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凤

作品数:19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6篇杀伤
  • 6篇树突
  • 6篇树突细胞
  • 5篇杀伤细胞
  • 5篇免疫
  • 4篇肺癌
  • 4篇NK
  • 3篇自然杀伤
  • 3篇自然杀伤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疗效
  • 3篇黑色素
  • 3篇黑色素瘤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NK细胞
  • 2篇氧化物歧化酶

机构

  • 19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9篇崔凤
  • 12篇徐玉清
  • 10篇于常华
  • 5篇邓立力
  • 4篇曲迪
  • 3篇赫文
  • 3篇王文秀
  • 3篇路丹
  • 2篇孙儒雅
  • 2篇陈照彦
  • 2篇李逸文
  • 2篇温良鹤
  • 2篇王海平
  • 2篇于世英
  • 2篇苏宇
  • 2篇王晶
  • 1篇焦军东
  • 1篇韩毅
  • 1篇姜礼红
  • 1篇李井泉

传媒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共同作用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间接影响
2014年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与自然杀伤(NK)细胞体外共同作用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 mRNA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获得DC、NK细胞,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用DC、NK细胞单独或共同作用的微环境作用A375细胞,采用反转录PCR检测A375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ranswell下室的DC与NK细胞单独或共同作用均能间接抑制上室A375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DC联合NK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且对A375细胞hTERTmRNA的抑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DC、NK细胞能间接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hTERTmRNA的表达,DC和NK共同作用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韩毅王迪曲迪李逸文温良鹤崔凤孟秋徐玉清
关键词:树突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黑色素瘤
联合过继免疫细胞输注小鼠后DC、NK分布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联合过继免疫治疗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时效应细胞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体外培养增殖小鼠NK细胞、DC并标记,以不同比例混合两种细胞,分别以静脉注射和瘤内注射的方式回输荷瘤小鼠体内,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肿瘤、肝、脾、肺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各组织中效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结果:静脉注射组NK细胞、DC主要分布在肿瘤微循环及实质组织中,各时间点NK细胞、DC的浸润数量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后4h浸润的效应细胞最多,12h最少,在脾脏中见少量NK细胞的分布,在肝脏及肺组织中偶见。瘤内注射组NK细胞、DC主要分布在肿瘤实质组织中,各观察时间点NK细胞、DC的浸润数量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后1h浸润的效应细胞最多,12h最少,在肝、脾、肺组织中未见NK细胞、DC分布。两种注射方式下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NK细胞、DC的过继治疗,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混合注射组效应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多于单独注射组。结论:NK细胞、DC免疫过继后能够“靶向性”聚集在肿瘤周围及肿瘤内部,对肿瘤具有治疗作用,NK细胞、DC联合过继免疫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注射,提示NK细胞、DC联合输注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
徐玉清崔凤于常华路丹赫文邓立力
关键词:杀伤细胞树突细胞过继转移免疫
阿霉素白蛋白磁性纳米颗粒栓塞治疗大鼠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磁性纳米颗粒(MAG-ADM-NP),探讨其局部治疗肝癌的疗效、毒性,以及相对游离药物的优势与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MAG-ADM-NP并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全部大鼠随机分为5组。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肝肿瘤区外加磁场,磁场应用30min。按分组分别注射:MAG-ADM-NP、纳米磁流体、阿霉素、碘化油,阿霉素剂量为5mg/kg体重。14天后处死大鼠,取肝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对肝肿瘤、心脏行病理检查,并对肝肿瘤行电镜检查。结果:制得MAG-ADM-NP,形态圆滑,粒径约70nm,载药率5.29%、包封率90.40%。各组给药后,MAG-ADM-NP组、纳米磁流体组、阿霉素组、碘化油组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76.60%、60.80%、30.40%、25.90%;病理检查发现MAG-ADM-NP组较其他组,瘤灶内坏死范围明显增多,且对心肌的损伤明显减少。电镜检查示MAG-ADM-NP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结论:成功制备了缓释性的MAG-ADM-NP。MAG-ADM-NP能通过肝动脉注射途径给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模型,并产生显著的抑瘤效果,病理显示MAG-ADM-NP通过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发挥有效的抑瘤作用。MAG-ADM-NP具有确切的疗效且毒性下降。
信涛赵玉莹徐玉清崔凤
关键词:阿霉素纳米粒磁靶向
精准医学防诊治知识库的建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整合10种重大疾病精准医疗预防、诊断、治疗的相关信息,进行抽提、归纳、注释和解析,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精准医学防诊治知识库,为下一步精准医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方法不断跟踪检索并提取国际、国内文献,结合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经过整合和分析,保留我国人群精准医学防诊治信息,通过技术部门研发,建立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可检索、更新的精准医学防诊治知识库。结果完成精准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知识库建设,实现精准医学知识的管理和分类展示,覆盖典型的精准医学知识查询、统计、分析,对质控专家进行质控,对示范联合体内的千家医院进行推广。结论成功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实时更新的中国版精准医学知识库,推动精准医疗的落地化实施。期望提高临床诊断率及疗效,减少治疗并发症,获得效益最大化。并在示范医疗联合体内的千家医院推广使用,惠及省级、市级、县级甚至乡镇基层医院的从业人员,推动了学科发展,带动了学术进步。
户宏艳焦军东崔凤陈宏纪宏宇张斌
关键词:知识库
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顺铂分次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化疗。结果全组部分缓解24例,稳定20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为42.9%。初治组有效率为46.9%,复治组有效率为37.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小,可以耐受,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于常华王文秀崔凤邓立力于世英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周疗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周疗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多西紫杉醇周疗+小剂量顺铂联合化疗。结果76例患者中部分缓解32例,稳定25例,进展19例,总有效率为42.1%。初治组有效率为46.3%,复治组有效率为37.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周疗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小可以耐受,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于常华王文秀崔凤邓立力于世英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
2007年
目的比较DC及IL-2,IL-15维持NK细胞体内活性的作用效果。方法DAPI标记的NK细胞输入负瘤小鼠体内,同时分别给予DC、IL-2及IL-15,不同时间取肿瘤组织,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MTT法测NK杀伤活性。结果DC可增强NK杀伤活性,NK/DC为1∶1时N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NK/DC为10∶1时(P<0.05)。肿瘤组织内NK分布呈时间及剂量相关性,DC组NK浸润数量多于IL-2组及IL-15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4小时内DC可维持并促进NK细胞活性,无需依赖外源性细胞因子。NK与DC的相互作用与剂量相关。
嵇晶晶包颖兰于常华崔凤吕慧芳徐玉清
关键词:NKIL-2IL-15荧光显微镜黑色素瘤
肾移植急排期间红细胞免疫功能与SOD、MDA关系的探讨(英文)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对肾移植急排期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测定 2 0只术后急排期大鼠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C3bRR)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ICR) ,免疫黏附促进因子 (RFER) ,免疫黏附抑制因子 (RFIR)及血清SOD酶活性、MDA浓度。并取 2 0只正常大鼠作对照组同步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急排组C3bRR、RFER显著降低 ,ICR、RFIR显著升高 ,且SOD酶活性降低、MDA浓度升高 ,并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有相关性。结论 肾移植急排期间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SOD酶活性降低 ,MDA浓度升高且呈密切相关。
苏宇陈照彦崔凤王海平李井泉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红细胞免疫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联合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徐玉清崔凤戚秋藤张庆辉邓立力文雪梅于常华路丹赫文
该项目研究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肿瘤免疫学方面的成熟技术和研究成果,在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理论上有新的突破,达到解决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项目核心是创造一种“合适的免疫微环境”。通过DC/NK联合过继方法利用NK在免疫反应初期...
关键词: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过继免疫
纳米级Fe_3O_4磁性粒子与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作用的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对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与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作用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粒径为10nm左右的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观察其表征;将不同浓度纳米级Fe3O4粒子加入培养液分别与HepG-2混合培养检测凋亡坏死率;将相同浓度粒子分别与HepG-2和L02混合培养,对两者作用的差异进行动态观察比较。结果: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能在肝癌细胞HepG-2细胞内稳定存在72小时以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射电镜观察到Fe3O4磁性粒子主要分布于细胞的溶酶体及吞噬泡内。共培养1小时后即有较多的纳米磁性粒子进入HepG-2内,而3小时后才见L02细胞内有少量的磁性粒子进入。结论:此实验结果为磁性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微观结构的作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数据,并可能对应用磁性纳米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王晶徐玉清于常华崔凤
关键词:肝癌纳米磁性粒子FE3O4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