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万方

作品数:42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7篇中医
  • 4篇动力障碍
  • 4篇症状
  • 4篇中医证
  • 4篇胃电
  • 4篇艾滋病
  • 3篇电图
  • 3篇证型
  • 3篇知信行
  • 3篇中医证型
  • 3篇胃肠
  • 3篇胃电图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病患
  • 2篇心病
  • 2篇信念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25篇广州中医药大...
  • 23篇广州市荔湾区...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南沙区...
  • 1篇广州市越秀区...

作者

  • 42篇张万方
  • 13篇连至诚
  • 9篇陈苇菁
  • 8篇陈建伟
  • 7篇曾强
  • 7篇余毅
  • 6篇钟毅
  • 4篇赵自明
  • 3篇胡惠娟
  • 3篇潘正
  • 3篇范健文
  • 3篇何国宽
  • 2篇梁伟雄
  • 2篇唐小平
  • 2篇杨巧红
  • 2篇洪佳冬
  • 2篇潘淑贤
  • 2篇连帆
  • 2篇张玲梅
  • 2篇陆龙

传媒

  • 5篇国际医药卫生...
  • 5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预防医学论坛
  • 3篇广州医药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医药学刊
  • 3篇医疗保健器具...
  • 2篇医疗保健器具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现状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学校健康教育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从荔湾区5所初中、高中(职中)抽取各年级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饮食、运动锻炼、故意和非故意伤害、物质成瘾和网络成瘾等相关行为。结果共调查664人,其中男生311人,女生353人;初中274人,高中390人。在过去7 d内,74.8%(497/664)的学生每天吃早餐,30.1%(200/664)的学生存在偏食现象;32.1%(213/664)的学生认为自己体重偏重,31.5%(209/664)的学生为控制体重而控制食物量或不吃肉类,女生均高于男生(P<0.05或P<0.01);学生平均每天运动时间>1 h的平均天数为3.6 d;过去1个月,56.3%(374/664)的学生有步行违反交通规则行为,高中生高于初中生(P<0.01);过去12个月里,有8.6%(57/664)的学生有意伤害过自己,13.1%(87/664)的学生有自杀倾向;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22.3%(148/664)和61.6%(409/664),均为高中生多于初中生,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P<0.01);过去7 d内,玩电脑>2 h/d的学生占43.8%(291/664),20.0%(133/664)的学生玩电子游戏>4 h/d;19.9%(132/664)的学生有赌博史;过去12个月里,14.3%(95/664)的学生看过色情书籍或音像制品,高中生多于初中生,男生高于女生(均P<0.01);有6.7%(26/390)的高中生发生过性行为。结论健康危险行为在荔湾区青少年中广泛存在,问题比较突出,有必要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健康促进活动,以提高青少年整体健康水平。
潘淑贤张万方
关键词:青少年
荔湾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与相关耻辱调查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耻辱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MOS-HIV量表和Berger-HIV耻辱量表对7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6份,对其生活质量和相关耻辱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耻辱量表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个人耻辱(X1),载荷量是-0.761;生存质量量表中影响较大的是情绪(Y9),载荷量是0.952。个人耻辱与情绪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7,P<0.05)。结论HIV/AIDS患者的个人耻辱感越强,其情绪就越差。
张万方张建华唐小平范健文何国宽
关键词:HIV感染者/AIDS患者耻辱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Rt)估计进行分析。结果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株的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R0)=5.1,R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结论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李文艳杜志成王莹林晓陆龙方强张万方蔡明伟徐琳郝元涛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糖尿病大鼠胃电异常、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病理损害及“糖胃康”的防治作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研究糖尿病胃动力障碍 (DGMD)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及细胞病理学基础。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胃窦部埋植银电极 ,以成都泰盟BL -4 10型生理实验系统记录胃电。除对照组大鼠外 ,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制作糖尿病模型 (DM组 ) ,并随机抽取约一半造模大鼠灌服中药复方“糖胃康”(DM -TCM组 )。实验电生理观察 2个月后 ,3组大鼠的胃组织作纵肌 -神经丛铺片 ,并综合应用NDP组化染色、ZIO组化染色、c -kit及nNOS免疫组化法 ,以光镜及电镜观察DM组大鼠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 (BFUGM) ,即壁内神经 (ENS) -Cajal间质细胞 (ICC) -平滑肌(SMC)的病理改变 ,并观察“糖胃康”的防治作用。结果 DM组大鼠的胃电明显异常 ,主要表现为胃电基本电节律的频率、波幅及峰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其波幅尚随造模时间推移而下降。而DM -TCM组大鼠胃电波幅随造模时间推移的下降则较轻微 ,其峰电发生率亦高于DM组。DM组大鼠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其SMC排列紊乱 ,SMC内有较多胞质溶解性空泡 ,线粒体肿胀 ;肌间丛ENS神经元胞质部分溶解 ,线粒体肿胀 ,嵴溶解 ,神经轴突有较多空泡性变 ;ICC分布不均 ,数量减少 ,线粒体肿胀 ,核周细胞浆减少等。DM -TCM组大鼠胃ENS、ICC及SMC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M组。
连至诚李卫东张书征张万方陈苇菁钟廷机张玲梅曾强陈云陆英杰钟毅赵自明雷娓娓黄真炎杨冬娣吴玲霓黄伟文熊玉冰刘冬年宫雅南胡惠娟董莲萍李万根邹移海杨小琼陈嘉
关键词:糖尿病糖胃康胃动力障碍细胞病理学
COPD及肺心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胃电图改变及与血气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及肺心病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表现及与血气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 41例COPD及肺心病患者作中医辨证 ,检测胃电图并作血气分析。另检测 64例普通人的胃电图 ,为对照组。结果 ①多数COPD患者有纳差 ( 87 5 %)和大便改变 ( 5 0 %) ,而肺心病尤其失代偿期患者除纳差 ( 10 0 %)和大便改变 ( 10 0 %)外 ,出现恶心呕吐 ( 3 6 8%)及食后腹胀 ( 73 7%)等胃动力障碍症状 ,显示随肺部疾病累及心脏 ,下消化道动力障碍向上消化道发展的过程。②肾气虚和脾肾两虚组患者的胃电图频率偏高 ,且变异系数增大 ;脾肾两虚组的胃电图幅值 [空腹 ( 4 9± 15 ) μV、餐后 ( 3 8± 3 ) μV]明显低于健康人 [空腹 ( 174± 12 ) μV、餐后 ( 4 2 6± 2 8) μV]、肺气虚组 [空腹( 10 7± 2 8) μV、餐后 ( 5 49± 75 ) μV]和肾气虚组 [空腹 ( 99± 2 5 ) μV、餐后 ( 5 3 8± 162 ) μV]。可部分解释脾肾两虚患者恶心呕吐和食后腹胀等胃动力异常与排空障碍症状的电生理机制。③肺心病属中医肾虚组 ( 4 9 6± 8 6)mmHg及脾肾两虚证患者的血氧分压 ( 5 3 0± 4 4)mmHg低于正常 ,其血二氧化碳分压 ( 5 5 9± 6 3 )mmHg及 ( 5 5 0± 4 2 )mmHg则高于正常。结论 COPD及肺心病 ,尤其中?
胡惠娟董莲萍连至诚陈苇菁张万方曾强钟毅
关键词:COPD中医证型胃肠动力障碍胃电图肺源性心脏病
《大医精诚》的医学伦理学思想探析被引量:3
2004年
陈建伟张万方
关键词:《大医精诚》医学伦理学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医患关系
中老年人上消化道症状与胃电退行性改变
2003年
目的 观察胃动力随年龄增长的退行性改变。方法 对普通成年人 80例作上消化道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胃电图检测与频谱分析。将全部对象分为 5 0岁以上和 5 0岁以下两组 ,作上消化道症状出现率组间差异的统计比较。结果  5 0岁以上组腹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率较 5 0岁以下组显著或倾向增高。胃电频谱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则显示 ,普通成年人随年龄增高 ,其空腹和餐后胃电的主频频率及活动量呈逐渐降低的退行性改变。该结果可从电生理和病理生理角度解释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出现率增多的部分机制。结论 中老年人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症状的出现率不同程度增高 ,胃电图检测显示其胃动力呈退行性改变。
连至诚邓海和杨巧红陈苇菁梁雪芬张万方曾强钟毅
关键词:中老年人上消化道症状
实用性临床试验与解释性临床试验的比较被引量:15
2009年
临床试验的设计实用性和分解释性两种,实用性临床试验用来衡量一种治疗方法在日常的临床实际中的效果,而解释性临床试验是用来衡量一种治疗方法在理想条件下的治疗效能。目前国内对实用性临床试验方法介绍甚少,本文对其特点和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并以德国一项针刺疗法治疗腰背痛的实用性临床试验为例具体说明该方法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对试验设计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的解析,并对实用性临床试验中的常见问题如内部准确度与外部准确度的平衡、结局的评价等问题做出了合理的建议。
张彦红梁伟雄朱磊刘云涛张万方温泽淮
广州市荔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评价
2023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慢性病主要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慢性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3831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广州市荔湾区18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2.7%,慢性疾病患病顺位为其他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过敏性疾病、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其中,男性患病率(55.5%)高于女性(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总监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影响因素有家族史、控盐、睡眠质量差、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影响因素有超重或肥胖;高血脂的影响因素有家族史、控盐、超重或肥胖;其中超重或肥胖是共同危险因素,控盐是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荔湾区主要慢性病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主要流行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且超重或肥胖是共同危险因素,应根据本地流行特点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和策略,重点关注肥胖人群,以减少广州市慢性病发生和流行。
杨心怡谈宇菲靳月琴杨丽莉张万方余毅郑荣杰饶宗远卓慧琼陆龙
关键词:慢性病
2003-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减寿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2003-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及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等指标分析2003—2007年该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2003—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98.81/10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肺癌死亡率63.08/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其次是肝癌、肠癌、胃癌、鼻咽癌,死亡率分别为32.09/10万、21.71/10万、10.39/10万、9.25/10万。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的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比有较大差别。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按PYLLR排序,依次为肝癌(0.371%)、肺癌(0.353%)、鼻咽癌(0.137%)、肠癌(0.116%)、乳腺癌(0.090%)。结论2003—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肝癌、肺癌、鼻咽癌、肠癌、乳腺癌是该地区肿瘤防治重点。
张彦红张万方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