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义
-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担当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深层次表现,是自塑和他塑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国家形象意识的培育,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国家形象认知,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时代需求。
- 李传义
- 关键词:国家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 伟大建党精神浸润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逻辑建构
- 2023年
- 伟大建党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精神样态浸润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之魂,为高职院校打造大批意志坚定的大国工匠做出了价值引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之源,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高技术人才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强大动力支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之道,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躺平文化”中逆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遵循之规,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约束未来职业行为、应对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蔓延和侵蚀的响亮回答。
- 李传义刘江船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
-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调查与分析——以连云港地区高职院校为例
- 2017年
- 当代社会,公民利益分化,财富出现分层,中西文化激荡,国家、社会冲突日益凸显,年轻大学生政治认同容易被瓦解。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信息海量,价值取向复杂,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政治认同教育模式,以高职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问卷调查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高职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探究新媒体给高职大学生政治认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李传义丁增锋戴云宋文赫
-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政治认同高等职业教育
- 媒介化生存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机制探索被引量:5
- 2018年
- 媒介化生存是公民当前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状态,也是当代大学生感知社会、参与社会的一种潜在方式。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部分大学生出现对媒介的精神依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直面媒介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个体媒介素养提升的内外机制,阐明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定位,引领大学生正确面对海量信息。
- 李传义
-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化生存媒介素养教育
- 论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教育被引量:6
- 2005年
- 伴随全球化和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大学生政治文化观发生新的变化,加强其成因分析,树立和培养大学生主导政治文化以推进政治文明进程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几种心态,并提出了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途径。
- 李传义
-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文化
-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责任担当被引量:1
- 2019年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我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矛盾变化的外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责任的内在追求和教育者教育责任的社会需求,也是教育者个体自我价值的展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责任担当教育的路径是:强化新时代意识,呼唤高职大学生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弘扬新时代榜样,引领高职大学生树立责任担当的正确价值取向;重塑社会责任主体意识,以劳动尊严观教育引领高职生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劳动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高职生在积极政治认同中乐于为社会奉献;以文化人,使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教育中形成新时代合格人格。
- 李传义丁增锋
-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责任担当
- “三个代表”与当代政治文化发展
- 2004年
- 李传义申俊喜
- 关键词:政治文化党建工作政治体制中国共产党
- 价值、挑战与策略: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呈现新的变化。大数据的广泛推广和深度应用在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新的重大变化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高校要站在时代高度,直面大数据带来的负面因素扩大化影响,提升大学生大数据信息价值的应用能力,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
- 李传义刘小雄
-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政治认同
- 新农人: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与新时代农民形象的新建构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农民观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它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新农人是马克思主义农民观在中国的新形态。新农人扎根乡村,以历史主动精神在农村奋发有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复兴,彰显时代农民新形象,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农民观的新内容。
- 李传义
- 关键词:农民观马克思主义
-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不公正心理教育与调试
- 2006年
- 伴随大学大众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日益增多,学生社会公正心理认识发展出现一定变化,加强其成因分析,促进其社会公正观点的形成,对改革开放的稳步进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李传义
- 关键词:社会公正教育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