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海红

作品数:2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7篇细胞
  • 7篇脑梗死患者
  • 7篇急性
  • 7篇急性脑梗死
  • 7篇急性脑梗死患...
  • 7篇放射性
  • 6篇依达拉奉
  • 6篇细胞生长
  • 6篇细胞生长因子
  • 6篇纤维细胞
  • 6篇纤维细胞生长...
  • 6篇碱性成纤维
  • 6篇碱性成纤维细...
  • 6篇碱性成纤维细...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血清
  • 5篇基因

机构

  • 20篇广东医学院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29篇周海红
  • 11篇赵斌
  • 11篇邢诒刚
  • 10篇刘运林
  • 9篇刘军
  • 8篇肖颂华
  • 6篇麦晖
  • 4篇陈军
  • 4篇黄仕雄
  • 4篇宋玉霞
  • 3篇李友
  • 3篇贺峰
  • 2篇李艺
  • 2篇王志
  • 2篇刘中霖
  • 2篇陈倍楚
  • 1篇李君良
  • 1篇潘剑罡
  • 1篇秦丽晨
  • 1篇秦立晨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华诊断学电...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峰会...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脑卒中后预后很大程度受炎症的影响,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促炎因子,参与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在缺血性脑卒中,HMGB1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卒中发生、脑卒中修复整个过程,并扮演着了不同的角色。HMGB1通过增加内皮通透性,促炎作用以及促进平滑肌迁移等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坏死神经元释放的HMGB1不仅反向导致神经元的坏死,并且作为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P)分子放大炎症反应。然而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释放HMGB1增加内源性内皮组细胞(EPCs)的活力,促进脑卒中后的神经血管修复。笔者就HMGB1的结构、功能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金聪丽周海红
关键词:脑卒中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动脉粥样硬化
外源性bFGF抑制辐射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辐射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mSOs)凋亡的影响,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bFGF对辐射诱导的C17.2NSCs凋亡的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直线加速器照射C17.2NSCs建立离体放射性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bFGF和U012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外源性bFGF浓度为0-100ng/mL时,细胞凋亡率可由(12.78±1.04)%降低至(4.83±0.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U0126后细胞凋亡率为(8.42±0.71)%,DMSO对照组为(4.7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bFGF对辐射引起的C17.2 NSCs凋亡具有抑制作用,ERK1/2参与该效应。
周海红刘运林肖颂华刘军吕瑞妍赵斌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神经干细胞
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采用开颅机械闭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n=18),IP组: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15min后开放双侧的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bCCAs)15s,夹闭15s,反复3次,然后开放bCCAs进行永久性灌注;非IP组:阻断MCA15min后直接开放bCCAs进行永久性灌注。分别于术前1d,术后30d内在各时间点行行为学检测,并以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于再灌后2d、14d时各组随机取6只检测脑梗面积。结果IP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行为学检测结果均优于非IP组;再灌注2d、14d时IP组脑梗面积均显著小于非IP组(P<0.001),IP组再灌注2d和14d的脑梗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724)。结论IP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降低脑梗面积。
宫利王艺东王志周海红陶恩祥邢诒刚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局灶性脑缺血梗塞面积
PU-437 ERK1/2参与bFGF抑制放射诱导的C17.2NSCs凋亡的实验研究
周海红邢诒刚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测定各组血清中ACA、D-二聚体含量。结果:ACI组ACA阳性率为46.7%,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D-二聚体水平(0.92±0.38)mg/L,高于对照组(0.38±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中ACA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1.35±0.31)mg/L,高于ACA阴性组(0.56±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复发组ACA阳性率为45.7%,高于初发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CA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潘剑罡周海红张惠婷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抗心磷脂抗体D-二聚体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RIB)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探索治疗RIB的新途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PCR法克隆出bFGF基因片段,酶切后连接法构建bFGF.pcDNA3.1(+)质粒。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全脑单次25Gy照射,bFGF转基因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bFGF—pcDNA3.1(+)质粒,并设未照射组为对照。在照射前及照射后7d,20d,60d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2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放射前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得分无统计学差异,bFGF治疗组、照射组和对照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差异有显著性(P〈0.05))。bFGF治疗组在放射后7d、20d平均逃避潜伏期[(68.42±11.35)s、(50.87±12.06)s]和搜索策略[(16.89±2.08)%、(19.98±2.14)%1明显下降,60d时潜伏期[(40.28±10.87)S]和搜索策略[(26.42±2.59)%]恢复至照射前水平,放射组60d后仍没有恢复。照射组病理检查显示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轻度变性,胞体萎缩,白质区域较对照组呈现组织结构梳松、血管周隙扩大等表现;bFGF治疗组病变程度明显较照射组轻。结论25Gy射线照射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bFGF转基因治疗可逆转放射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刘运林周海红刘军肖颂华邢诒刚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学习记忆转基因治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已证实放射性神经干细胞损伤是放射性脑损伤的可能途径之一,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诱导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6-11/2008—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完成。材料:C17.2神经干细胞系为小鼠小脑祖细胞永生化后构建的神经干细胞系。方法:以直线加速器进行总量为8Gy外照射C17.2神经干细胞建立离体放射性损伤模型,以1×10^7L^-1的细胞浓度接种C17.2神经干细胞悬液至96孔板,每孔加细胞悬液200uL,按0,25,50,100μg/L(0μg/L作对照)分别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主要观察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拟合生存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升高,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P〈0.01),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100ug/L时活性最强,未显示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25,50u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25,50,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周海红刘运林刘军肖颂华邢诒刚赵斌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干细胞凋亡
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2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合用依达拉奉)和对照组(传统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头颅磁共振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50.0%)和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14.3%和42.9%);头颅MRI显示治疗后实验组病灶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WHOQOL-BREF评分显示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总的生活评分方面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且两组在凝血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依达拉奉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刘军刘运林黄仕雄刘中霖肖颂华李艺贺峰周海红邢诒刚
关键词:放射性脑病依达拉奉
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结合NIHSS评分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初步探讨
目的 应用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 EEG, CEEG)观察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变化,探讨aEEG和N...
麦晖周海红赵斌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急性脑梗死预后
振幅整合脑电图结合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应用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变化,探讨aEEG和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脑电监护仪进行每次不少于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分析其首次aEEG特点及结合NIHSS评分,探讨aEEG及NIHS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aEEG记录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率为57.69%、81.08%、100%(P〈o.05)。异常aEEG近期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1.2%,61.1%。(2)NIHSS评分为NIHSS〈9,9~16,〉16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近期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7.65%,66.67%,100%(P〈0.01)。NIHSS评分指标不良(NIHSS≥9分以上)对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3%,77.8%。(3)aEEG分级、NIHSS评分两种方法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EG分级与NIHSS评分相关系数r=0.299(P=0.012),aEEG分级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aEEG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aEEG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IHSS评分具有明确的预测价值,aEEG结合NIHSS具有更好的价值,可为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麦晖周海红赵斌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预后振幅整合脑电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