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冬英

作品数:29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纵向振动
  • 12篇动力响应
  • 8篇均质土
  • 8篇非均质土
  • 6篇大直径
  • 6篇大直径桩
  • 5篇土桩
  • 5篇圈层
  • 5篇桩基
  • 4篇饱和土
  • 4篇层土
  • 4篇成层
  • 4篇成层土
  • 3篇多孔介质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桩-土
  • 3篇解析解
  • 3篇径向
  • 3篇管桩
  • 3篇饱和多孔介质

机构

  • 25篇苏州科技学院
  • 11篇浙江大学
  • 4篇江苏苏州地质...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9篇杨冬英
  • 9篇王奎华
  • 4篇李学东
  • 4篇丁海平
  • 3篇张智卿
  • 2篇龚志超
  • 2篇何伟杰
  • 1篇周国庆
  • 1篇马伯宁
  • 1篇马少俊
  • 1篇吴文兵
  • 1篇张言
  • 1篇李曼

传媒

  • 3篇岩土力学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向非均质土中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桩动力响应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在三维轴对称条件下,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进行纵、径双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动力特性研究。首先,根据桩周土体的纵向成层性和桩身截面性质,沿纵向划分多层,再对纵向每一层沿径向划分足够多圈层,每圈层视为均质土。然后建立每圈层土体的三维波动方程和每段桩身动力平衡方程,结合边界条件以及连续接触条件,从径向最外侧到最内侧、纵向最底层到最顶层依次进行桩-土耦合动力方程求解。最终利用阻抗递推法得到纵径双向非均质土中桩顶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通过所得解进一步研究各种纵径向非均质工况,得到相应的桩-土耦合振动特性。
杨冬英王奎华丁海平
关键词:解析解纵向振动
基于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桩动力响应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在考虑土体非线性情况下,对桩动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假设土体为黏弹性体,把土体沿径向分为多个圈层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利用平面应变土体模型,结合边界条件对各圈层土体从外至内通过复刚度传递,求得土体与桩接触面上的复刚度,进而推导得到单桩桩顶受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桩振动方程的频域表达式,随后求解得到桩顶的阻抗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然后,利用卷积定理和Fourier逆变换得到桩顶的时域响应;最后,分别对多工况条件下桩顶动力响应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由于施工效应影响所导致的桩周土参数变化对桩顶频域和时域响应的影响情况,为采用桩基础的各类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桩的完整性检测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王奎华杨冬英张智卿
关键词:土力学
地下水位波动下填芯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
2023年
根据地下水位波动,研究了填芯管桩与土体受纵向振动荷载下的耦合动力特性。将桩端土视为虚土桩,建立了地下水位波动影响下的土层与填芯管桩的振动方程,并结合边界条件对动力方程解耦求解,得出填芯管桩与土的动力耦合作用频域响应解析解及时域响应半解析解。将管桩退化为实芯桩后与现有实芯桩理论解进行对比,进而再与数值解进行对比。最后,分别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动、填芯材料及填芯高度对填芯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干土相对于饱和土能更好耗散激振能量;填芯材料性质提高,反射信号幅值增大;填芯高度位置与曲线中反向反射信号位置相对应。
杨冬英陈经纬李学东
关键词:地下水位动力响应解析解
两种径向多圈层土体平面应变模型的对比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土体径向非均质性的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在严密性及精确度方面存在的不足的情况,提出基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的严格数学力学模型.对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基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论证表明,前者由于数学力学上不严密,无法退化到均质情况下平面应变精确解;而后者由于数学力学上的严密性,可以退化到均质情况下平面应变精确解.分别通过对多工况条件下土体动力响应(土体复刚度)的分析比较,指出前者在只计算低频阶段桩基动力响应的工况能够近似适用,而对需精确考虑阻尼的工况则不适用.
王奎华杨冬英张智卿
关键词:动力响应
“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被引量:10
2012年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性强。结合基础工程的课程特点,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基础工程教学的方案,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杨冬英
关键词:基础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考虑横向惯性下桩的纵向振动理论解和数值解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考虑桩身的横向惯性效应和桩端土应力扩散效应,进行了成层土桩的纵向振动研究。在桩-土模型中,将桩身等效为Rayleigh-Love杆,桩端土对桩身的支承作用简化为扩散虚土桩模型,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来描述桩与桩侧土的相互作用。结合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并通过积分变换法和阻抗函数递推法,得到半正弦激振脉冲作用下桩顶的动力响应理论解。建立桩-土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利用理论解和数值解分析脉冲宽度、桩径、虚土桩桩长和桩侧土夹层等相关参数对桩顶速度时域曲线的影响,并得出了两种方法的对比结果,互相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何伟杰杨冬英崔周飞
关键词:成层土有限元分析
成层土中基于虚土桩模型的桩基纵向振动响应被引量:14
2012年
基于虚土桩模型,对成层广义Voigt地基中桩基纵向振动响应进行研究。将桩截面面积范围内有限层桩端土模拟为与桩完全接触的虚土桩,桩侧土采用广义Voigt模型,结合Laplace变换求得了瞬态半正弦脉冲荷载作用下桩顶频域响应的解析解及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同时采用参数研究方法讨论了单层桩端土和双层桩端土情况下,土层参数对桩顶振动响应的影响,并将虚土桩模型与其他桩端土支承模型进行了对比;最后将理论结果与实际工程桩实测曲线进行了拟合对比。结果表明:该虚土桩模型较为合理,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桩土相互作用机理。
吴文兵王奎华杨冬英马少俊马伯宁
关键词:桥梁工程LAPLACE变换纵向振动成层土
考虑施工效应时饱和土中管桩的纵向振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研究饱和土中考虑施工效应时管桩的纵向振动特性,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首先建立了纵向动荷载下受施工影响时饱和土中饱和土—管桩的纵向耦合振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Laplace变换得出饱和土频域内振动方程,并对饱和土动力方程进行数学解析求解,同时结合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进行饱和土—管桩耦合振动方程解耦计算,获得管桩的频域内纵向振动频域解析解,利用傅里叶逆变换得出管桩时域内半解析解,最后分析管桩施工造成的挤密、松弛效应以及土中孔隙水等因素对薄壁管桩动态特性的影响,获得了饱和土中能够合理考虑施工效应影响的管桩振动结论:施工效应会导致剪切波速比例系数变化,当剪切波速比例系数越小,则在同一共振频率处动阻尼和动刚度曲线的振幅越大;饱和土中水的体积分数变大会使得桩顶速度导纳和反射波曲线振幅变大。
翟志明杨冬英龚志超
关键词:饱和多孔介质管桩
基于桩身三维效应下的大直径桩纵向振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2022年
考虑桩身三维效应的影响,进行大直径桩的纵向振动研究。首先建立考虑三维波动效应的大直径桩与土体耦合振动模型,得出此模型的耦合振动方程。结合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得到桩顶频域响应解析解,并通过卷积定理和傅里叶逆变换得出其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接着进行本文模型与Rayleigh-Love杆模型及Euler-Bernoulli杆模型的对比研究,论证本文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理论解与数值解的对比分析,两者计算结果较接近,变化规律一致,相互验证了两种模型建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桩土参数对大直径桩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各参数对大直径桩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可为大直径桩基础抗震防震设计、完整性检测等提供理论依据。
李嘉超杨冬英李学东
关键词:大直径桩拉普拉斯变换纵向振动数值模拟
径向非均质土中平面应变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对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精确程度及其适用性进行研究,根据精确的三维连续介质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两种简化模型进行效验对比。首先对桩土接触面上的复剪切刚度的实部和虚部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在多种工况条件下,对采用上述两种平面应变模型时桩顶动力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足够高精度,而采用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结果误差较大,这为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平面应变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杨冬英王奎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