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军
- 作品数:29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诗经·木瓜》与春秋时期的“贽见礼”
- 缕析《诗经》学史上《木瓜》诗旨的诸多观点,我们发现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提到“报”。又上博简《孔子诗论》说解此诗也谈到“报”,但是并没有阐明诗中“报”的意蕴。得此启发本文分三个部分探讨问题:
第一部分探究《诗·木瓜...
- 张利军
- 关键词:上博简《诗论》春秋时期
- 略论需要的辩证法
- 张利军
- 甲骨文、殷礼与商代外服的命名
- 2018年
- 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多将商代外服侯、田、男、卫、邦伯视为诸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诸侯起源问题,但对商代外服的命名途径关注不多。中国早期国家官僚的职事与礼俗密切相关,商代外服职官仍保留着职事产生时与礼俗相关的原始特点。在近年甲骨文及殷礼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的学术背景下,考察甲骨文及殷礼,探讨商代外服的命名成为可能。综合既往关于商代外服的研究成果,可以推考记载外服史迹的相关卜辞,并确认外服必须由商王任命,以及外服的命名可能与殷商礼俗有关的情况,如外服侯命名于射礼,外服田命名于田猎之礼,外服男命名于耤田礼,外服卫命名于守卫"堂"的礼俗,外服伯命名于族邦首领称谓习俗。通过对商代外服命名的考察,分析从原始礼俗到国家职事以及官僚制度、诸侯制度的转化,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官僚制度以及管理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张利军
- 关键词:甲骨文商王朝
- 殷卜辞中所见“男(任)”考
- 2022年
- 《尚书·酒诰》载商代外服类型有“男”,过去甲骨学者对其是否为一类社会身份多持怀疑,仅有少数学者认为男为商代诸侯的称号或爵称。与男同一身份类型的“任”,长期以来未得到重视,殷卜辞“多任”的发现,确证“任”作为一类社会身份存在的事实。经考证,甲骨文中的“任”为商代外服称谓,目前所见甲骨文所载大概有15位任。外服男(任)在商王朝历史演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服男(任)听命于商王,与内服一起践行王事。商王关心践行王事的外服男(任)的安危,商王向外服男(任)征取贡物,反映外服男(任)在国家政治、经济、宗教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服男(任)及其所管理的地方是商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周初商代外服男被称为“庶殷”之一,外服男称谓于周初分封诸侯时被改造为诸侯称谓之一,是殷周制度因袭与变革的实例。
- 张利军
- 关键词:甲骨文
- 历史书写与史学功能——以清华简《厚父》所述夏史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在当前的夏史研究中,学界主流认为二里头文化确为夏文化,夏是真实存在的王朝。西方学者以记载夏史的材料都产生于西周以后,而将夏代归于神话传说。最近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厚父》经研究为《尚书》类文献。《书》类文献的祖本一般为史官实录档案,因具有历史教育意义而经典化成为《书》之篇章,通过官学教育流传于后世,后经三晋传入楚地。该篇记载了王与夏贵族厚父对夏史的叙述,包括禹治水成功并建立夏邦,启继任后以皋陶为卿事等重要的夏史内容,反映了夏代的德、民、天命观及服制等重要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厚父》记录的夏代历史,为证明夏的存在及认识夏史提供了新证据,亦为认识《厚父》的史学功能提供了新素材。
- 张利军
- 关键词:历史书写夏史史学功能
- 从上博简《诗论》“天保”看周代分封的理论依据被引量:2
- 2009年
- 上博简《诗论》“天保”是讨论“德”与分封制关系的新材料,《诗论》所言“顺颁惠”在周代的具体政治表现就是分封制度。从《天保》诗文和诗旨及周代青铜器铭文中的“顺颁惠”情况,得见“顺颁惠”实为周人分封的理论依据。
- 张利军
- 关键词:《诗论》分封
- 五服制视角下西周王朝治边策略与国家认同被引量:5
- 2017年
- 随着新出土材料刊布及西周史研究的推进,学界将五服制仅视为朝贡制度的认识亟待转变。根据新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的记载,可见西周王朝治理边疆族邦三大策略: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建立要服、荒服,要服、荒服邦伯参与国家祭祀、朝觐礼仪,认同周王朝的统治,成为西周王朝国家组成部分;在周边族邦地区建立侯伯,监管周边族邦尽职情况;周王亲自巡查边疆族邦或派遣甸服朝臣到地方巡视,检验边疆族邦对西周王朝应尽的职责。西周王朝采取的这些治理边疆族邦策略是由其建国时的国家体制决定的。
- 张利军
- 关键词:西周王朝国家认同
- 商周“服”制研究
- “服”制是夏商周三代特有的政治制度,也是被学者一直关注的研究课题。因夏代的材料较少就个人目前能力难以操作,故选取材料相对丰富的商周时期为限,界定“服”的本义为服从,服从表现为尽职事和纳贡赋两个大的方面。本文由探讨商周时期...
- 张利军
- 关键词:政治制度
- 西周五服制的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被引量:4
- 2021年
- 既往对西周服制的研究集中于服制形态的居多,而对西周服制的建构及其反映的国家结构形态与国家治理研究不足。西周王朝以建立五服制的方式建构国家结构形态,实现国家对全社会的治理。周成王可能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建立起甸服:第一,册命王朝大臣,赐以管理大小不等的土地和数量不等的若干族群;第二,划出特别的区域安置征服的异族与历史上遗留的姬姓族邦,设立邦君及其臣僚,管理这些族邦。周成王以赐命、封建的礼仪,建立大小不等的诸侯宗族体系,形成侯服、宾服。周成王举行会盟诸侯、方国的典礼,将征服的淮夷、荆蛮划为要服,戎狄划为荒服,使要服、荒服亦融入到周王朝国家之中。由是周王朝建构起以周王为天子,西部以宗周五邑为中心及甸服内朝臣、邦君宗族为主,东方以成周为中心的甸服朝臣、侯服宾服诸侯,南部、东部蛮夷方国,西部、北部地区戎狄方国臣服于周的国家结构形态。周王朝通过册命礼仪赐朝臣采邑,册封诸侯封地,纳方国于要服、荒服体系的方式,实现了对宗周地区、成周地区及地方诸侯体系和边疆方国地区的治理。
- 张利军
- 关键词:西周
- 清华简《厚父》的性质与时代被引量:7
- 2016年
- 最近公布的清华简《厚父》,学界基本认同其为《尚书》类文献,但有《夏书》说、《商书》说、《周书》说,通过分析三说,判断《厚父》可能是源于创作于商初的"语"体档案,是商汤灭夏后,访夏王室贵族厚父,借鉴夏代贤王恭明德事迹,以史为鉴的产物。商汤与厚父的对话,经商代史官记录整理成为商代典册,在商代官学教育中传习而得以保存,成为《商书》的一篇。经历商周王朝鼎革,周对包括《厚父》在内的商代典册档案进行整理,因其载有夏代贤王明德事迹,具有较强的史鉴意义而得以继续流传于世。至战国中后期,《厚父》依然存世,见引于《孟子·梁惠王下》,而清华简《厚父》则可能是战国时流传于楚地的《商书》抄本。《厚父》对于判断《商书》时代、证明夏王朝存在性意义重大。
- 张利军
- 关键词:清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