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国庆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星火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信号
  • 3篇地电
  • 3篇地电场
  • 3篇地震
  • 2篇电磁扰动
  • 2篇电流
  • 2篇磁扰
  • 2篇大电流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观测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事件
  • 1篇电磁辐射
  • 1篇电磁异常
  • 1篇信号特征
  • 1篇岩石声发射
  • 1篇异常信号
  • 1篇震波
  • 1篇震例

机构

  • 6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6篇方国庆
  • 5篇马钦忠
  • 4篇李伟
  • 3篇赵文舟
  • 2篇周江南
  • 1篇于海英
  • 1篇钱家栋
  • 1篇温燕林
  • 1篇张继红
  • 1篇朱元清
  • 1篇宋先月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山西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震监测:弥补岩石声发射到天然地震间的空白被引量:2
2015年
通常把岩体微小破裂会伴随产生强度较弱的地震波称为微地震(Microseismic)。大多数微地震事件震动能量一般为102~1010 J,频率范围介于50~1500 Hz之间,持续时间通常小于1 s,微震的地震矩震级MW介于0~4之间。
温燕林方国庆赵文舟于海英马钦忠
关键词:天然地震微震监测岩石声发射地震事件微地震地震波
芦山M_S7.0地震前的电磁异常信号被引量:23
2013年
对南北地震带18个地电场及电磁扰动观测台站进行了跟踪与研究,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前只有其中5个台站观测到了异常电磁信号.研究表明,地震前的这些异常信号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在时间上表现出震前电磁异常信号在出现的台站上不是同步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向震中方向迁移的趋势;在空间上体现在成都以北的台站都没有记录到震前电磁异常信号,主要出现在成都及其以南的一些台站.芦山MS7.0地震前地震电磁信号出现的最早时间是震前21天,其次是震前16天;临震时间则为震前5天、4天和1天.通过接地极注入地下的大电流以及以往的震例分析,认为仙女山台是又一个比较突出的电磁信号观测的敏感点.
马钦忠方国庆李伟周江南
关键词:地电场电磁扰动地震前兆
国际海洋地震观测最新进展和我国海洋地震观测发展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海洋地震观测是全球地震观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国际海洋地震观测的最新进展及我国海洋地震观测的发展情况:目前全球海洋地震观测已进入深海海底长期定点实时观测阶段,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几个环太平洋大型海底科学观测项目正在安装调试,日本还启动了海底发震带的钻探及钻孔观测以研究海底动力学过程。我国也断续开展了一些海洋地震观测试验,但目前长期海洋地震观测基本处于空白。认为,海洋地震观测技术门槛高,系统性强,但近年来在美日等国已趋于成熟,正在推广实用,未来防震减灾应用广泛,需要关注。
连尉平方国庆杨大克朱元清武金涛卢大伟
关键词:地震观测防震减灾
上海地区电磁辐射信号特征及其与大震的关系研究
2016年
通过对上海地区近5年电磁扰动观测资料的整理,从扰动能量的角度分别对雷电信号、高压输电信号、工业源信号、测区作业信号、地铁干扰信号和地震电磁扰动信号等观测异常信号的能量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不存在能使电磁扰动观测电场能量变化超过1 000mV/km量级的电磁辐射源;(2)青浦台记寻到的电磁扰动观测异常信号在变化形态上与其他可识别的异常信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1次电磁扰动观测异常信号具有短期地震前兆异常的特性;(3)与震例对比分析后可知,大地震在孕震过程中产生的电磁信号可以远距离传播,其传播距离可以达到800km以上,甚至有可能超过2 000km。
李伟马钦忠宋先月方国庆周江南赵文舟
关键词:电磁扰动电磁异常震例
与大电流信号有关的华北东部地区地电场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电流在地下的流动特征与构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范围观测站的分布和强电流源存在的格局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机会.本文通过对青岛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2100~3004A大电流时华北东部地区21个地电场台站观测的研究,深入认识了地电场信号变化实质.研究表明:①沿着郯庐断裂带方向、跨过郯庐断裂带西南方向、跨过郯庐断裂带北西方向能够记录到地电流信号的特征变化非常大,存在着明显方向性特征和"穴位"现象.②注入大地的电流强度越大,则在观测点记录到的地电流信号强度也越强.③本文研究区域里地电场信号的均匀度并不遵循均匀介质条件下的一般规律,说明地下介质电性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特征明显.④大电流注入地下时能够较正确地反映信号源方位的台站较少,只有安丘台、大山台和新沂台所观测到的方位线可用于确定信号源的位置.本文从点电流源与台站测线布局构成的装置系统、大区域介质非均匀性、台站测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介质细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通过数值模拟,对上述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马钦忠李伟张继红郭玉贵方国庆
关键词:大电流
源自多个大电流源的华东地区地电场空间变化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电流在地下流动特征与构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多个强电流源的存在和大范围地电场观测站的分布格局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通过利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4个地点不同的高压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的大电流(1200~4780A)信号,研究了华东地区8个台站组成的地电场观测台网接收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推进了对地电流在地下传播特征的认识.研究显示:1从幅度特征而言,对于源自不同的大电流信号,各台站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幅度特征有很大不同,而近处的浦东台只能观测到南桥大电流源的信号而观测不到其他3个大电流源发出的信号,存在着所谓的"敏感点"效应;2对于上海地区4个接地极大电流而言,能够观测到源自它们的附加地电场的台站最远为350km,在更远的台站则观测不到.3从均匀度方面而言,在每个台站对于不同的信号源,记录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在各方向上的长极距和短极距信号幅度之比可以有很大变化;4在方位特征上,只有崇明台站接收到的同里接地极和华新接地极大电流信号的计算方位度数与实际方位度数误差最小,分别为0.2°和0.8°.而在距离各个信号源最近的青浦台,这种误差要比崇明台站的大;5极化方向特征显示,在青浦台和崇明台所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中,存在着同一方向上长、短极距信号极化方向是反向的现象,这与常理相悖,怎样解释该现象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点电流源与台站测线布局构成的装置系统、大区域介质非均匀性、台站测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介质细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对上述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马钦忠钱家栋李伟赵文舟方国庆
关键词:大电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