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喜元

作品数:11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沙地
  • 6篇科尔沁沙地
  • 3篇植被
  • 2篇植被盖度
  • 2篇植物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气温变化
  • 2篇物量
  • 2篇物种
  • 2篇盖度
  • 2篇NDVI
  • 2篇MANN-K...
  • 2篇草地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效率
  • 1篇植物功能

机构

  • 9篇鲁东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1篇岳喜元
  • 7篇刘良旭
  • 7篇常学礼
  • 5篇黄海涛
  • 4篇左小安
  • 3篇吕朋
  • 3篇张婧
  • 2篇连杰
  • 2篇周欣
  • 2篇王玮
  • 1篇赵学勇
  • 1篇宋彦华

传媒

  • 7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对太阳辐射照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ASD光谱仪实测了7个不同植被盖度样方的反射光谱日变化,结合植被盖度与逐时太阳辐射照度数据,采用回归方法构建了不同植被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太阳辐射照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NDVI对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响应模式。NDVI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和平均时段(7-9、15时)易被高估0.03-0.14与0.02-0.08;其中盖度较低区域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NDVI被高估的幅度为0.13大于植被盖度较高的区域(0.03)。
岳喜元常学礼刘良旭黄海涛高羽翼
关键词:NDVI植被盖度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评价被引量:13
2018年
基于气象、土地利用类型与植被覆盖指数等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综合评分法评价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结果表明:1995、2000、2010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20、0.428、0.437,16年来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处于高度风险水平。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风险等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与西部沙漠化风险等级低,南部与东部为沙漠化高风险区。1995—201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沙漠化风险等级存在差异,开鲁县的沙漠化风险由高度风险转变为极高度风险等级,扎鲁特旗的沙漠化风险由中度风险转变为低度风险等级,敖汉旗、巴林右旗、科尔沁区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沙漠化风险等级波动变化,其余旗县的沙漠化风险等级未变化。1995—2010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中度、高度风险等级的面积分别减少了16 544.76、4 223.25km^2,低度、极高度风险等级的面积分别增加了16 544.76、4 223.25km^2。区域沙漠化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植被覆盖指数、沙漠化土地面积与载畜量,植被覆盖指数增加有助于区域沙漠化风险的降低。
岳喜元左小安左小安赵学勇连杰连杰张婧张婧
关键词:沙漠化层次分析法
科尔沁城镇化过程对沙地景观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城镇空间扩展所表征的城镇化过程及其对区域景观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景观生态学中格局-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85—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主要指标构建的城镇化指数定量分析了城镇化过程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8 a来,区域城镇化发展较快,年均提高0.64%,并呈现阶段性特征,研究区景观变化明显。在斑块水平上,农田、固定沙丘、林地、居工地的面积增加,其余景观类型的面积减少;农田、居工地与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增加;农田、固定沙丘最大斑块面积增加最显著,在区域中的优势作用增强。在景观水平上,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空间集聚程度增加,景观类型组成趋于简单。区域内城镇化过程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特征表现为城镇化对农田、居工地的影响最大,对其他类型景观的影响较小。城镇化指数与斑块数量、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镇化指数与蔓延度指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空间散布程度、异质性均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减小,反映出城镇化与景观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选取的景观指数能够反映城镇化过程对区域景观的影响。
岳喜元侯孟孜常学礼左小安刘良旭吕德燕
关键词:城镇化景观变化科尔沁沙地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盖度区面积对降水的响应被引量:4
2015年
降水波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在半干旱荒漠草原区植被变化中起着主要的驱动作用。在考虑到年降水量与生长期降水量的前提下,本文通过地面植被盖度反射光谱模型构建和基于3S技术的区域植被盖度分布格局反演,分析了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盖度分布面积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区,不同植被盖度的区域面积和年降水量、生长期降水量呈波动变化。年降水量和生长期降水量与不同植被盖度区域面积可以拟合成线性、幂函数、指数和对数函数曲线关系。植被盖度小于10%的区域面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下降,植被盖度大于10%区域面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盖度10%是低盖度与高盖度间相互转化阈值。当植被盖度为<2%、2%~6%、10%~15%、15%~20%、20%~25%时,拟合的曲线关系能较好地表达不同植被盖度区域面积随降水量变化的趋势(p<0.01)。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盖度区域面积的波动变化主要与多根葱、阿尔泰狗娃花、松叶猪尾菜和小画眉草等草本植物生长响应降水变化密切相关。
刘良旭常学礼王玮岳喜元高羽翼
关键词:植被盖度荒漠草原
1961—2010年中国东北半干旱区东界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气候带边界的变化是大尺度地理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之一,半干旱区的边界变化对其响应尤为敏感。我们整合了中国东北地区50年(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以降水量和温度所计算的干燥度指数作为干湿气候带划分的指标,在ArcGIS中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东北半干旱区东界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半干旱区界限变化呈整体向东、向南扩展的趋势,其变化受时间累积效应的影响,在50年(1961—2010年)尺度上范围最大,面积为285 648.4km2。数据分析表明,降水量减少是导致半干旱区边界变化的主要因素,气温的影响次之。
王玮常学礼刘良旭岳喜元
关键词:气候变化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被引量:18
2017年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和草甸植被盖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1)围封与放牧草地的优势植物不同,围封草地植物群落优势植物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放牧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优势明显。(2)围封和放牧草地的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由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到草甸,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而3种草地植被凋落物量大小顺序为针茅草原>疏林草地>草甸;放牧条件下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0.05)。(3)3种草地之间的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围封与放牧之间、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草地的地下生物量(P<0.05);草地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表现出下降趋势(P<0.05)。长期放牧增加了草地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植物的优势,消除了不同草地之间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差异;而围封能提高草地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增加其物种丰富度,对于草地质量和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育具有积极作用。
张婧左小安吕朋周欣连杰刘良旭岳喜元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40年来山东半岛滨海与内陆地区气温变化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1959~2012年的年平均气温为数据源,用 Mann-Kendall(M-K)秩次相关法对山东半岛滨海(以威海、成山头和海阳气象站平均值为代表)和内陆(以济南、沂源和兖州气象站平均值为代表)区的气温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3~2012年以来滨海和内陆区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低于同期全球增温幅度。从2个区域的比较来看,滨海区增温变化高于内陆区0.17℃。但是, M-K趋势检验表明,滨海区年平均气温波动幅度小于内陆区。不同分析时间序列长短对结果的影响极大,随分析时间序列(尺度)增加,变化趋势(β)无规律,但正态分布统计量(Zc)随分析时间序列增加而增加。本文对相同气候类型下滨海和内陆气温变化的差异性进行探讨,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估在全球升温背景下,滨海和内陆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彦华岳喜元刘良旭黄海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MANN-KENDALL检验
科尔沁沙地几种固沙植物光谱-生物量模型构建与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在控制背景反射噪音、植被盖度和水分含量的条件下,利用ASD光谱仪对科尔沁沙地4种主要固沙植物杨树(Populus spp.)、黄柳(Salix gordejevii)、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光谱反射特征和地面光谱生物量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4种主要固沙植物光谱反射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620~670nm与841~876nm波长范围内存在差别,其中在波长620~670nm最易识别的植物为小叶锦鸡儿,其次是黄柳、杨树,在波长841~876nm范围最易识别的植物为樟子松、杨树。不同植物的NDVI与盖度和生物量的关系密切,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相对而言,NDVI-盖度模型优于NDVI-生物量模型。不同植物种构建的NDVI盖度模型计算结果相差较小,而NDVI生物量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在区域植被生产力遥感监测中,植被样方选择要考虑优势植物种影响,数据采样要涵盖研究区主要植物种。
岳喜元常学礼刘良旭黄海涛
关键词:固沙植物科尔沁沙地
半干旱沙质草地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植被与环境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科尔沁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的适应和植物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
左小安张婧吕朋岳喜元杨阳周欣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功能性状氮素利用效率
科尔沁沙地不同沙地景观区植被指数对水热因素响应被引量:3
2016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尺度下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为了更好理解不同沙地景观区域植被指数(NDVI)对气象水热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以2000—2013年7—9月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3S空间分析技术和通径分析方法,对科尔沁沙地围封保护区、人工造林固沙区和流动沙丘区等3种景观类型区NDVI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其变化的同期气象水热因子年降水、关键期降水、关键期最大一次性降水、重要期降水、年均温、关键期均温、关键期最高气温、关键期最低气温等8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区NDVI整体上呈现增长的态势。降水的影响明显高于气温,且降水主要起正相关作用,气温主要起负相关作用。促进沙地围封保护景观区NDVI增长的气象因子是关键期降水,决策系数最大且为正(0.445);人工造林固沙景观区受到人工造林更新和农业开垦的影响,削弱了水热条件对NDVI的影响,相比较而言,重要期降水影响较大;流动沙丘景观类型区主要受到关键期气温极值的影响,其他因子影响不显著。
黄海涛常学礼岳喜元吕德燕
关键词:NDVI气象因子通径分析科尔沁沙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