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一清

作品数:27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吸积
  • 11篇吸积盘
  • 8篇黑洞
  • 7篇伽玛暴
  • 7篇伽玛射线
  • 6篇射线
  • 3篇引力
  • 3篇引力辐射
  • 3篇体动力学
  • 3篇子星
  • 3篇伽玛射线暴
  • 3篇流体动力学
  • 3篇矮星
  • 3篇白矮星
  • 2篇射电
  • 2篇双模
  • 2篇双模式
  • 2篇中微子
  • 2篇重联
  • 2篇卫星

机构

  • 22篇厦门理工学院
  • 6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7篇林一清
  • 9篇程再军
  • 4篇卢炬甫
  • 3篇甘亮勤
  • 1篇朱文章
  • 1篇顾为民
  • 1篇陈小红

传媒

  • 7篇天文研究与技...
  • 4篇天文学报
  • 4篇厦门理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物...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技术物理教学
  • 1篇科教导刊
  • 1篇2002年黑...
  • 1篇黑洞物理研讨...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3篇2004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SD向ADAF的转变
研究标准薄盘(Shakura-Sunyaev盘,简称:SSD)向径移主导吸积流(ADAF)转变的机制。结果表明在只考虑韧致辐射的情况下,这种转变是可能实现的。
林一清卢炬甫
关键词:黑洞吸积吸积盘
文献传递
不同仪器GRB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BATSE(Compton Gamma-Ray Observatory/Bursts and Transient SourceExperiment)、Swift(Swift Gamma-ray Burst Explorer)和Fermi卫星(Fermi GammaraySpace Telescope)提供了大量的GRB样本.研究比较3种仪器观测的暴的特征,发现虽然有红移暴的数目、所有暴中长暴的比例以及光子流量分布(lgN-lgP分布)等有显著差异,但是暴的持续时间、伽玛辐射总流量、谱硬度比等均没有显著差异.考虑Swift和Fermi暴的观测能段不同,进行修正以后,发现lgN-lgP分布的差异也基本消除.有红移暴的数目、长暴占总暴数的比例是由仪器本身的灵敏度决定的,即不同仪器决定不同GRB的观测特征,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
林一清
NDAF的中微子湮灭模型解释GRB 090510爆发
2018年
围绕着恒星级黑洞的中微子主导吸积盘可以通过盘上发出的中微子湮灭为伽玛暴提供能量。对于黑洞超吸积系统,吸积可能引起黑洞特征的极大演化,这会进一步引起中微子光度的演化。考虑不一样的平均吸积率和初始黑洞参数,通过吸积系统的演化分析中微子湮灭光度和总的中微子湮灭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同时计算了短暴GRB 090510的中微子湮灭能量并与理论预测的结果比对,发现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中微子湮灭能量的理论预测值远高于观测值,意味着这种模型可能提供GRB 090510爆发所需要的能量。
林一清程再军
关键词:吸积吸积盘伽玛暴
黑洞双模式吸积盘的研究
本文第一章对黑洞吸积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介绍了四种重要的吸积模型,即标准薄盘(SSD)、SLE盘、Slim盘和ADAF,给出了在某一固定半径R上四种模型的统一描述。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在吸积领域比较流行的A...
林一清
关键词:黑洞吸积流体动力学
文献传递
标准薄盘与径移主导吸积流的连接
2004年
用标准的龙格-库塔法求解描述黑洞吸积流的基本方程组,没有引入任何附加的能量转移机制和外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在强粘滞情况下标准薄盘可以向径移主导吸积流转变.
林一清卢炬甫顾为民
关键词:黑洞物理吸积吸积盘流体动力学
共动系中伽玛暴峰值能量的分布及其与光度的关系
2017年
伽玛暴νfν谱的峰值能量E_p是伽玛暴的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物理量,观测系中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p分布很宽.根据各向同性光度L_(iso)、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和暴源系中峰值能量E_p,z之间的关系式估算伽玛暴的初始洛伦兹因子Γ_0,再把伽玛暴νf_ν谱的峰值能量E_p和光度L_(iso)修正到共动坐标系,发现共动系中峰值能量的分布还是很宽.这意味着观测系中E_p的宽分布可能是伽玛暴的真实物理分布.检验了共动坐标系中光度和峰值能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相关性.最后,进一步对伽玛暴的辐射物理进行限制,认为共动坐标系中峰值能量分布很宽可能是由于辐射电子的洛伦兹因子γ_e分布很宽.
林一清程再军
关键词:伽玛射线暴
不同卫星伽玛νF_ν暴谱的峰值能量分布被引量:1
2016年
伽玛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观测伽玛暴预警和暂现源实验卫星(Compton Gamma-Ray Observatory/Bursts and Transient Source Experiment,BATSE)、高能暂现源探测卫星(High Energy Transient Explorer,HETE)和Fermi提供了大量的伽玛暴样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用统计的方法寻找其中蕴含的伽玛暴辐射物理信息是必要的。伽玛暴能谱νFν的峰值能量Ep是伽玛暴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并且每个暴的峰值能量不同。研究比较不同仪器观测的伽玛暴νFν谱的峰值能量Ep分布,发现伽玛暴的峰值能量Ep分布很宽,不同仪器的Ep分布相似,BATSE样本Ep分布的峰值比HETE-2和Fermi样本的Ep峰值要大一些,这可能是由于选取的BATSE样本都是亮暴造成的。3种仪器观测的Log N-Log Ep分布也没有显著差异。即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3种暴的Ep分布没有本质不同,不同仪器观测到的伽玛暴的辐射物理信息应该是一致的。
林一清
关键词:伽玛射线
Swift时代伽马射线暴的观测和理论
2011年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Swift卫星的快速定位和Fermi卫星的宽、高能段观测,使得伽马暴的观测可以全波段进行。通过Swift的观测可以对伽马暴现象的本质有进一步的理解,而Fermi卫星提供了一些暴高能光子的辐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暴的辐射机制和伽马暴以及它的余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介绍了Swift和Fermi卫星发射后一些伽马暴的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
林一清
关键词:伽马射线暴伽马射线
短暴对应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盘质量
2015年
短暴最有可能起源于双致密星并合.因为这种情形产生的吸积盘较小,持续时间可以和短暴的持续时标相当.模拟结果显示,双星并合产生的吸积盘质量远低于双星质量的总和.本文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估算了恒星级黑洞周围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质量.结果显示,短暴吸积盘质量的估算主要取决于它的喷流能量和张角及黑洞的质量和自旋.一些短暴要求具有很大质量的吸积盘,这个数值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模拟的最大值.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其他的电磁动力学过程或者其他的机制可以提高中微子辐射效率,从而提供短暴爆发所需要的能量.
林一清
关键词:吸积吸积盘黑洞伽玛暴
亮暗暴的早期X射线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亮暴和暗暴的X射线余辉,发现它们的X射线和γ流量的分布基本上相同。即: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亮暴和暗暴没有本质不同,它们的中心机制应该是相同的,暗暴的形成应该是由环境原因引起的。
林一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