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中飞
- 作品数:66 被引量:3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预后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对中晚期青年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2011年1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16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青年肝细胞癌(HCC)患者,按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分为两组:正常GGT组38例(GGT〈50 U/L),高GGT组78例(GGT≥50 U/L),比较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随诊时间为18.5(1~40)个月。正常GGT组和高GGT组TACE治疗前GGT水平分别为(35.8±13.5)U/L和(255.4±232.3)U/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47.2%、30.6%和48.7%、35.9%、2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3、20.3个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GT水平、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数目及有无门脉癌栓是中晚期青年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可以作为判断TACE治疗中晚期青年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康海燕常中飞陈文彰刘凤永段峰王志军王茂强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肝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
- 中药检验新技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促进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综述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新增检验技术:DNA分子鉴定、中药指纹图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的应用概况。
- 常中飞胡秀敏
-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
- 两种蝮蛇毒的蛋白质组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分析
- 2009年
- 目的: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江浙蝮蛇毒与白眉蝮蛇毒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取江浙蝮蛇毒与白眉蝮蛇毒,分别用Cy3和Cy5标记,将所有的实验样品等量混合而组成内标,用Cy2标记,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下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获得的图谱经DeCyder软件分析。结果:江浙蝮蛇毒与白眉蝮蛇毒共有457个蛋白质表达水平相似;较白眉蝮蛇毒,江浙蝮蛇毒有97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较好,另外119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较低。结论:江浙蝮蛇毒与白眉蝮蛇毒所含蛋白质组具有较大差异,应用时应加以区别。
- 胡秀敏常中飞俞丽霞
- 关键词:江浙蝮蛇毒蛋白质组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同步DSA-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同步DSA-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5 cm)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2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同步联合治疗。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复查甲胎蛋白,评估联合技术成功率、局部肿瘤治疗反应、无疾病复发时间、患者存活情况和技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无重要并发症发生。介入术后1个月复查,病灶完全缓解19例(19/21,90.48%)、部分缓解2例(2/21,9.52%)。肿瘤坏死以凝固性坏死为主。在局部灭活肿瘤方面,单结节型完全坏死率(17/17,100%)高于多结节性病灶(2/4,50.00%;P=0.034)。随访2~28个月,19例完全缓解者平均无疾病复发时间为(11.8±6.0)个月。21例患者6、12、18个月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TACE联合同步DSA-CT引导下RFA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局部肿瘤灭活方面,单结节型病灶优于多结节病灶。
- 王志军王茂强段峰宋鹏刘凤永常中飞王燕阎洁羽李凯
- 关键词:导管消融
- 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CV-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HCV-HCC患者96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 96例HCV-H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40个月)。经Kaplan-Meier方法统计,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49.0%及29.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肝硬化及ECOG评分等因素之间无明显生存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Child分级及有无门脉癌栓是HCV-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治疗HCV-HCC患者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为中晚期HCV-HCC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 常中飞陈文彰孙红梅刘凤永段峰王志军王茂强
- 关键词:肝炎病毒肝炎丙型化学栓塞
- 运用中医理论探讨恶性肿瘤转移新学说——“经络转移学说”被引量:23
- 2008年
- 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但转移是肿瘤恶性行为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古今中医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的转移途径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恶性肿瘤的转移除经典转移学说外,要以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来分析,但这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在深入研究了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恶性肿瘤转移的新学说——"经络转移学说",从恶性肿瘤转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 常中飞胡秀敏陈培丰
- 关键词:恶性肿瘤经络中医
- 慢性失眠患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失眠患者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慢性失眠患者104例,同时设立对照组102例,检查患者血常规并收集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为(5.97±1.43)×10^(9)/L,对照组为(6.56±1.39)×10^(9)/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31.18±7.52)%和(1.82±0.50)×10^(9)/L],对照组分别为[(35.21±6.64)%和(2.29±0.57)×10^(9)/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失眠患者的淋巴细胞水平与性别。年龄及是否伴发其他疾病无关;与患者忠病时间长短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失眠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 任东垚常中飞高慧白汇
- 关键词:失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针灸加速新冠肺炎复阳患者核酸转阴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针灸干预新冠肺炎复阳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及选穴规律.方法选取在北京市某隔离点集中医学观察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经治疗后出院的复阳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分析其核酸转阴时间和选穴规律.结果根据患者意愿,共4例复阳患者参与针灸治疗.按照补正气、调心理、祛余邪及随证加减的指导原则进行选穴,基础穴位包括天突、列缺、合谷、内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照海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随证加减.4例患者从第一次针灸到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4d、2d、3d、14d.参与针灸治疗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所有医护人员无职业暴露.结论根据补正气、调心理、祛余邪的指导原则进行选穴,针灸可明显缩短复阳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
- 常中飞常中飞左环环冷玥郭静邢露崔晓平卢文妃刘鹏
- 关键词:针灸
- 综合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评价巨大肝癌患者单纯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15例巨大肝癌患者,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TACE组)72例,TACE联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43例,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115例巨大肝癌患者中,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23.3%和9.8%。综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1%、43.3%和36.8%,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巨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炎病毒感染情况、AFP水平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均P〉0.05),而综合治疗、Child分级、ECOG评分、远处转移情况、门脉癌栓形成和BCLC分期均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治疗和ECOG评分是影响巨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综合治疗巨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综合治疗及ECOG评分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
- 常中飞王茂强刘凤永段峰王志军宋鹏
-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负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索拉非尼
- 血管介入治疗在脾破裂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脾脏是腹部内脏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居于首位。外科干预是治疗脾脏破裂的传统方法,但外科切除脾脏的死亡率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识到脾脏切除术后免疫力下降导致严重感染,因而对脾外伤的患者倾向于保脾治疗。1981年首次应用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脏出血,20世纪90年代以后,脾动脉栓塞术作为非手术方法治疗脾破裂出血得到认可。本文就动脉介入栓塞术在脾破裂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地位进行叙述,为临床治疗路径的制定提供参考。
- 常中飞李强王茂强刘凤永段峰王志军张国栋
- 关键词:脾破裂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