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金良

作品数:230 被引量:1,00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4篇标准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8篇农业科学
  • 53篇生物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9篇罗非鱼
  • 55篇尼罗
  • 55篇尼罗罗非鱼
  • 28篇基因
  • 17篇选育
  • 15篇蛋白
  • 15篇微卫星
  • 15篇胁迫
  • 14篇杂交
  • 13篇斑鳜
  • 12篇鳜鱼
  • 11篇克隆
  • 11篇发育
  • 10篇盐碱
  • 9篇细胞
  • 9篇基因表达
  • 9篇CDNA
  • 8篇养殖
  • 8篇控制区
  • 7篇盐度

机构

  • 189篇上海海洋大学
  • 3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3篇池州市秋浦特...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浙江省淡水水...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工程技术...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市水产研...
  • 2篇宁德市富发水...
  • 2篇茂名市伟业罗...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江苏省淡水水...
  • 1篇广东省水产技...

作者

  • 221篇赵金良
  • 47篇李思发
  • 23篇蔡完其
  • 23篇唐首杰
  • 16篇罗明坤
  • 15篇王燕
  • 13篇王成辉
  • 13篇赵永华
  • 13篇李传阳
  • 12篇梁从飞
  • 11篇邓燕飞
  • 11篇吴俊伟
  • 10篇王伟伟
  • 9篇李晨虹
  • 9篇曹晓颖
  • 8篇邹曙明
  • 8篇赵岩
  • 8篇陈晓武
  • 7篇赵丽慧
  • 7篇郭金涛

传媒

  • 15篇水产科学
  • 13篇上海水产大学...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3篇动物学杂志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1篇水产学报
  • 9篇淡水渔业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水产科技情报
  • 6篇广东农业科学
  • 6篇南方水产科学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5篇2017年中...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Zoolog...
  • 3篇河北渔业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17篇2020
  • 15篇2019
  • 11篇2018
  • 16篇2017
  • 20篇2016
  • 7篇2015
  • 16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2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官井洋海区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3
2003年
邹曙明李思发赵金良蔡完其刘家富
关键词:大黄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东亚鳜类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17
2006年
鳜类为东亚特有类群。为验证东亚鳜类的单系起源,解决其分类划分的争议,本文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获得了鳜类中鳜、大眼鳜、斑鳜、暗鳜、波纹鳜、长体鳜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结合GenBank中日本少鳞鳜、朝鲜少鳞鳜和中国少鳞鳜的序列,初步构建了东亚鳜类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均一致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可分为两支:鳜鱼群和少鳞鳜群。长体鳜未单独成群,而与鳜鱼属聚为一支,不支持将长体鳜单独设属,而应归入鳜鱼属。鳜鱼群中,MP树推测的长体鳜、暗鳜较为原始,鳜、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为特化种类的系统关系假设与其形态、生态特征表型进化较为一致。少鳞鳜群中,中国少鳞鳜与朝鲜少鳞鳜为姐妹种,再与日本少鳞鳜构成姐妹群的系统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较为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鳜类物种有效性、系统分类位置及生物地理学提供依据。
赵金良李思发蔡完其王伟伟
关键词:系统发育
鳜皮肤图案中色素细胞的分布与排列被引量:1
2020年
色素细胞是皮肤图案形成的基础,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皮肤图案区域色素细胞的种类、分布及排列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对鳜皮肤中图案区域、非图案区域及交界处皮肤的色素细胞进行显微及超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鳜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及虹彩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层和色素层。头部过眼条纹、躯干纵带、躯干斑块等图案区域皮肤表皮层与色素层均含有黑色素细胞,非图案区域仅表皮层含有少量黑色素细胞。躯干图案区域(纵带、斑块)皮肤色素层色素细胞分布层次明显,由外到内依次为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其中,虹彩细胞内反射小板较长,整齐水平排列;躯干非图案区域皮肤色素层由外到内依次为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其中,虹彩细胞内反射小板较短,无规则排列。头部过眼条纹色素层含有4种色素细胞,色素细胞数量较少,且无规则排列,其中,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较大。交界处皮肤色素层黑色素细胞数量向非图案区域一侧逐渐减少,虹彩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果表明,鳜图案区域与非图案区域、不同图案区域的色素细胞分布与排列各不相同,本研究结果为鳜色素细胞图案化形成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刘伟赵金良魏磊钱叶周吴超钱德
关键词:色素细胞
长江水系不同水体鳜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可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型的主要区别在第6、8、17、25、35变异位点上,Ⅰ型的核苷酸分别为G、C、G、A、C,Ⅱ型为A、T、A、G、T.除太湖群体全部表现为Ⅱ型单倍型外,不同水体鳜两大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无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为0.5%、1.0%、0.6%、0.5%,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为0.6%-0.9%.利用控制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NJ分子树中,各群体内的个体均未单独成群,而是互有交叉.由于遗传分化低,初步认为洞庭湖、都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可能同属一个种群——长江种群.
赵金良李思发蔡完其王伟伟杨晓发程久发钱叶洲吴超
关键词:控制区
碱度对尼罗罗非鱼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及离子转运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探讨鱼类在碱水环境中的渗透调节机制,将尼罗罗非鱼从淡水直接转入2 g·L^(–1)和4 g·L^(–1)NaHCO_3碱水中进行急性胁迫试验,分别检测胁迫后0、3、6、12、24、48、72、96和192 h时血清渗透压、血清Na^+、K^+、Cl~–和HCO_3~–浓度以及鳃、肾和肠中离子转运酶碳酸酐酶(CAⅡ、CAⅣ)、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载体(SLC4A4)、Cl~–/HCO_3~–离子交换体(SLC26A6)活力变化。结果显示:不同碱度胁迫下,尼罗罗非鱼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以及鳃、肾、肠中离子转运酶活力均与碱胁迫浓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4 h达到峰值;鳃、肾和肠中CAⅡ、CAⅣ、SLC4A4、SLC26A6活力均呈现先短时间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具有一定的碱环境适应能力,CAⅡ、CAⅣ、SLC4A4、SLC26A6参与碱胁迫下离子转运、渗透压平衡调节。
王燕赵金良赵岩吴俊伟赵永华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离子浓度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卵子、精子形态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采集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6杂交中人工挤压亲鱼腹部获得的卵子、精子.用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对卵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比较分析不同成熟阶段卵子形状、卵径、表面色泽及卵黄颗粒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未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表层布满细长血管;成熟卵细胞呈梨形,卵径0.5~1.6 mm,外层有透明卵膜,充满金黄色卵黄颗粒;过成熟卵细胞形状极不规则,卵黄颗粒开始液化.用扫描电镜对精子外形特征进行观察,发现正常精子由头部、中片及尾部组成,头部呈长锥状,长径1.82(±0.35)μm,宽径1.41(±0.34)μm;中片近圆柱形、较短,长径0.74(±0.08)μm,宽径0.16 (±0.06)μm;尾部极长,为16.42(±0.35)μm,单鞭毛结构;同时,还观察到短尾、双头、双尾3种异常类型.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人工杂交技术改进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罗明坤赵金良赵岩魏继海叶卫符云陈辉崇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卵子精子
长江干流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有无不同种群--种群遗传变异的研究
赵金良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应答碱胁迫过程中microRNAs深度测序分析与鉴定
2020年
MicroRNAs(miRNA)是一类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调控参与生物的各种生理过程。本研究以不同碳酸盐碱度(碱度4 g/L Na HCO3;碱度6 g/L NaHCO3)胁迫尼罗罗非鱼72 h后的鳃组织为材料,通过Hiseq4000深度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建立并分析miRNA转录组,共鉴定出276个已知miRNAs,其中包括63个差异表达显著且随碱度持续变化miRNAs(p<0.05)。随机选取4个随碱度变化持续变化(上调或下调)和3个随碱度变化不持续变化的miRNAs进行RT-qPCR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均参与了罗非鱼应答碱胁迫的过程。并对上述7个miRNAs的靶基因进行了预测和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钙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显著富集。
周昊天赵岩张成硕王艳玲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碳酸盐碱度MICRORNA
我国斑鳜不同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变异被引量:23
2006年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 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具有20种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表型不同,鸭绿江、钱塘江群体中含有多个特异性的核苷酸位点。用MEGA 3.0构建了NJ分子树,鸭绿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单独聚成群,而闽江群体未能单独成群,个体分别与长江、西江群体聚在一起。这些表明我国斑鳜不同群体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
关键词:斑鳜控制区
长江鲢、鳙、草鱼和青鱼原种亲鱼标准与检测的研究被引量:20
1997年
主要报导长江原种亲鱼鲢、鳙、草鱼和青鱼的形态特征、年龄生长和繁殖特性。通过可数可量参数的测定,年龄生长、性成熟年龄、繁殖力、成熟系数及卵比重等单项的和相对关系的研究,讨论并提出了原种亲鱼鲢、鳙、草鱼、青鱼的标准参数,可供原种场生产管理,原种检测及种质资源保护作为依据。
李思发周碧云吕国庆赵金良姚德新沈文奎
关键词:长江草鱼青鱼亲鱼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