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维艳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MRI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软组织
  • 1篇神经病变
  • 1篇顺磁性
  • 1篇特征提取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周围软组织
  • 1篇自旋回波
  • 1篇坐骨
  • 1篇坐骨神经
  • 1篇桡神经
  • 1篇线圈
  • 1篇颅内

机构

  • 8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扬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8篇成维艳
  • 5篇李澄
  • 2篇袁保锋
  • 1篇黄瑞岁
  • 1篇徐文娟
  • 1篇薛贞龙
  • 1篇焦志云
  • 1篇罗志刚
  • 1篇李一鸣
  • 1篇杜芳
  • 1篇王小莉
  • 1篇陈建
  • 1篇顾晗
  • 1篇赵可

传媒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增强扫描在尺桡神经病变的应用
2015年
尺桡神经范围较长,其病变类型亦多,常见的如外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慢性疾病相关病变及炎症性病变等。尺桡神经病变严重影响上肢感觉,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常规依靠临床病史、体征及电生理检查等诊,X线、超声及CT检查技术能力有限。磁共振成像属无创检查,且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外周神经病变诊断。而常规磁共振检查序列较难显示尺桡神经全貌,且易受周围软组织干扰。
王小莉杜芳成维艳李澄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病变快速自旋回波尺桡周围软组织
颈椎线圈联合体部阵列线圈使用SPACE-STIR序列对臂丛神经在3.0T MRI上显示的应用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颈椎线圈联合体部阵列线圈使用SPACE-STIR序列对臂丛神经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颈椎MRI检查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3岁;无臂丛神经病史和相关临床症状。5例外伤后临床怀疑臂丛神经受累的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7-54岁,中位年龄41岁。使用3.0TMRI对患者行MRI检查。采用横断位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及冠状位SPACE-STIR序列,观察各序列中臂丛神经图像显示的情况及其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检查中对同一被检者仅使用颈椎线圈和使用颈椎线圈联合体部相控阵线圈各检查1次,检验两种方法臂丛神经远端清晰显示率。结果30例颈椎检查者共60侧臂丛神经.使用颈椎线圈T1WI上臂丛神经显示优良率为50%,T2WI为52%,SPACE-STIR为70%;颈椎联合体部阵列线圈T1WI上臂丛神经显示优良率为67%,T2WI为77%,SPACE-STIR为97%。SPACE~STIR序列优于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使用颈椎线圈联合体部阵列线圈臂丛神经远端清晰显示率为93%,而单独使用颈椎线圈清晰显示率为5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P〈0.05)。5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结果MRI示神经连续性中断。结论联合线圈成像结果对臂丛神经显示较单个线圈全面、清晰,且对准确判断病变累及范围特别是远端更有优势。联合常规T1WI、T2WI序列更能有效、全面地显示臂丛神经。
成维艳李澄袁保锋
关键词:线圈磁共振成像臂丛神经
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普查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研究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检出率、好发部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行MRA 2 036例患者,确诊动脉开窗畸形25例(开窗畸形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5岁。全部行头颅三维时间飞跃MRA(3D-TOF MRA)扫描,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图像,分析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与伴发动脉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 036例患者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共计25例(检出率1.23%,25/2 036),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1例;位于椎动脉颅内段4例;位于前交通动脉区6例;位于大脑中动脉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1例。25例开窗畸形中有6例合并动脉瘤,4例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2例位于大脑前动脉。结论 3D-TOF MRA检查能准确诊断、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
罗志刚徐文娟成维艳李澄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开窗畸形颅内动脉
运用MRI评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在肝硬化肝癌组织中分布变化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SPIO)作为MRI对比剂在肝硬化肝癌组织中分布变化情况,探讨其用于分子靶向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5只,体质量(200±20)g,鼠龄3个月。按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予质量浓度0.1mg/mL的二乙基亚硝胺(DENA)溶液自由饮用,对照组饮用灭菌0.9%氯化钠溶液。于给药后20周先进行MRI平扫,再注入SPIO后1、24、48、72、96h分别行MRI增强扫描,每一时段5只。同理,空白对照组每一时段取2只。分析MRI图像,取血液标本进行肝功能测定,取肝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和普鲁士蓝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30.43±8.83)、(415.00±55.44)U/L]较对照组[分别为(39.57±7.25)、(132.93±39.03)U/L]显著升高(P<0.001)。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注入SPIO后1 h,各序列上肝脏组织信号明显下降,24 h肝脏组织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达到最大,48、72、96 h后均下降,各时段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20周肝癌组织,注入SPIO各时段其信号无明显变化(P>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蓝染的Kupffer细胞数在24 h达到最多,后逐步减少;部分高分化肝癌组织散在少许蓝染的Kupffer细胞,低分化肝癌组织内无蓝染细胞。不同肝脏组织SPIO增强后MRI各序列信号变化与组织中蓝染的Kupffer细胞数呈线性相关趋势,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正常=0.927,r肝硬化=0.912,P<0.01)。结论通过MRI扫描动态观察SPIO分布变化情况,不仅可用于肝脏恶性病变的检出,而且具有将SPIO作为MRI对比剂用于分子靶向成像的潜能。
黄瑞岁李澄顾晗焦志云成维艳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靶向治疗
SPACE-STIR序列对坐骨神经在3.0TMRI上显示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使用SPACE-STIR序列提高坐骨神经的位置、MRI信号、形态特征的显示,提高对坐骨神经在MRI显示的认识。方法对36名临床怀疑坐骨神经受累的患者行MR检查,分别使用序列T2WI自旋回波压脂(FS),T1WI...
成维艳
关键词:坐骨神经磁共振成像
16层螺旋CT薄层及后处理影像显示肺叶间裂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薄层及后处理影像对显示肺叶间裂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0例胸部16层螺旋CT检查未见异常者,行重建薄层影像,比较斜裂显示率;行多平面重组(M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后处理;观察薄层(1.25mm)及后处理影像上水平裂的显示及不完全叶间裂与副裂的显示情况,评价25例病灶邻近叶间裂患者CT薄层及后处理影像上病灶与叶间裂的关系。结果在层厚1.25、2.50、3.75mm影像上,斜裂为线样影的显示率分别为90.0%、81.25%、42.5%。层厚2.50mm影像上线样影的显示率高于层厚3.75mm影像(χ2=24.754,P<0.001),层厚1.25mm影像上线样影的显示率高于层厚2.50mm影像(χ2=10.228,P<0.01)。层厚1.25mm时,73.3%的水平裂显示为带状影,23.3%呈线样影,水平裂在MPR与SSD上显示为细线影;不完全叶间裂的显示率为45.0%,副裂的显示率为35.0%。薄层影像、MPR和SSD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与叶间裂的关系,表现为病变牵拉、推压及跨越叶间裂。结论层厚1.25mm时,叶间裂及变异的显示更加清晰,MPR与SSD可以清晰地显示斜裂与水平裂,以及病变与叶间裂的关系。
薛贞龙李一鸣李澄成维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肺疾病
SPACE-STIR序列增强扫描对尺、桡神经在3.0T MRI上显示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使用SPACE-STIR序列增强扫描对肘管内尺桡神经的位置、MRI信号、形态特征的显示,提高对肘管内尺桡神经在MRI显示的认识。方法 对36名临床怀疑尺、桡神经受累的患者,单侧肘关节行MR检查,分别使用序列T2...
成维艳
关键词:尺神经桡神经磁共振成像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在PACS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分析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在PACS中的应用背景,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CBMIR,介绍了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医学图像的信息特点及CBMIR模型,总结并展望了CBMIR的发展前景。
袁保锋陈建成维艳赵可
关键词:CBIRPACS特征提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