,后向西北移动,最后再向东北移动的趋势;GAM模型分析显示,大眼金枪鱼CPUE与模型因子的解释率为32.1%,纬度和250 m水深温度影响最显著,黄鳍金枪鱼CPUE与模型因子的解释率为37.2%,200 m水深温度影响最显著;协同分析表明,1—6月,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分布于1°S~9.5°N,47°~64°E,且海表温度在29.3~30.8℃的海域。
徐国强朱文斌朱文斌周永东张洪亮
关键词: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
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鱼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根据2015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在浙江沿岸产卵场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多重比较(LSD)和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研究了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群落多样性和鱼类资源的变化,以及多样性与诸多环境因子(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水域春季共捕获鱼类92种,隶属17目50科77属,夏季捕获鱼类114种,隶属16目59科92属;(2)春季全区生物量平均为434.40 kg/km^2,中部和南部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05),全区尾数密度平均为58.42千尾/km^2,不同区域差异不显著;夏季全区生物量平均为1532.73 kg/km^2,北部生物量与中部差异极显著(P=0.000),与南部差异显著(P=0.017),全区尾数密度平均为205.50千尾/km^2,北部尾数密度与南部差异显著(P=0.034),其他区域间差异不显著;(3)春季H′平均值为1.52,D平均值为2.18,北部和南部D差异显著(P=0.048),其他区域间H′和D差异均不显著;夏季H′平均值为1.34,D平均值为1.81,中部和北部H′差异极显著(P=0.000),和南部差异接近极显著(P=0.01),北部和中部D差异显著(P=0.039),其他区域间差异不显著;(4)CART分析表明,影响春季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深、浊度和溶氧;秋季多样性水平主要受的水深、桡足类、温度和浊度的影响;(5)从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水域的多样性水平相比较得出,在空间上,纬度与H′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但当纬度跨度比较大时,低纬度水域的H′值明显高于高纬度水域的H′值;在时间上,多样性水平较2008年明显升高,但与2011年的调查结果相近,表明产卵场(南部)近几年渔业生态环境处于相对较稳定的状态。
胡翠林张亚洲张亚洲李德伟朱文斌蒋日进李鹏飞王洋周永东
关键词:产卵场鱼类资源群落多样性分类回归树
2006年浙江省深水灯光围网渔业产况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根据2006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上层鱼监测资料和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渔业统计资料,对浙江省新近发展的深水灯光围网渔业以及2006年产况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水灯光围网渔业可全年作业,渔场主要为温台、温外、鱼外和舟外渔场;鲐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80%以上;生产不理想主要是受捕捞对象资源的年间波动、捕捞技术不过关、对渔场与渔期把握不准等因素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除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外,同时还应立项对其渔场、渔期及渔场水文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尽快掌握东海中南部鲐鲹鱼渔场的水文特征和鱼发特点,以实现深水灯光围网渔业的稳定、持续与健康发展,使其在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张洪亮周永东陈斌
应用体长股分析法估算东海海鳗资源量被引量:9
2007年
海鳗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中国海鳗的最高渔获量达到了31.96×104t(2004年),东海区海鳗渔获量最高达到17.67×104t以上(2004年),其中浙江省海鳗最高渔获量为9.02×104t。根据体长股分析法对海鳗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为渔业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样品1394尾来自2002~2005年浙江近海拖虾、单拖、帆张网、流刺网等作业的渔获。估算的结果:海鳗自然死亡系数为M=0.15,捕捞死亡系数为F=1.3;东海区海鳗的平均资源量为12.36×104t,平均资源尾数为308.28×106尾,初始资源量为23.41×104t,最大资源尾数为583.99×106尾。
周永东徐汉祥
用营养动态模式估算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蕴藏量被引量:4
2007年
引用在东海区渔场进行的"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和资源评价"获得的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综合已有的研究数据,采用PARSONS和CUSHING营养动态模式,对东海区渔场的渔业资源蕴藏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平均营养级为3.531级,近10年渔业资源年平均蕴藏量为836×104t,可捕量为418×104t左右;其中东海陆架渔场平均资源量为591×104t,可捕量296×104t;黄海南部平均资源量为245×104t,可捕量123×104t。2002~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平均资源蕴藏量为855×104t,可捕量为428×104t左右;东海区大陆架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4.59t/km2,可捕量7.5t/km2;有机碳与鱼的比例为10.32:1,在世界各渔场中均属于较高水平;东海的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8.89t/km2,东海区海域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0.20t/km2,可捕量分别为4.5t/km2和5.1t/km2,高于黄渤海区和南海,略低于福建海区。目前东海区大陆架渔场的年渔获量已达750×104t左右,远远超过估算的420×104t左右年可捕量水平,使渔业资源始终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要使渔业资源恢复到良好状态,至少要减少目前40%的渔获量。
徐汉祥周永东贺舟挺
关键词:资源量可捕量营养级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