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太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农业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6篇选育
  • 4篇栽培
  • 4篇高产
  • 3篇栽培技术
  • 2篇杂交
  • 2篇温光型
  • 2篇恢复系
  • 2篇丰产
  • 2篇高产优质
  • 1篇多抗
  • 1篇多抗小麦
  • 1篇新品种权
  • 1篇锈病
  • 1篇锈菌
  • 1篇选育及栽培技...
  • 1篇选育研究
  • 1篇优质小麦
  • 1篇优质小麦新品...
  • 1篇杂交小麦

机构

  • 11篇绵阳市农业科...
  • 2篇绵阳市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国豪种业...
  • 1篇绵阳市农业局

作者

  • 13篇李太军
  • 12篇李生荣
  • 12篇任勇
  • 11篇杜小英
  • 9篇周强
  • 6篇陶军
  • 5篇欧俊梅
  • 4篇李茂有
  • 2篇雷加容
  • 1篇何员江
  • 1篇杨武云
  • 1篇项祖芬
  • 1篇李俊
  • 1篇郑有良
  • 1篇李守国
  • 1篇杨伟

传媒

  • 4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大麦与谷类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新品种绵麦40的选育及栽培要求
2007年
针对西南麦区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发展需要,育成小麦新品种绵麦40。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综合抗病性突出,品质优良。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6 002。本文针对绵麦40生长发育特性,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要求。
李生荣杜小英欧俊梅周强陶军任勇李太军
关键词:小麦选育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绵麦4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08年
绵麦43是以自育的中间材料07146-12-1为母本,贵农19-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5)。该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表现产量高,品质优良,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李生荣杜小英欧俊梅周强陶军任勇李太军李茂有
关键词:小麦选育栽培技术
国审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4年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最新育成、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大穗型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国家级推广品种;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示范推广,绵麦367被农业部推荐为2013-2014年度全国小麦主导品种。重点阐述了绵麦367和绵麦5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栽培提供参考。
李生荣杜小英任勇周强雷加容李太军何员江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绵麦1403和绵麦185小麦品种选育研究
2012年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资源材料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其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 kg/667 m2和379.1 kg/667 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李生荣杜小英李太军任勇李茂有
关键词:小麦选育研究
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突出特点及栽培要点被引量:5
2008年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白育的温光型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育成广适抗病高产优质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2007年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10月下旬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定名推广。
李生荣陶军杜小英周强任勇欧俊梅李太军李茂有
关键词:栽培要点杂交品种区域试验高产优质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和绵麦185的选育被引量:1
2010年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两品种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kg/667m2和379.1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李生荣杜小英李太军任勇李茂有
关键词:高产抗病小麦选育
小麦温光型不育恢复系MR168对条锈菌CY32的抗性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明确温光型小麦不育恢复系MR168抗条锈基因的来源及其遗传规律,采用常规杂交法对SY95-71/MR168与绵阳26号/MR168两个抗、感组合杂交各世代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R168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抗病基因来源于春小麦品种辽春10号;对MR168和4个温光型不育系及其相应杂交组合的抗条锈性分析表明,MR168抗条锈性遗传力强,有利于高抗条锈病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组合筛选。
任勇李生荣周强李太军熊帮照
关键词:小麦恢复系抗性遗传
小麦温光型两系恢复系MR168的选育与利用初报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不同生态区冬、春小麦地理远缘杂交,育成适应西南冬麦区生态条件的温光型两系恢复系材料MR168。其主要特点是早熟,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穗层整齐,穗子方正,开花期较集中,花药较大且外露率高;后期落黄好,灌浆速度快;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经初步利用表明,MR168所配组合对早春低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同年份其杂种一代结实正常,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生荣杜小英陶军周强任勇欧俊梅雷加容李太军
关键词:小麦恢复系选育
两系杂交小麦恢复系MR168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9
2011年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杂交小麦普及推广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基因推导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恢复系MR168的抗条锈性遗传规律及其控制基因染色体位置。结果表明,MR168对CY29、CY31、CY32、CY33等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高抗至免疫;对SY95-71/MR168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1、BC1、F2和F3群体分单株接种鉴定显示,MR168对CY32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该抗病基因来源于春小麦品种辽春10号。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分析抗病亲本MR168、感病亲本SY95-71及183个F2代单株,发现了与MR168抗条锈病基因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Xgwm273、Xgwm18、Xbarc187、Xwmc269、Xwmc406,并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1BS着丝粒附近,暂命名为YrMR168;构建了包含YrMR168的SSR标记遗传图谱,距离YrMR168最近的两个微卫星位点是Xgwm18和Xbarc187,遗传距离分别为1.9 cM和2.4 cM,这两个微卫星标记可用于杂交小麦抗条锈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任勇李生荣李俊周强杜小英李太军杨武云郑有良
关键词:抗条锈病基因基因推导
大穗型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在大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中首次提出"品种商品性育种"理念,以"矮秆为基础,穗重为中心,抗病为前提,调整株叶型,提高穗粒数"的育种策略为指导,育成绵阳30号、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三个大穗型品种,达到"田间植株有看相,收后籽粒有卖相"的商品性要求,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推广面积186.47万hm2,新增产值9.87亿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本文重点介绍了大穗型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技术,以及品种推广应用情况。
李生荣杜小英周强任勇李太军
关键词:小麦大穗型品种选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