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寅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近视
  • 4篇玻璃体
  • 4篇玻璃体后脱离
  • 3篇青壮年
  • 3篇相干
  • 3篇近视患者
  • 3篇光学
  • 3篇光学相干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角膜磨镶...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屈光
  • 2篇准分子
  • 2篇准分子激光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小鼠
  • 2篇磨镶术

机构

  • 8篇南通大学

作者

  • 8篇朱寅
  • 8篇陈辉
  • 3篇俞莹
  • 3篇贾砚文
  • 2篇刘朝阳
  • 1篇徐廷廷

传媒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第三届全国角...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闪烁光诱导性和形觉剥夺性近视与视网膜中c-fos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闪烁光异于正常的光学环境,研究已证实闪烁光能诱导多种动物发生近视,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目的研究闪烁光诱导性近视小鼠眼视网膜内c-fos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经屈光度检查双眼屈光度相近、28日龄的健康C57BL/6J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频闪烁光组、中频闪烁光组、低频闪烁光组和形觉剥夺组。除形觉剥夺组外,其他4个组每组15只小鼠,分别在持续白色光照下及频率为10、5、2Hz的白色闪烁光下饲养;形觉剥夺组30只小鼠右眼佩戴半透明塑料眼罩,在白色不闪烁光照下饲养。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后2周测量各组小鼠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实验2周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别用Westernbf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视网膜内e-yo~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2周后各组小鼠视网膜中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0±10.368)%、(51.000±6.519)%、(46.000±6.519)%、(31.000±7.416)%、(25.000±7.071)%,各频率闪烁光诱导组及形觉剥夺组c—fos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4、4.017、6.490、7.661,均P〈0.05),而低频闪烁光组与形觉剥夺组c—fos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9,P=0.226)。Westernbfot检测结果显示,5个组小鼠c—fos蛋白表达的平均相对值(c—fos/GAPDH)分别为0.804±O.050、0.687±O.047、0.667±0.036、0.5584-0.036和0.532±0.056,各频率闪烁光诱导组和形觉剥夺组c—fos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1、3.184、6.971、6.276,均P〈0.05)。逆转录PCR法检测表明,5个组小鼠视网膜中c—fosmRNA相对含量(c—fosmRNA/GAPDHmRNA)分别为0.820±0.056、0.663±0
朱寅陈辉俞莹
关键词:C-FOS基因屈光不正近视形觉剥夺
与近视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2010年
近视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介绍近年来与近视相关基因(MYP1~MYP16、HGF、MYOC等)的筛查、定位、编码、突变的研究方式和相关进展。尽管通过分子遗传学等技术对近视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各位点上致病基因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朱寅陈辉
关键词:近视基因
OCT与眼科B超联合在玻璃体后脱离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科B超在检测玻璃体后脱离(P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5例(607只眼)青壮年近视患者利用OCT、眼部B超进行PVD检测,利用SPSSl7.0统计软件计算两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检出率,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OCT检测PVD阳性共155只眼,检出率为25.54%,B超检测PVD阳性共83只眼,检出率为13.67%,两种方法联合共检测PVD阳性161只眼,检出率为26.52%。差异性分析中OCT法PVD检出率高于B超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14,P〈O.05)。一致性分析中Kappa值为0.571,并进行11检验(u=15.077,P=0.000),显示Kappa值受机遇影响较小。结论OCT法对青壮年近视患者PVD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眼科B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PVD的检出率。
朱寅陈辉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超声波检查玻璃体后脱离
闪烁光对C57BL/6小鼠屈光和眼轴的影响初步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闪烁光诱导小鼠实验性近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将28日龄的健康C57BL/6(B6)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闪烁光照组、形觉剥夺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养在模拟的正常光照环境中,光照时间为早8:00至晚8:00,光照度为250 lx;晚8:00至早8:00为暗室环境,光照度为0 lx.闪烁光照组使用白色LED灯闪烁光照明,时间为早8:00至晚8:00,闪烁光照频率为2 Hz,明暗周期为50%,峰值光照度为250 lx,谷值光照度约为1 lx;晚8:00至早8:00为暗室环境,光照度为0 lx;闪烁光照6周后撤去闪烁光,在与对照组同样环境中再饲养2周.形觉剥夺组使用半透明塑料眼罩遮盖右眼,饲养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光照环境中.分别在实验前以及实验后2周、4周、6周、8周使用红外偏心验光仪和动物专用的A超测定仪来测量所有小鼠右眼的屈光度及眼轴,同时观察小鼠眼部和行为学变化.组间屈光度和眼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闪烁光照组屈光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闪烁光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眼轴与时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结果 闪烁光照6周后,小鼠的屈光度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的近视性改变[(-2.49±1.32)D vs(6.26±1.18)D,P<0.01],眼轴也显著增长[(3.12±0.04)mm vs(3.08±0.02)mm,P<0.01].闪烁光照组小鼠不同时间点眼轴与屈光度之间呈正相关(r2=0.677,P<0.01).实验6周末,形觉剥夺组小鼠发生的近视程度高于闪烁光照组[(-6.42±2.21)D vs(-2.49±1.32)D,P<0.05],眼轴增长也更为显著[(3.27±0.04)mm vs(3.12±0.04)mm,P<0.05],但是眼罩较易脱落,经常需补戴,并有晶状体混浊发生.结论 闪烁光刺激可以成功诱导出小鼠实验性轴性近视,但近视程度低于形觉剥夺诱导,是一种更为安全、方便的近视模型诱导方法.
俞莹陈辉朱寅
关键词:近视屈光眼轴小鼠
青壮年近视患者玻璃体后脱离1期的部位与形态特征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壮年近视患者玻璃体后脱离(PVD)起始部位与形态特征。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305例(607眼)青壮年近视患者的PvD进行检查,并对其中的1期PVD141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2D和3D图像分析。结果141眼1期PVD患者中,一个象限、两个象限、三个象限PVD的发生率分别为26.95%、59.57%及13.48%;单纯一个象限PVD中.上方方位发生率较高,为24眼(17.02%),但也可见单纯下方、鼻侧或颞侧PVD;两个象限PVD彼此可以不相连。其2D形态呈V形,3D形态呈碟形。结论青壮年近视患者PVD不完全起始于上方.早期呈V形。有时呈多灶性。
贾砚文朱寅陈辉徐廷廷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近视玻璃体后脱离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青壮年近视患者玻璃体后脱离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对青壮年近视患者玻璃体后脱离(PVD)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合眼部B超对305例(607眼)青壮年近视患者于LASIK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PVD检测,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PVD发生率的变化.并对术前OCT证实的PVD阳性眼进行术后黄斑周围四方位PVD高度、范围的检测与量化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Friedman秩和检验进行处理.结果 LASIK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PVD发生率分别为26.5%、31.8%、32.0%、33.2%、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62,P<O.05),而术后不同时间点PV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术前,上方PVD高度在术后1个月开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6,P<0.05),其他各方位PVD高度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黄斑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PVD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黄斑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方位PVD近点距(ND)均有减小(M=321.0、102.8、113.8、228.5,P均<0.05),远点距(FD)均有增大(M=276.1、139.8、157.6、204.7,P均<0.05).上方、颞侧FD在术后6个月时仍有增大趋势,其他各方位ND、FD变化趋势在术后6个月内趋于稳定.结论 青壮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短时期内可诱发PVD产生,并能使PVD脱离的高度增高、范围扩大.
朱寅陈辉刘朝阳贾砚文
关键词:玻璃体脱离近视
闪烁光频率对C57BL/6J小鼠近视诱导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闪烁光频率对诱导C57BL/6J(B6)小鼠近视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研究。选取双眼扈光度相近的28日龄健康B6小鼠9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实验分为3组,高频闪烁光组、中频闪烁光组、低频闪烁光组各15只小鼠分别在频率为10、5、2Hz的闪烁白色光照下饲养:对照组15只小鼠在不闪烁白色光照下饲养;形觉剥夺组30只小鼠右眼配戴半透明塑料眼罩,在不闪烁白色光照下饲养。分别于实验前、实验2周时,用红外偏心摄影验光仪测量屈光度,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鼠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实验前对照组、高频闪烁光组、中频闪烁光组、低频闪烁光组、形觉剥夺组屈光度分别为(2.627±0.494)D、(2.597±0.626)D、(2.552±0.558)D、(2.617±0.568)D、(2.590±0.657)D;眼轴长度分别为(2.805±0.029)mm、(2.803±0.026)mm、(2.804±0.029)mm、(2.806±0.026)mm、(2.804±0.025)mm。实验前,5组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73、0.077,P〉0.05)。实验2周后对照组、高频闪烁光组、中频闪烁光组、低频闪烁光组、形觉剥夺组屈光度分别为(3.720±0.555)0、(-1.71±0.632)D、(-2.020±0.705)D、(-2.612±0.686)D、(-2.873±0.6701D;眼轴长度分别为(2.924±0.022)mm、(2.995±0.024)mm、(3.000±0.020)mm、(3.017±0.029)mm、(3.026±0.01)mm。高频闪烁光组、中频闪烁光组、低频闪烁光组、形觉剥夺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9.172、105.718,P〈0.01),高频闪烁光组、中频闪烁光组分别与低频闪烁光组、形觉剥夺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频闪烁光组(2Hz)和形觉剥夺组对
朱寅俞莹陈辉
关键词:小鼠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青壮年近视患者玻璃体后脱离的影响
朱寅陈辉刘朝阳贾砚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