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武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普通小球藻异养-光自养串联培养的研究
- 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大规模培养方法通常是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户外大池光自养培养,由于细胞密度低、易污染等缺点,使其发展受到限制。采用异养方式培养普通小球藻虽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细胞密度,但获得的藻...
- 李兴武李元广万俊芬沈国敏杨东
- 文献传递
- 普通小球藻异养-光自养串联培养的培养基被引量:15
- 2006年
-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实验获得了适合于普通小球藻异养-光自养串联培养的培养基(HA-SK培养基),其关键是C/N比和保证足够的C,N供应.采用该培养基在摇瓶中异养-光自养串联培养普通小球藻,异养培养结束时细胞密度达13.17g/L,经过36h光自养培养后藻体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达49.75%和30.17mg/g.用5L生物反应器和1L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串联培养,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5.36g/L,藻体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达54.78%和31.23mg/g.表明采用HA-SK培养基进行异养-光自养串联培养可实现普通小球藻的高密度高品质培养.
- 李兴武李元广沈国敏杨东
- 关键词:普通小球藻培养基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
- 转兔防御素基因小球藻培养的营养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在250mL摇瓶中研究了光自养、异养、混合营养3种营养模式对转兔防御素基因(NP-1)小球藻(Chlorella)的生长、NP-1表达量、总蛋白质含量、pH、葡萄糖消耗以及光衰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养培养为转NP-1基因小球藻的最适营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5,15,30L生物反应器补料分批异养培养转NP-1基因小球藻,细胞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67,4.87,6.39g/L。
- 韩兴梅李元广魏晓东李兴武孙勇如王义琴
- 关键词:兔防御素
- 转兔防御素基因小球藻生物反应器异养培养工艺研究
- 2005年
- 根据5L生物反应器中转兔防御素(NP-1)基因小球藻培养过程特征,建立了基于在补糖、补KNO3、Ph和溶氧(DO)控制的5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转NP-1基因小球藻异养培养的工艺,同时将此培养工艺放大到15L生物反应器中.转NP-1基因小球藻在15L反应器中培养133h的细胞密度可达34.2g/L,平均生长速率为0.257g/(L·h),比5L生物反应器中培养131h的细胞密度27.8g/L和平均生长速率0.21g/(L·h)分别提高了23%和22%.研究结果证实了转NP-1基因小球藻放大培养的可行性,为实现高密度、高表达的大规模培养奠定了基础.
- 韩兴梅李元广李兴武万俊芬魏晓东孙勇如王义琴
-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异养培养小球藻细胞密度生长速率
- 小球藻异养-光自养串联培养技术及其放大研究
- 小球藻(Chlorella)是绿藻门(Chlorophyta)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小球藻科(Chlorellaceae)中的一个重要属,其中常见的种有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 李兴武李元广钱峰慧施鑫沈国敏
- 关键词:小球藻绿藻门生物活性
- 文献传递
- 普通小球藻高密度高品质培养技术及其放大研究
- 本文在摇瓶、5L生物反应器/1L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串联系统和50L生物反应器/30L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串联系统中,对普通小球藻高密度高品质培养技术及其放大规律进行了研究。文章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了介绍。
- 李兴武李元广杨东安洋冯晓玲沈国敏
- 关键词:藻类养殖小球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