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从飞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尼罗
  • 13篇尼罗罗非鱼
  • 13篇罗非鱼
  • 5篇选育
  • 5篇幼鱼
  • 5篇半致死浓度
  • 4篇盐碱
  • 4篇耐盐
  • 3篇耐受性
  • 2篇受性
  • 2篇碳酸酐酶
  • 2篇转运
  • 2篇转运子
  • 2篇微卫星
  • 2篇耐受
  • 2篇耐盐碱
  • 2篇回交
  • 2篇回交一代
  • 2篇后代
  • 1篇信号

机构

  • 14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4篇梁从飞
  • 12篇赵金良
  • 6篇王飞
  • 5篇赵丽慧
  • 4篇庄青青
  • 4篇吴俊伟
  • 4篇罗明坤
  • 3篇颜标
  • 3篇伍勇
  • 3篇李传阳
  • 2篇赵岩
  • 2篇王映
  • 2篇王燕
  • 1篇郭金涛
  • 1篇甘远迪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与选育一代幼鱼盐碱度耐受性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以上海品系、河北品系、山东品系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F0代)和经盐碱驯化选育一代(F1代)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碱度、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3个品系尼罗罗非鱼F1代幼鱼的4 d半致死盐度为21.625~21.820 g/L;半致死碱度为7.903~8.407 g/L;在半致死盐碱度方面,10 g/L盐度下碱度为5.577~6.096 g/L,15 g/L盐度下碱度为3.940~4.794 g/L;F1代幼鱼4 d半致死盐碱度均显著高于F0代幼鱼;选育一代中,河北品系幼鱼盐碱耐受能力显著大于上海品系和山东品系。
梁从飞赵丽慧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王飞吴俊伟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半致死浓度
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盐碱耐受性和生长比较被引量:15
2014年
为评估尼罗罗非鱼的耐盐碱性能,分别测定了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96 h的半致死盐、碱度,并在不同盐碱混合浓度(S0A0、S10A0、S10A2、S10A4、S10A6)中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生长比较。单盐、单碱耐性研究表明,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的96 h半致死盐度分别为18.528 g/L、20.347 g/L、19.342 g/L,96 h半致死Na HCO3碱度为8.827g/L、8.540 g/L、8.542 g/L。盐碱混合条件下,盐度为10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4.377g/L)>上海品系(3.561 g/L)>山东品系(3.108 g/L),品系之间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15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2.144 g/L,上海品系2.183 g/L,山东品系2.183 g/L,品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盐度下尼罗罗非鱼鱼种的碱度耐受性明显低于低盐度下的碱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在S0A0、S10A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盐碱浓度增加,盐碱S10A4和S10A6组中日均增重率呈下降趋势,河北品系表现出相对生长优势(P<0.05)。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的确定、耐盐碱品系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赵丽慧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梁从飞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
尼萨F_2家系后代与混合后代幼鱼耐盐及生长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以自行配组获得的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为材料,比较了不同交配方式后代幼鱼的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的平均存活时间(MST)、50%存活时间(ST50)、96 h半致死盐度(MLS-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除家系2显著高于混合后代外,各家系的耐盐指标MST、ST50和MLS-96与混合后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0 g/L下家系5的日均增重率显著高于混合后代外,同一盐度(15,20,25 g/L)下,各家系的日均增重率与混合后代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尼萨F2体重变异系数在25 g/L盐度下表现最低。研究结果为尼萨杂交育种与生产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王飞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赵丽慧庄青青梁从飞颜标赵金良
关键词:家系耐盐
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与选育一代幼鱼盐碱度耐受性比较
以上海品系、河北品系、山东品系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F0代)和经盐碱驯化选育一代(F1代)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碱度、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3品系尼罗罗非鱼F1代幼鱼的4d半致死盐度为21.625~21...
梁从飞赵丽慧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王飞吴俊伟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半致死浓度
文献传递
冷休克诱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三倍体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种的制种效率,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萨罗罗非鱼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异源三倍体。实验对人工授精后处理起始时间(timing after-fertilization,TA)、处理温度(temperature,T)、处理持续时间(duration,D)这3个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设立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两个对照组。在T=♂♂9℃、D=30 min下,受精后10 min处理组检测不到三倍体;在TA=7min、D=30 min下,T=5-9℃能得到97.2%-100%的三倍体诱导率;在TA=7 min、T=9℃下,D超过60 min,孵化率为0。因此,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异源三倍体的最适宜诱导条件为:受精后7 min,♂处理温度9℃,处理持续时间30 min,诱导率为98.3%-100%,相应的孵化率为17.5%-19.1%。在获得100%三倍体的处理组中(除去TA=7min、T=9℃、D=50 min处理组),孵化率为9.6%-19.1%,高于相应杂交二倍体组的孵化率(7.6%-8.5%)。
赵岩赵金良罗明坤梁从飞李传阳伍勇
关键词:罗非鱼异源三倍体冷休克孵化率
3种不同遗传型罗非鱼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的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比较了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2(尼萨F2)以及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1♂(回交一代)3种不同遗传型罗非鱼群体鱼苗耐盐性能、鱼种与成鱼阶段的生长性能差异。急性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尼萨F2平均存活时间、50%存活时间、96h半致死浓度显著高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P<0.05),回交一代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50%存活时间和96h半致死浓度略高于尼罗罗非鱼(P>0.05);慢性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尼萨F2、回交一代、尼罗罗非鱼的50%死亡盐度分别为73±5.66、71.67±4.5、58.33±3.68,尼萨F2和回交一代半致死盐度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P<0.05)。苗种阶段,盐度为0和15时,尼罗罗非鱼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尼萨F2和回交一代(P<0.05),回交一代大于尼萨F2(P>0.05);盐度为20及25时,尼萨F2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成鱼阶段,盐度为0时,尼罗罗非鱼日均质量增加率大于回交一代和尼萨F2(P>0.05);盐度为15、20和25时,尼萨F2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P<0.05)。研究结果为耐盐罗非鱼杂交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王飞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梁从飞赵丽慧庄青青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杂交种回交一代耐盐
尼罗罗非鱼耐盐碱选育一代耐受性、生长性能及鳃Na+/HCO3-共转运子、碳酸酐酶基因表达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广盐性鱼类,经驯化后可以在一定范围的盐碱水中生存生长,是开展耐盐碱性能选育的重要候选种类。本论文以尼罗罗非鱼耐盐碱选育一代为材料,评估了幼苗急性盐碱耐受性能,慢性...
梁从飞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碳酸酐酶基因表达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回交一代与回交二代群体遗传特征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较为一致(BC1:Ne=2.17,BC2:Ne=2.20),基因型数较为一致,但纯合基因型比例、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明显提高,表明连续回交导致后代遗传同质性提高。
吴俊伟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罗明坤梁从飞赵岩赵金良
关键词:回交后代
盐碱胁迫对尼罗罗非鱼鳃Na^+/HCO_3^-共转运子、碳酸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鱼类渗透生理调节机制,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PCR扩增得到了Na^(+)/3HCO^(-)共转运子(NBCe1)基因c DNA部分序列,比较了单盐(盐度10、盐度15)、单碱(1.5 g/L、3 g/L Na HCO3)、盐碱混合(盐度10,碱度1.5 g/L;盐度15,碱度3 g/L)胁迫后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Na^(+)、K^(+)、Cl–、Ca2^(+))以及鳃碳酸酐酶(CA)活性、CA与NBCe1基因m 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胁迫条件下,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鳃组织CA酶活、CA与NBCe1基因m RNA表达变化均与胁迫强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盐、盐碱混合组血清渗透压值较单碱组高。单盐、单碱、盐碱混合组中,NBCe1基因m RNA在鳃中均呈略微上调,但不显著(P>0.05)。单碱组和盐碱混合组鳃CA活性较单盐组高,低盐碱胁迫(盐度10,碱度1.5 g/L)下CA活性较晚达最高值;不同胁迫条件下,CA基因m RNA表达均表现上调,单碱、盐碱混合组更为显著(P<0.05),推测CA较NBCe1对体内3HCO^(-)转运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适应生理调节提供了基础资料。
梁从飞赵金良甘远迪王飞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伍勇李传阳罗明坤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盐碱胁迫碳酸酐酶
不同盐、碱度下3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网箱养殖的生长比较被引量:26
2013年
以慢性驯化后的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它们在盐度组(0、15和20)、碳酸氢钠(NaHCO3)碱度组(1 g.L-1、2 g.L-1和3 g.L-1)以及盐碱混合组(15,1 g.L-1;15,2 g.L-1;15,3 g.L-1;20,1 g.L-1;20,2 g.L-1和20,3 g.L-1)条件下网箱养殖成活率和日均增重率差异。62d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在不同盐度、碱度、盐碱混合处理组中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均增重率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碱度增加,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大体呈下降趋势;盐碱混合组生长速度较单盐、单碱组减慢。还发现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不同盐碱梯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相对生长优势。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确定、品系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赵丽慧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王飞梁从飞庄青青颜标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幼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