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丹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血管
  • 5篇心病
  • 5篇血管成形
  • 5篇介入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疾病
  • 4篇血管成形术
  • 4篇脂联素
  • 4篇冠状动脉疾病
  • 4篇成形术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介入治疗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机构

  • 16篇沈阳医学院沈...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张晓丹
  • 16篇赵红丽
  • 15篇李潞
  • 13篇李纯
  • 12篇谭力力
  • 8篇王帅
  • 6篇王宇
  • 5篇刘丽敏
  • 4篇于淼
  • 3篇周杨
  • 2篇王晓昕
  • 1篇张月兰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第七届沈阳科...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干预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干预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介入术后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因非ST段抬高ACS住院的患者79例,于入院48小时内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38例,对照组41例。所有患者于PCI术后行心肌呈色显分级判定,在发病就诊时,PCI后第7天及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心脏事件。结果: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发生心肌无再灌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6个月LVEF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PCI术后LVEF恢复好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ACS行PCI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同时改善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减少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
李潞赵红丽刘丽敏王宇李纯谭力力张晓丹
关键词:替罗非班血管成形术
绝经期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hs-CRP,Hcy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患者150例(CHD组),同期选取同年龄段男性冠心病患者150例(男性CHD组)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女性146例(非CHD组)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hs-CRP,Hcy水平。评价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hs-CRP,Hcy的关系,并进行hs-CRP,Hcy与血脂、血压等传统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同男性相比患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增多;吸烟者较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hs-CRP和Hcy水平增高(P<0.05)。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中三支病变者hs-CRP和Hcy水平较单支病变者显著增高(P<0.05);重度病变患者hs-CRP和Hcy水平较轻度病变者增高明显(P<0.05)。hs-CRP和Hcy呈正相关(r=0.472,P<0.001);Hcy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hs-CRP与BMI,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结论: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患者hs-CRP及Hcy水平增高,两者呈现正相关,且与血压,肥胖具有相关性。
王帅赵红丽李潞张晓丹于淼李纯谭力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绝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介入干预对心肌纤维化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因STEMI入院治疗、年龄≥70岁的86例患者根据是否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PCI组和保守治疗组;随访6个月,观察就诊时及STEMI后第7天、3个月、6个月血液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透明质酸酶(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结束PCI组和保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8.8%(P>0.05);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NT-proBNP、PⅢNP、LN水平较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P<0.05)。PCI组NT-proBNP水平于STEMI后3个月和6个月较保守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PⅢNP和LN水平在STEMI后6个月明显减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在STEMI后6个月较保守治疗组明显减小(P<0.05),而LVEF明显增高(P<0.05)。6个月时PCI组室壁运动指数明显小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高龄STEMI患者早期介入干预可减缓心室重构,改善预后。
刘丽敏赵红丽李潞王宇谭力力张晓丹李纯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重构脑钠肽
老年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5岁的住院CHD患者150例(CHD组),同期入选<65岁CHD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及≥65岁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100例为非冠心病组(非CHD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Cys C、β2-MG水平,评价老年CHD患者Cys C、β2-MG水平与CHD类型、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功能关。结果与同年龄段非CHD患者比较,老年CHD患者Cys C水平较低(P>0.05);同<65岁CHD患者比较老年患者Cys C和β2-MG水平明显增高(P<0.05);老年CHD三支病变者和重度病变者Cys C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和轻度病变者(P<0.05)。结论老年人Cys C,β2-MG水平高于非老年者;老年CHD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Cys C水平逐渐降低。
赵红丽李潞王帅李纯张晓丹于淼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抵抗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其抵抗素(Resistin,RE)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入选同期住院的单纯冠心病患者60例,另取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的血清RE,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用后二者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冠心病组血清RE﹑IRI均升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较冠心病组血清RE﹑IRI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升高的RE与升高的IRI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IRI及RE高于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IRI及RE高于健康对照组。RE与IR呈正相关。
张晓丹张月兰赵红丽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抵抗素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无复流过氧亚硝酸阴离子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无复流患者血浆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入选因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96例,根据PCI术后造影结果分为无复流组...
李潞赵红丽王帅李纯张晓丹谭力力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复流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抵抗素、脂联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抵抗素、脂联素(Ad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非ST段抬高ACS的患者106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69例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37例;另入选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及健康对照组35例。所有入选患者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高密度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及hs-CRP检测,并测定Adp及抵抗素水平。结果:与SAP组比较,UA组及NSTEMI组抵抗素水平增高,Adp减低(P<0.05)。NSTEMI组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及SAP组明显增高(P<0.05)。非ST段抬高ACS患者中,高危险组hs-CRP及抵抗素水平增高,Adp减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dp与抵抗素呈负相关(r=-0.829,P<0.001),抵抗素与HDL呈负相关(r=-0.312,P=0.047),Adp与HDL呈正相关(r=0.304,P=0.053)。结论: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hs-CRP、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低危险组,而Adp水平显著低于中低危险组;hs-CRP、抵抗素、Adp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
李潞赵红丽张晓丹王帅李纯谭力力周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脂联素抵抗素
血脂康与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比较血脂康与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普伐他汀组,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0.6日二次口服,普伐他汀组给予普伐他汀40mg日一次口服,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在用药后,血脂康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总胆固醇(TC)作用与普伐他汀相似(>0.05);血脂康组与普伐他汀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增高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可使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升高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降低,其作用等同于普伐他汀。
赵红丽李潞刘丽敏李纯张晓丹王晓昕
关键词:冠心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
非肥胖高血压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非肥胖(体质指数≤25)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和应用罗格列酮(ROS)治疗后血压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ROS作用于EH患者的可能机制。方法:轻、中度,体质指数≤25的EH患者102例(EH组),在治疗开始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ROS亚组及常规药物治疗亚组。另入选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开始用药前及结束时空腹采2份静脉血标本,并行血压测量,血糖、血浆胰岛素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以及测定3种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H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减低,瘦素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同治疗开始前比较,ROS亚组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TNF-α水平和血压显著下降(P<0·05);常规药物治疗亚组脂联素略有增高(P>0·05),TNF-α水平和血压明显减低(P<0·05)。与常规药物治疗亚组比较,ROS亚组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水平、血压和血糖略低;2亚组间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H患者较健康者脂联素水平明显减低,瘦素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降压治疗可使EH患者脂联素水平升高,TNF-α水平明显降低;在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ROS可进一步提高脂联素水平,改善降压效果。
刘丽敏赵红丽李潞谭力力张晓丹李纯王宇
关键词:罗格列酮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冠心病DHF患者心衰症状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补充外源性人脑利钠肽(rhBN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8例冠心病D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规范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应用rhBNP,对照组予硝普钠等扩血管药物及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观察两组心衰症状及血管活性物质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应用rhBNP 48 h后及停药24 h后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收缩压、尿量等心衰症状缓解情况及LVEF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AngⅡ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冠心病DHF患者补充外源性rhBNP可在短期内改善心衰症状、抑制神经激素活性,且安全性好。
赵红丽李潞王晓昕王帅张晓丹李纯谭力力
关键词:脑利钠肽冠状动脉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