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传龙

作品数:22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4篇硕士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免疫
  • 3篇形态学
  • 3篇学位
  • 3篇硕士研究生
  • 3篇专业学位
  • 3篇小鼠
  • 3篇抗原
  • 3篇黑色素
  • 3篇黑色素瘤
  • 3篇B16黑色素...
  • 2篇形态学观察
  • 2篇研究生教育
  • 2篇医学院校

机构

  • 21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2篇方传龙
  • 9篇谢遵江
  • 9篇贺业春
  • 5篇刘颖
  • 4篇袁重胜
  • 4篇方明
  • 4篇刘丽
  • 3篇张湛波
  • 3篇贾立敏
  • 3篇刘文庆
  • 3篇程秋
  • 2篇高江涛
  • 2篇赵秋利
  • 2篇仰曙芬
  • 2篇杨宝田
  • 2篇郑金华
  • 1篇谢立平
  • 1篇孙杰
  • 1篇张东华
  • 1篇申立山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活力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在黏膜免疫模型小鼠中的分布及E-cadherin和ICAM-1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小鼠树突状细胞在黏膜免疫模型小鼠中分布特征及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探讨E-cadherin和ICAM-1在树突状细胞迁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黏膜免疫模型小鼠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征;分析E-cadherin和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在黏膜免疫模型小鼠中,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回肠集合淋巴小结、胃和空回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ICAM-1表达明显增高,E-cadherin表达下调,分别与对照组数密度和面密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树突状细胞迁移运动过程中,E-cadherin和ICAM-1黏附分子可能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方传龙谢遵江贾立敏贺业春刘颖刘丽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
浅议高校教师职业意识的再培养
2016年
中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使各高校的师资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激烈.对任何一所高校而言,都希望培养的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并能够符合社会需要,为社会所用.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成败的重要保障和途径.
程秋程立方明方传龙
关键词:高校教师
皮肤癌淋巴细胞归巢的形态学研究
该文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12例不同病程人皮肤癌的淋巴细胞归巢及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并与正常皮肤相对照.皮肤癌出现淋巴细胞归巢,多发生于乳头层及网织层浅层,随病程进展,归巢现象逐渐减少,其归巢...
方传龙
关键词:皮肤癌淋巴细胞归巢
文献传递
小鼠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Peyer’spatches ,PP)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 ,观察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PP和淋巴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光镜下可见灌服伤寒杆菌后PP和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增多 (P <0 .0 1,P <0 .0 1) ,生发中心增生活跃。电镜下生发中心和旁小结区可见许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群和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群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周围的淋巴细胞多为CD4 和CD8细胞 ,以CD4 细胞为多。结论 伤寒杆菌可诱导小鼠回肠集合淋巴小结的免疫应答 。
谢遵江刘文庆方传龙刘颖张湛波贺业春
关键词:伤寒杆菌淋巴细胞粘膜免疫
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的形态 ,探讨血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归巢的径路。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大鼠血淋巴结的构造。结果 血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分布广泛 ,内皮细胞高大且凸向管腔 ,细胞器丰富 ,可见淋巴细胞附着或穿越内皮细胞内和细胞连接间隙。副皮质区内可见管状或袋状的充满小淋巴细胞的淋巴迷路结构。
孙杰贺业春刘丽谢遵江方传龙刘颖
抗原负载DCs诱导的CIK细胞对B16黑色素瘤抑制作用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诱导的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DC和CIK细胞,取部分DC进行肿瘤抗原负载,将其与CIK细胞按1:10的比例共培养3d,即为抗原负载的DC-CIK。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分别于瘤周围皮下注射经Brdu标记的CIK、DC-CIK、抗原负载DC-CIK。按注射细胞进行分组,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比较其抑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抗原负载DC-CIK细胞在皮肤中的分布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抗原负载DC诱导的CIK(细胞组抑瘤率(86.57%)高于CIK细胞组(33.34%,P<0.05)和DC-CIK细胞组(61.08%,P<0.05);光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癌组织周围,特别是癌巢周边。透射电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体积大,核有切迹,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表面有突起,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结论:CIK细胞经抗原负载DC诱导后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CIK细胞和DC-CIK细胞。
高江涛谢遵江贺业春方传龙付艳军谢立平郑金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黑色素瘤
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新途径
2002年
袁重胜方传龙程秋杨宝田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专业
人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形态学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人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 用光镜、电镜观察了 12例人皮肤癌不同病程癌组织中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分布和形态特点。结果 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乳头层及网织层浅层。内皮细胞多数形态高大 ,细胞器丰富 ,胞质多见绒毛状突起 ,胞膜近基膜侧出现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少数内皮细胞低矮扁平 ;病变晚期 ,线粒体肿胀 ,W P小体增多 ,胞膜上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减少。部分血管壁不完整 ,基膜不连续。结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的活化 ,有利于淋巴细胞的穿越 ,随病程进展 ,内皮细胞发生损伤 ,淋巴细胞穿越减少。
方传龙谢遵江贺业春
关键词:皮肤癌淋巴细胞形态学
睾丸小叶内的淋巴间隙
2001年
目的 探讨睾丸小叶内淋巴间隙的结构特点。方法 灌流固定半薄、超薄切片 ,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 淋巴间隙宽窄不一、相互交通 ,呈多形性及迷路状。结论 淋巴间隙分为管周淋巴间隙及被膜下淋巴间隙 ,淋巴间隙之间是通过间质组织内大。
高洁申立山谢遵江方传龙
关键词:睾丸小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结构特点
伤寒杆菌和柯萨奇病毒诱导小鼠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建立适用于实验的免疫鼠模型 ,并确定建立免疫鼠模型的最佳剂量和时相。方法 用免疫血清学测定和光镜及电镜方法研究经口伤寒杆菌 (salmonellatyphi,ST)和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CV)诱导的小鼠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结果 ST和CV均可引起肠道粘膜免疫应答。ST经口灌注造模较为适宜的剂量为 10 3 个菌 /ml,CV的剂量为 10 -12 单位 /ml,两者第 2次灌注后 7天为最佳时相。此时小鼠回肠和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集合淋巴小结明显增大 ,淋巴细胞增殖活跃 ,且未发生病理改变。结论 ST和CV是研究肠道粘膜免疫建立免疫鼠模型较理想的实验工具。
谢遵江刘文庆方传龙贺业春张湛波
关键词:伤寒杆菌粘膜免疫肠道粘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