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忠

作品数:166 被引量:62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腰椎
  • 24篇脊柱
  • 21篇手术
  • 20篇关节
  • 19篇疗效
  • 19篇颈椎
  • 18篇切除
  • 17篇入路
  • 17篇细胞
  • 16篇肿瘤
  • 16篇后路
  • 15篇置换术
  • 14篇术后
  • 14篇椎体
  • 14篇骨质
  • 14篇干细胞
  • 13篇融合术
  • 13篇椎间盘
  • 13篇骨质疏松
  • 10篇切除术

机构

  • 15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三峡大学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南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苏州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三峡大学仁和...
  • 3篇天津市医疗器...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成都市第三人...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65篇方忠
  • 126篇李锋
  • 90篇熊伟
  • 42篇廖晖
  • 31篇李光辉
  • 17篇肖骏
  • 16篇徐勇
  • 15篇陈安民
  • 14篇杨琴
  • 12篇陈安民
  • 11篇李勇
  • 10篇杜杏利
  • 8篇郭风劲
  • 8篇曾恒
  • 6篇吴巍
  • 6篇陈文坚
  • 6篇张勇
  • 5篇敦先礼
  • 5篇游洪波
  • 5篇张兆祥

传媒

  • 26篇骨科
  • 19篇生物骨科材料...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实用医学进修...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第7届长征脊...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医药导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16篇2021
  • 10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1篇2012
  • 13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共计32例,其中14例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A组),年龄42~70岁(56.9±9.8岁);18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年龄40~73岁(56.7±9.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受压累及节段及开门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SF-36评分,评估其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面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横断面MRI上测量颈后伸肌群肌肉面积,计算术后颈后伸肌群肌肉萎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52~66个月(59.4±4.2个月),B组为56~68个月(61.4±3.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339.0±183.1ml vs 277.0±171.4ml)、手术时间较B组长(197.0±28.9min vs 149.0±2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4.3%,2/14)明显低于B组(38.9%,7/1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NDI及SF-36评分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年、2年JOA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
徐勇李锋熊伟方忠廖晖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肌间隙入路
用于经患者颈前咽后入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固定板
一种用于经患者颈前咽后入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固定板,包括在工作状态可贴合于患者寰椎和枢椎接合处外轮廓设置的固定板本体,固定板本体包括上端夹持部、中部固定板和下端连接板;上端夹持部为对称布置在患者寰椎前弓部两侧的一对骨...
方忠刘广武高放
文献传递
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因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的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行颈椎DCI植入术的23例患者...
许浩李锋廖晖熊伟方忠
关键词:颈椎动态稳定器颈椎病疗效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目的:回顾分析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探讨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取此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手术处理技巧.&lt;br&gt;  方法:2004年10月...
李锋方忠肖骏熊伟廖晖李光辉方煌陈安民
关键词:脊柱侧凸畸形脊柱后凸畸形半椎体切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骨科诊疗的规范化流程建议被引量:23
2020年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集中爆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截至2020年2月21日零时,全国共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75000余例,死亡2100人。国家已将该呼吸道疾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由于人群对该疾病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存在长短不一的潜伏期,这些给骨科的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规范的诊疗流程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且增加了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在此疫情之下,一线骨科医师应当充分掌握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骨科接诊疾病的特征,对于就诊人员应当在积极排查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开展诊疗。
吴巍关邯峰方忠郭风劲游洪波肖骏康皓熊伟罗政强祝文涛廖晖方煌吴明珑李锋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呼吸道疾病甲类传染病骨科医师
全人护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实践与成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创建、推进及进一步深化全人护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完善支持系统,改革功能制护理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落实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的专科特色护理,开展社区及家庭延续护理服务,注重患者"身、心、社、灵"的需求。结果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骨科护理质控结果、电话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稳步提高。结论在全人护理理念下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媛谈晶方忠吴明珑汪晖
关键词:全人护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片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4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片1片(含盐酸羟考酮5 mg、对乙酰氨基酚325 mg),tid;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bid。均维持镇痛>5 d。记录术后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VAS)、主动功能训练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IVAS)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VAS),以及术后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住院期间总体镇痛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及72 hRVAS评分、IVAS评分和P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分别为(1.9±0.8)h,(2.9±1.1)d;对照组分别为(3.8±1.2)h,(4.5±1.4)d(P<0.01)。治疗组出院时住院期间总体镇痛满意度(好评率83.1%)明显优于对照组(好评率43.8%)。治疗组不良反应3例。结论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能促进早期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不良反应少,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
方忠肖骏李锋熊伟李光辉
关键词:塞来昔布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运用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89例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各项指标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型颈椎病组患者具有较多的社会心理因素障碍,其中心理状况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性6个因子评定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个性特征中的精神质与神经质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生活事件中的紧张总值、负性事件紧张总值、生活事件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后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支持力低下,对患者在给予药物、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与社会支持干预。
方忠李锋杨琴熊伟李光辉杜杏莉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心理学社会学
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cervical 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s injection, CTFESI)治疗由神经根性颈椎病所致慢性颈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门诊骨科治疗室经X线引导下行CTFESI治疗的47例慢性颈部疼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采用牵引、按摩等保守治疗的56例慢性颈部疼痛病人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并利用Odoms评分计算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注射,其中1例病人于术后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Honor综合征表现,2例病人出现疑似局部血肿症状,经按压、冰敷后症状好转,上述病人均经急诊室留观确认病情稳定后出院。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1.96±1.23)分、(3.27±1.52)分,NDI分别为20.18%±1.83%、29.73%±3.57%,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34%(34/47),对照组为51.79%(29/56),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43)。结论 CTFESI治疗由神经根性颈椎病所致慢性颈部疼痛临床疗效好,是介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有效方法。
孙允龙徐勇刘其桃吴巍方忠熊伟李锋
关键词:颈部疼痛神经根性颈椎病
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增材制造及临床试验流程
2021年
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是骨科的常规手术,内固定作为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接骨板和螺钉系统大多数采用金属材料通过传统工艺制备而成,因其缺乏个性化外形且不具备降解性能,常常难以匹配特殊形态的骨折部位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可降解材料结合增材制造技术有望解决以上问题,其可赋予接骨板个性化外形和降解性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在国内外均缺乏统一认识和标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经过多轮讨论,以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接骨板为例,从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增材制造流程”和“临床试验流程”两方面出发形成本共识,为国内外各中心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中国装备协会医用增材制造专家委员会齐大虎李慈朱皓董献振苏瑾景明张焙智胡斌石志良田静静戴红莲周钢方忠罗政强胡懿郃张培训赵宇肖骏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接骨板可降解个性化增材制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