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肇浩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毒物所致肝细胞钙稳态失调规律探讨被引量:5
- 1997年
- 毒物所致肝细胞钙稳态失调规律探讨周炯亮符立梧廖肇浩李芳红石世华李胜联(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089)细胞钙稳态是实现细胞生理功能和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必要条件.钙稳态依赖于钙移位酶Ca2+,Mg2+-ATP酶,细胞内储库(内质网,线粒体)...
- 周炯亮符立梧廖肇浩李芳红石世华李胜联
- 关键词:肝细胞钙毒物
- 微核实验技术与统计学测量被引量:3
- 1992年
- 早在50年代末,Evans 等首次提出用微核监测细胞遗传损伤,1975年 Schmid 应用微核试验作为检测化学物质在体内引起染色体损伤或丢失的一种方法;198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医药产品专业委员会(PMP)
- 黄河浪阎冀廖肇浩
- 关键词:微核细胞学技术生物统计学
- 黄磷对大鼠肝微粒体Ca^(2+)泵的影响
- 1991年
- 用离体实验和整体动物实验方法,发现不同浓度的黄磷对大鼠肝微粒体Ca^(2+)-ATP酶和^(45)Ca摄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随剂量增大而抑制作用加重的趋势,提示微粒体Ca^(2+)泵的损害在黄磷中毒性肝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
- 廖肇浩周炯亮
- 关键词:黄磷微粒体钙毒性
- 黄磷对大鼠肝微粒体和线粒体Ca^(2+)泵的影响被引量:2
- 1991年
- 在体外实验中,用不同浓度黄磷(0.026μg/ml,0.26μg/ml,2.60μg/ml)与大鼠肝微粒体和线粒体共同孵育,发现黄磷对肝微粒体和线粒体Ca^(2+)-ATP酶呈现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加重;在孵育的早期,对微粒体Ca^(2+)ATP酶的抑制更明显。在整体动物实验中,黄磷染毒后6小时,对肝微粒体和线粒体Ca^(2+)-ATP酶发生抑制。染毒后3小时,对肝微粒体^(45)Ca摄取发生抑制;染毒后6小时,对肝线粒体^(45)Ca摄取发生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黄磷对微粒体和线粒体Ca^(2+)泵机制的损害可能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 廖肇浩周炯亮
- 关键词:黄磷肝微粒体线粒体
- 黄磷中毒性肝损害的机理探讨被引量:3
- 1990年
- 本研究表明,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参与了黄磷在体内的活化代谢,促进了肝毒作用。肝谷胱甘肽及其酶系参与了黄磷的解毒代谢,当其耗损或失代偿时,可为脂质过氧化或钙泵障碍提供发生条件,所得数据较充分证明:脂质过氧化是黄磷中毒性肝损害十分重要的机理,但不能认为是唯一的机理,它与钙泵障碍的相互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电镜及组化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是黄磷的靶细胞器,其功能和结构改变,是各种病理改变的基础。
- 周炯亮杨杏芬何玉莺蔡秀君刘起展廖肇浩陈哲生莫自耀
- 关键词:黄磷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