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军

作品数:66 被引量:250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肿瘤
  • 18篇直肠
  • 18篇肠癌
  • 17篇手术
  • 16篇直肠癌
  • 14篇细胞
  • 13篇术后
  • 13篇胃癌
  • 13篇腹腔
  • 12篇切除
  • 11篇直肠肿瘤
  • 11篇腹腔镜
  • 11篇肠肿瘤
  • 9篇切除术
  • 9篇结直肠
  • 8篇血管
  • 8篇外科
  • 8篇结直肠癌
  • 8篇癌组织
  • 5篇修补术

机构

  • 53篇陕西省人民医...
  • 14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延安大学
  • 8篇西安医学院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内布拉斯加大...
  • 2篇太和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66篇李小军
  • 26篇王小强
  • 18篇刘瑞廷
  • 14篇伍晓汀
  • 12篇王国荣
  • 12篇邱健
  • 11篇阎立昆
  • 8篇罗婷
  • 6篇姚建锋
  • 5篇刘昌
  • 5篇张瑞鹏
  • 5篇钱昆
  • 5篇郝朗松
  • 5篇王晓辉
  • 5篇周力
  • 4篇卜君
  • 4篇仝聪
  • 4篇张伟
  • 4篇张清华
  • 4篇龙延滨

传媒

  • 9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华西医学
  • 4篇腹腔镜外科杂...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2013年北...
  • 2篇第五届全国肿...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热损伤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热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对进行甲状腺手术的513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其中术中行喉返神经热损伤预防(观察组)247例,喉返神经未行热损伤预防(对照组)266例。手术方式包括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0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55例,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03例,甲状腺癌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50例。结果:随访时间2~30个月,观察组平均随访时间(25.6±3.2)个月,对照组(22.4±4.4)个月。观察组的随访例数为225(91.09%)例;对照组的随访例数为248(93.23%)例。全组共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3(2.75%)例,其中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2(0.89%)例;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11(4.44%)例,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3例中,2例永久性损伤均在对照组。结论:电刀和超声刀使用不当可以造成喉返神经的热损伤,损伤后治疗困难;给予一定的预防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热损伤的发生。
李小军王小强张瑞鹏张剑刘瑞廷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
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方法对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162例使用无张力修补的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疝环大小、疝缺损部位、术前合并症、修补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因素,筛选影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对高危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2例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70个月,平均34.5个月,共有15例复发,复发率为9.2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BMI、疝环大小、修补手术方式及切口愈合5个因素对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疝缺损部位、术前有无合并症及手术时间对其无影响(P〉0.05)。经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除年龄因素以外,其余4个因素均是影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5例复发疝均给予再次修补手术,随访至今(平均随访23个月)再无疝复发。结论肥胖、疝环大小、不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是引起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针对复发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合适对策是预防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关键。
周力王晓辉李小军刘瑞廷
关键词:切口疝外科手术复发高危因素
PPARγ、VEGF、VEGFC在人胃癌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胃癌细胞生长、新生血管形成和淋巴管形成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PPARγ、VEGF、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PARγ在胃癌细胞株MKN-45、MKN-28中的表达;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抑制胃癌细胞的分化,诱导凋亡作用;罗格列酮对VE...
李小军
关键词:罗格列酮胃癌四甲基偶氮唑盐WESTERN印迹法新生血管形成
文献传递
DNA结合蛋白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DNA结合蛋白A(dbpA)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dbpA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及反转录PCR法检测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系FHC、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SW480、RKO、SW620、DLD-1、HT-29、SW1463及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dbp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中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dbpA蛋白和mRNA无表达或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dbpA表达明显增高.结直肠癌中dbpA mRNA阳性表达率升高,分别为80.0%(48/60)、10.0%(6/60),dbpA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分别为83.3%(50/60)、10.0%(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FHC细胞中dbpA无表达,在6株结直肠癌细胞中,dbpA不同程度高表达(P<0.05).dbpA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脉管侵犯相关(P<0.05),dbpA高表达组预后较差(P<0.05).结论 dbpA的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刘瑞廷王国荣邱健王小强阎立昆李小军刘昌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普外科疾病,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治疗过程中,也逐渐从传统的开腹手术转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术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状。我院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刘军辉李小军
关键词:胆囊炎患者普外科疾病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发症状开腹手术治疗
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及再次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以及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方法.方法 对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162例使用无张力修补的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
李小军王小强
关键词:外科手术复发
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对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调节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VEGF-C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60例,同时选取相同病例的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和VEGF-C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作用于MKN-45胃癌细胞48 h时VEGF-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提示PPARγ阳性率在胃癌中是68.33%,癌旁组织中是51.67%,癌旁正常组织中是20%,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VEGF-C阳性率在胃癌中是63.33%,癌旁组织中是45%,癌旁正常组织中是23.33%,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PARγ的蛋白表达与VEGF-C表达为负相关(r=-0.897,P=0.000);2者的表达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West-blot结果提示选择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四个浓度的ROS,VEGF-C/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0.42,0.35,0.33,0.32,抑制率分别为:57.8%,64.6%,66.6%,68%,对VEGF-C蛋白表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PPARγ配体浓度的增加,对VEGF-C的抑制作用增强。β-actin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组织中PPARγ和VEGF-C呈高表达,联合检测这2个指标对评估胃癌浸润转移及判断病情、监测预后有重要意义。PPARγ可能通过抑制VEGF-C的表达而阻止胃癌的淋巴转移。
李小军王小强龙延滨伍晓汀段祥龙张瑞鹏
关键词: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罗格列酮
腹腔镜下治疗直肠癌同时伴右半结肠癌手术体会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行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并存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同时手术。13例患者中3例进行腹腔镜下全大肠切除,回肠 J 型储袋肛管吻合术,10例行Ⅰ期行右半结肠根治术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CME)。CME 原则均行 D3手术,直肠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行直肠前切除9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例。中转开腹1例。结果术前肠镜探查符合率69.23%(9/13),腹腔镜手术探查发现4例。12例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无肠黏连肠梗阻。手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1-3天,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6-9天,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0.8)天。9例完成3年随访,7例无瘤存活。结论对于同时伴有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腹腔镜是一种比较好的探查和手术根治方式,Ⅰ期切除安全、有效。
周力王晓辉李小军刘瑞廷姚剑锋仝聪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手术多原发癌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持镜技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持镜手的作用及相关持镜技巧.方法 总结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持镜经验[总共577例,其中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 152例,直肠癌前切除术(AR) 425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熟悉直肠解剖、熟知术者操作习惯、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特点及步骤是配合术者手术、确保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的必要条件.
王晓辉周力李小军刘瑞延
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50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106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5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术后均按乳腺癌行规范化综合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32例患者无感觉方面上的变化,3例发生感觉麻木,2例上肢出现烧灼感,13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而对照组术后7例患者出现腋窝无汗,19例发生感觉麻木,11例上肢出现烧灼感,13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肋间臂神经保留组42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患肢疼痛;而对照组51例患者术后发生患肢疼痛。两组上肢感觉变化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战红李力鹏李小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