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瑞馥

作品数:448 被引量:1,933H指数:2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2篇期刊文章
  • 49篇专利
  • 36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6篇医药卫生
  • 82篇生物学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3篇鼠疫
  • 86篇基因
  • 64篇耶尔森菌
  • 59篇鼠疫耶尔森菌
  • 42篇耶尔森氏菌
  • 38篇杆菌
  • 35篇聚合酶
  • 35篇合酶
  • 34篇疫菌
  • 34篇鼠疫菌
  • 34篇免疫
  • 34篇基因组
  • 33篇酶链反应
  • 3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2篇鼠疫耶尔森氏...
  • 30篇蛋白
  • 25篇细菌
  • 24篇病原
  • 23篇免疫层析
  • 21篇炭疽

机构

  • 42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7篇青海省地方病...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上...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江苏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中国检验检疫...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北方学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石家庄市第五...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南华大学
  • 4篇郧阳医学院
  • 4篇病原微生物生...

作者

  • 447篇杨瑞馥
  • 143篇郭兆彪
  • 81篇王津
  • 79篇宋亚军
  • 74篇周冬生
  • 66篇周蕾
  • 55篇翟俊辉
  • 39篇韩延平
  • 37篇王效义
  • 31篇张敏丽
  • 29篇杜宗敏
  • 29篇戴二黑
  • 23篇黄惠杰
  • 21篇张义全
  • 21篇崔百忠
  • 20篇祁芝珍
  • 19篇李敏
  • 19篇崔玉军
  • 16篇裴德翠
  • 14篇童宗中

传媒

  • 35篇生物技术通讯
  • 26篇中华预防医学...
  • 25篇军事医学科学...
  • 24篇军事医学
  • 20篇微生物学免疫...
  • 17篇解放军医学杂...
  • 14篇中国地方病学...
  • 13篇微生物学报
  • 1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1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国人兽共患...
  • 8篇中华医学检验...
  • 6篇卫生研究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生命科学
  • 4篇中国地方病防...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5篇2017
  • 6篇2016
  • 21篇2015
  • 15篇2014
  • 25篇2013
  • 26篇2012
  • 28篇2011
  • 17篇2010
  • 22篇2009
  • 17篇2008
  • 13篇2007
  • 29篇2006
  • 22篇2005
  • 38篇2004
  • 29篇2003
  • 28篇2002
4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核心启动子突变与临床表现及病毒复制的关系
2005年
目的 探讨HBV核心启动子nt176 2~ 176 4突变与肝病严重性的关系以及对e系统状态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套式突变特异PCR (msPCR)技术检测 97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nt 176 2~ 176 4突变株的感染状况。结果 经测序和扩增产物电泳证实 ,采用我们设计的引物建立的msPCR方法检测HBV感染者血清nt 176 2~ 176 4突变株和野生株的特异性强 ,方法可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nt176 2~ 176 4突变株感染比例分别为 2 5、7 4 3、10 31、1 3和7 15 ,肝硬化患者nt 176 2~ 176 4突变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轻度患者 (P <0 .0 2 5 )。在 9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 ,野生株 (2 5 92 )、突变株 (42 92 )和混合感染者 (2 5 92 )血清HBeAg阳性率分别为80.0 %、5 6 0 %和 6 4.3% ;HBVDNA含量分别为 (4.4± 8.5 )× 10.8、(1.1± 1.36 )× 10.9和 (1.4± 1.8)× 10.9拷贝 ml;ALT异常率分别为 4 4.0 %、5 2.0 %和 4 2.6 % ;ALT水平分别为 (5 8.6± 79.0 )、(5 7.1± 75.2 )和(6 2 .6± 90.3)IU L ,以上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PCR技术检测nt176 2~ 176 4突变灵敏特异。nt176 2~ 176 4突变与肝病严重性有密切关系 ,这种相关性与突变株的e系统状态、高病毒复制无任何关?
戴二黑刘恒军宋亚军陈翠英杨瑞馥
关键词:突变株病毒复制核心启动子HBVE系统
我国霍乱弧菌的脂肪酸分型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对脂肪酸分型方法在霍乱弧菌菌株鉴定、菌株相似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了分离自我国的两个主要致病血清群的194株霍乱弧菌菌株(1961年以来的ElTor型和1992年以来的O139群),提取脂肪酸,应用MIDI公司的脂肪酸分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测的所有菌株都含有的脂肪酸成分有13种。霍乱弧菌的判断符合率为88.6%。二维聚类分析没有成明显可区分的群,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肪酸组成与O1群的相似,产毒与非产毒霍乱弧菌的脂肪酸成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脂肪酸分型对弧菌种的快速鉴定有应用价值,对霍乱弧菌的现场分离鉴定有辅助意义,在小样本暴发资料的研究中能够反映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其对霍乱弧菌种属内的各种特征性菌群不具有鉴别能力。
王瑞白刘海洪邱海燕宋亚军杨瑞馥阚飙
关键词:霍乱弧菌脂肪酸
一种鼠疫耶尔森菌的蛋白质悬浮芯片制备及定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疫耶尔森菌蛋白质悬浮芯片的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及定量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检测能力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动态范围宽,并建立了以鼠疫菌为代表的细菌抗原的开放性检测模式化平台。
王静孙肖红杨宇胡孔新张晓龙杨瑞馥
文献传递
益生菌与健康专题序言
2022年
益生菌作为促进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制剂,具有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等重要作用,因此,适当的饮用益生菌产品对肠道菌群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肠胃炎、腹泻、便秘、肠绞痛、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联合专家委员会在2001年首次明确了益生菌的科学定义,即益生菌是指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
朱宝利杨瑞馥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功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绞痛胃肠道疾病肠道菌群紊乱
ST239-spa t037 MRSA 与 ST239-spa t030MRSA的比较基因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寻找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进化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含有245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的比较基因组芯片对23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ST239-spat037和ST239-spat030的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鉴定差异区段,并利用PCR验证差异基因。结果通过对北京地区MRSA早期克隆(ST239-spat037,1994-1998年)和晚期克隆(ST239-spa t030,2000-2006年)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4个基因簇仅存在于晚期克隆,主要定位于3个已知的基因组岛(vSa4,前噬菌体ФSal和ФSa3)。不同地区的ST239-spa t030MRSA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在不同地区的菌株中有8个基因存在差异。结论北京地区MRSA从t037进化到t030的过程中获得3个基因组岛(vSa4、前噬菌体ФSal和ФSa3),从而增强了ST239-spat030MRSA的毒力和适应性,对其取代ST239-spa t037MRSA发挥关键作用。
李荷楠赵春江陈宏斌张菲菲刘亚丽杨瑞馥周冬生王辉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进化
应用套式RT-PCR检测SARS患者血液样品中SARS冠状病毒被引量:1
2004年
建立了套式RT-PCR方法检测SARS患者血液样品中SARS冠状病毒的方法,并检测血液样品257份。同时将RT-PCR与ELISA检测IgG、IgM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RT-PCR方法的总检出率为72%,IgG总检出率为68%,IgM总检出率为43%。
王效义戴二黑杜宗敏刘海洪韩延平庞昕翟俊辉江凌晓陈泽良邱茂峰王津王宏霞郭兆彪杨瑞馥吴清发李京湘杨玲汪建
关键词:检出率SARS冠状病毒SARS患者套式RT-PCRRT-PCR方法ELISA检测
蛋白芯片筛选鼠疫耶尔森菌与巨噬细胞的蛋白相互作用
2005年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筛选鼠疫耶尔森菌的毒力因子,进一步揭示鼠疫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鼠疫菌毒力相关蛋白芯片筛选与小鼠巨噬细胞系774A.1可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免疫荧光试验验证筛选出的蛋白相互作用。结果:共筛选到17个可能与巨噬细胞有相互作用的鼠疫菌蛋白,并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初步验证了其中8个蛋白芯片筛选试验中信号最强的蛋白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结论:蛋白芯片技术可用于筛选病原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研究病原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研究筛选出的鼠疫菌蛋白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尚需深入研究和验证,以便最终确定这些蛋白在鼠疫菌致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
杜宗敏谭亚芳李蓓童宗中江凌晓王津王红霞宋亚军郭兆彪杨瑞馥
关键词:巨噬细胞蛋白质类荧光免疫测定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8
1999年
本文对3种不同来源样品的4株椰酵假单胞菌的16SrDNA的序列进行了测定,以确定其系统发育位置及与其它菌种的遗传进化关系。实验中设计了7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4株细菌的16SrDNA,通过扩增产物的克隆测序或直接测序,获得了它们的16SrDNA序列,将测得的序列与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其它菌种的16SrDNA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状图。树状图及不同菌种之间的同源性比值:椰酵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subsp.farinofermentans)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gladioli)、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ocovenenans)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椰酵假单胞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和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可归属于一个独立的系统发育系。
焦振泉刘秀梅杨瑞馥杨瑞馥
关键词:椰酵假单胞菌16SRDNA序列食物中毒
不同培养条件下鼠疫菌PhoP/PhoQ的自调控模式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鼠疫耶尔森菌PhoP/PhoQ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自调控关系。方法 PCR扩增YPO1635启动子区DNA序列,并克隆入pRW50质粒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上游,构建LacZ重组质粒,进而将该重组质粒转入鼠疫菌野生株(WT)和phoP突变株(ΔphoP)中,通过测定二者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差异来判定PhoP对YPO1635的调控关系。提取WT和ΔphoP的总RNA,采用引物延伸实验研究phoP的转录起始位点,并根据产物的丰度判断PhoP对phoP的调控关系。结果 LacZ结果表明,在低Mg^(2+)TMH和BHI培养基中,PhoP能激活YPO1635的转录,而在高Mg^(2+)TMH中,PhoP对YPO1635的转录无调控作用。引物延伸结果显示,phoP有两个转录起始位点G(-90)和A(-118)(分别记为P1和P2,翻译起始位点为+1),在低Mg^(2+)TMH中,PhoP能激活P1的转录,而对P2无调控作用;在高Mg^(2+)TMH中,PhoP对二者均无调控作用;在BHI中,PhoP对二者的转录均具抑制作用。结论PhoP/PhoQ的自调控关系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这有利于鼠疫菌快速适应外界生存环境的改变。
张义全方海红刘磊黄新祥杨瑞馥周冬生杨慧盈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PHOP
一种经过表面修饰活化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覆盖一层薄而均匀的SiO<Sub>2</Sub>,SiO<Sub>2</Sub>层上由硅烷化衍生物修饰而得到活性游离基团,进而通过双功能交联剂与抗体、酶、寡核苷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相连接的上转换发...
周蕾纪军杨瑞馥王津郑岩侯秀洁
文献传递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