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建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瘤
  • 10篇动脉
  • 8篇颅内
  • 8篇颅内动脉
  • 8篇颅内动脉瘤
  • 6篇栓塞
  • 5篇动脉海绵窦瘘
  • 5篇颈动脉
  • 5篇颈动脉海绵窦...
  • 5篇海绵窦
  • 5篇海绵窦瘘
  • 4篇血管
  • 4篇术后
  • 4篇椎体
  • 4篇静脉
  • 4篇成型术
  • 3篇弹簧圈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栓塞治疗
  • 3篇椎体成型术

机构

  • 18篇北京市神经外...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复旦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平度市人民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杨新建
  • 12篇吴中学
  • 10篇李佑祥
  • 8篇姜除寒
  • 7篇张友平
  • 4篇姜鹏
  • 4篇张静波
  • 4篇尹可
  • 3篇刘爱华
  • 3篇孙树清
  • 3篇史万超
  • 3篇李海云
  • 3篇贺红卫
  • 2篇陈建
  • 2篇王盛章
  • 2篇邓传宗
  • 2篇高宜录
  • 2篇刘道坤
  • 2篇王忠诚
  • 2篇张莹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3D几何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血流动力学的状态参数及其变化是认识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以及风险预测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DSA图像的颅内动脉瘤的3D几何模型的建立方法,完成了动脉瘤3D形状的几何表达。该模型为进一步分析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基础。
于红玉李海云张莹杨新建王盛章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症状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出血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 1997年天坛医院的 10 0例连续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点 ,并对比相应的临床症状。结果 出血性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 ,无巨大型动脉瘤 ,约 32 %的动脉瘤表现为分叶或多房状。前交通动脉瘤较其它部位的动脉瘤在破裂后可能更容易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结论 出血型的颅内动脉瘤在影像学上的一些特征值得注意 ,所以建议对于有此典型特征并位于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 ,无论破裂与否 。
李佑祥宁志光杨新建高培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临床症状
手术前后三维动脉瘤模型的血液动力学模拟对比
2008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从临床患者的医学影像出发,在手术前后分别对三维动脉瘤模型进行了定常模拟,观察动脉瘤模型内的流场形态以及各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讨论。由于三维的数值模拟比二维的跟接近实际,而且更加直观形象,所以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动脉瘤的破裂机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沈烨良姚伟王盛章杨新建李海云
关键词:动脉瘤医学影像三维数值模拟手术
康复护理对椎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椎体肿瘤者经皮椎体成型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对 12例椎体肿瘤患者 (血管瘤 5例、椎体恶性肿瘤 7例 )行经皮椎体成型术 ,术后给予心理护理、支持疗法、功能锻炼等。结果患者的疼痛指数和运动能力评分明显改善和提高。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对治疗能否成功有重要作用。
李艺影杨新建王李丽任佩娟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型术椎体肿瘤护理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10
2000年
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已从游离弹簧圈发展到机械可脱钨丝微弹簧圈和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系统 ,也派生出特殊弹簧圈 ,如带尼龙弹簧圈、经高能离子表面处理弹簧圈、表面覆盖纤维结合素弹簧圈 ,携带能分泌生长因子的成纤维母细胞弹簧圈 ,以及三维弹簧圈。弹簧圈的材料也从铜发展到钨、铂等。现已有较明确的栓塞适应证 ,使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 。
潘石杨新建吴中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材料弹簧圈栓塞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进行总结 ,探讨其治疗技术要点。方法 :所有病例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成功栓塞 2 6个动脉瘤 ,复发再次栓塞成功 5例。 1例因位于 C2 水平动脉瘤 ,血流快 GDC难以停住 ,未能成功 ,1例因经济原因未能致密栓塞。结论 :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
孙树清吴中学张友平李佑祥姜除寒杨新建张静波姜鹏尹可
关键词: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通过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应用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两种静脉入路对25例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28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16侧,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12侧。用电解可控弹簧圈(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术后3到24个月对10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复查。对其他15例进行了电话随访。结果2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5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3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5例残留瘘口的患者中4例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其中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残留岩下窦引流,1例残留翼丛引流。6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复发,其余14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经电话随访未出现症状。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有效,对于经动脉途径治疗失败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可作为首选治疗。
刘爱华吴中学姜除寒李佑祥张友平杨新建张静波姜鹏吕明王忠诚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静脉
二维弹性动脉瘤模型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血液动力学参数对于动脉瘤形成、生长以及破裂的影响。从医学影像学图像出发,进行二维弹性动脉瘤模型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将其结果与刚性动脉瘤结果在速度矢量场和切应力分布上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截面的速度分布有较大差异,其中一个出口的速度分布明显偏心,这将影响壁面的应力分布以及管壁物质交换。弹性和刚性模拟沿瘤壁的壁面切应力分布曲线走势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两者的切应力数值特别是在瘤颈附近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阐明弹性壁模型更加符合临床与病理生理实际。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动脉瘤形成、生长破裂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军伟殷文义丁光宏杨新建史万超张晓龙
关键词:动脉瘤弹性壁医学影像
手术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1998年
传统神经外科手术,特别是针对位置较深、体积较小的病变,手术医师容易在探查过程中迷失方向,增加脑组织的手术创伤或损伤病变周边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对于某些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显示而术中肉眼不能与正常脑组织区分的病变.常规手术更加无能为力。
杨新建王象昌
关键词:手术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经皮脑血管成型术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1998年
近几年经皮脑血管成型术应用日趋活跃。如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有血管痉挛者,可通过经皮脑血管成型术扩张血管,效果满意。球囊保护、术中术后监测和脑血管支架技术的出现,使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的扩张成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经皮脑血管成型术对于动脉炎脑血管狭窄,放疗后脑血管狭窄等也有一定疗效。
杨新建
关键词:血管成型术脑血管痉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