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辉
- 作品数:7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剧塑性变形Mg-1.5Mn-0.3Ce镁合金的组织与织构演变及超塑性
- 采用改进的T型通道挤压(TCP)模具对画有网格的Mg-1.5Mn-0.3Ce镁合金试样挤压变形,网格曲线变化发现,TCP变形试样由中间逐步向两端发生剪切变形,采用A路径经3道次变形试样基本达到了均匀变形;同时对镁合金进行...
- 彭勇辉
- 关键词:镁合金等通道转角挤压织构演变超塑性
- 文献传递
- T型通道挤压变形ZK60镁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 采用一种新型剧塑性变形工艺—T型通道挤压(TCP)对ZK60镁合金在673K温度下以A和Bc两种路径进行1~4道次挤压变形,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变形镁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两种路径TCP变形后晶粒尺寸均明显细化,其...
- 孔晶侯文婷彭勇辉康志新李元元
- 关键词: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一种“T”型通道挤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成型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可对金属进行剧塑性变形的“T”型通道挤压装置。该装置还包括底板、两块侧板及圆盘,各组成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底座、两块侧板及上模具通过螺栓与压机下缸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圆盘中...
- 康志新彭勇辉邵明夏伟李元元
- 文献传递
- T型通道挤压变形ZK60镁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一种新型剧塑性变形工艺—T型通道挤压(TCP)对ZK60镁合金在673 K下以A和Bc两种路径进行1~4道次挤压变形,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变形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并对TCP变形镁合金的不同部位在应变速率4×10-3 s-1时进行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塑性变形最大的部位是试样中间部位的最底部,其组织特征为细小晶粒包围着大晶粒,大晶粒呈拉长的流线状;4道次变形后,A路径的平均晶粒尺寸由退火态时的88.5μm细化至2.4μm,Bc路径的平均晶粒尺寸则细化至4.6μm,但组织更均匀;同时,在相同道次TCP变形后,A路径变形合金的屈服强度都高于Bc路径变形合金的,但前者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却低于后者的;此外,试样最底部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高于试样顶部的,经Bc路径2道次变形后试样底部与顶部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相差39.5和43.1 MPa,而经4道次变形后试样两个部位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只相差21.2和11.7 MPa。
- 孔晶侯文婷彭勇辉康志新李元元
- 关键词: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Mg-1.5Mn-0.3Ce镁合金的组织、织构与力学性能被引量:19
- 2012年
-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工艺以Bc路径在623K温度下对Mg-1.5Mn-0.3Ce镁合金进行变形,观察显微组织与织构,测试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分析表明,镁合金经ECAP变形晶粒尺寸明显得到细化,经6道次ECAP变形后晶粒尺寸由原轧制态的约26.1μm细化至约1.2μm,且细小的第二相粒子Mg12Ce弥散分布于晶内及晶界处;同时经ECAP变形后,原始轧制织构随变形道次的增加不断减小,并开始转变为ECAP织构,织构强度不断增强;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晶粒细化作用大于织构软化作用,前3道次ECAP变形镁合金强度随道次的增加不断提高,与Hall?Petch关系相符,在第3道次时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2.2和263.7MPa;在4道次之后形成较强的非基面织构,镁合金强度下降,与Hall?Petch呈相悖关系。断口分析表明,轧制态与ECAP变形镁合金的断裂方式都是沿晶断裂,由于6道次变形镁合金晶粒细化,存在更多的韧窝并获得16.8%最大室温伸长率。
- 康志新彭勇辉孔晶简炜炜李元元
- 关键词:镁合金等通道转角挤压晶粒细化织构晶界滑移
- 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纳米晶结构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展望被引量:53
- 2010年
- 综合目前剧塑性变形方法制备超细晶及纳米晶结构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等通道转角挤压、高压扭转、累积叠轧焊、多向锻造等剧塑性变形方法及其特点与原理;探讨剧塑性变形金属材料的组织演变和晶粒细化机制;分析金属材料经剧塑性变形后强度与延展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超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展望剧塑性变形方法对金属材料应用的前景。
- 康志新彭勇辉赖晓明李元元赵海东张卫文
- 关键词:金属材料超细晶纳米晶超塑性
- T型通道挤压变形Mg-1.5Mn-0.3Ce合金的超塑性和组织演变被引量:11
- 2009年
- 采用T型通道挤压(TCP)对Mg-1.5Mn-0.3Ce合金(质量分数,%)进行了4道次热挤压变形,其平均晶粒尺寸由原始轧制态的35μm细化至2μm;TEM观察表明,经TCP变形后细小的第二相粒子Mg_(12)Ce弥散分布于晶内及晶界处.变形合金在573—673 K及1×10^(-1)—4×10^(-4)S^(-1)应变速率范围内显示良好的超塑性变形;在温度为673 K及3×10^(-3)s^(-1)条件下,得到最大的断裂延伸率为604%,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为0.36.超塑性变形后断裂区域显微组织观察表明,Mg 1.5Mn-0.3Ce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为晶界滑移,在较高温度、较低应变速率条件下超塑性变形时出现晶内滑移现象,作为超塑性变形的协调机制促进晶界滑移,随应变速率的降低或温度的升高晶内滑移越明显.
- 康志新彭勇辉桑静简炜炜赵海东李元元
- 关键词:细化晶粒高应变速率超塑性晶界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