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宏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东太平洋
  • 4篇沉积物
  • 3篇稀土
  • 3篇稀土元素
  • 3篇海盆
  • 2篇东太平洋海盆
  • 2篇热液
  • 2篇热液作用
  • 2篇锰结核
  • 2篇间隙水
  • 1篇大洋
  • 1篇大洋钻探
  • 1篇地球化学记录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地质
  • 1篇地质事件
  • 1篇多金属结核

机构

  • 10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作者

  • 10篇梁宏锋
  • 6篇姚德
  • 5篇刘季花
  • 4篇张丽洁
  • 2篇许东禹
  • 1篇梁德华
  • 1篇夏宁
  • 1篇宋苏顷
  • 1篇刘新波
  • 1篇高湘萍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化学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9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锰结核结壳生长过程的一种理论假设被引量:7
1994年
铁锰结核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是大洋底层水和沉积物孔隙水,结壳只有底层水,因此,底层水和孔隙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就成为理解铁锰结核(壳)成矿作用特征与过程的关键。铁锰结核(壳)内部构造的两个明显特征是:①韵律性的环状纹层构造,和②树枝状构造,这两种构造是典型的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地质作用的产物。正常情况下,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的底层水、孔隙水中Mn、Fe是不饱和的。因此,铁锰结核(壳)不可能在平衡状态下连续生长。本文提出铁锰结核(壳)生长的自反馈“振荡式”模型。
姚德张丽洁许东禹梁宏锋
关键词:锰结核成矿作用
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小于2μm组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1
1998年
用等离子光谱测定了东太平洋9个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小于2μm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结果显示,小于2μm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均受控于沉积物类型,而二者之间稀土元素组成的差异在钙质和硅质沉积物中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元素相关分析和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由沉积物物质组成的不同所致,表现在化学组成上,主要与MnO、Al_2O_3、Fe_2O_3、CaO含量的变化有关。大多数样品小于2μm组分的稀土组成与北美页岩类似,铈无明显异常,表明研究区粘土矿物主要来自陆源;个别样品小于2μm组分表现为铈负异常,反映出该组分中有较多的自生组分如钙质生物壳体或海水自生粘土矿物存在。
刘季花梁宏锋夏宁宋苏顷
关键词:深海稀土族地球化学东太平洋
南海尖峰海山多金属结壳地球化学被引量:16
1991年
南海尖峰海山多金属结壳富含30多种元素,其锰铁矿物主要由钡镁锰矿,δ-MnO_2和FeOOH·xH_2O组成。与其它海区的结壳相比,尖峰海山结壳富含Cu、Ni、Ba、Zn、Pb等元素,而Co、Ti、稀土元素(REE)、Sr等元素相对较贫。研究表明,HREE亏损,具明显的Ce正异常,较明显的Tb正异常和Yb负异常。这是氧化弱碱性海洋环境所致。结壳是水成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受南海独特的古海洋环境所控制,海底火山热液作用,可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梁宏锋姚德刘新波梁德华
关键词: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热液作用
多金属结核的生成与古海洋环境及事件的关系
许东禹姚德梁宏锋张丽洁刘季花
《多金属结核的生长与古海洋环境和事件的关系》为国这自然科学基金基项目,中国开展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结核的生洋事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研究区的晚新生代地层层序;确立了个世代(早中新世、中晚中新世、上新...
关键词: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古海洋学地质事件稀土元素中太平洋
大洋钻探与海洋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3
1996年
DSDP与ODP的深入研究,发展了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全球 变化、大规模构造隆起和海底扩张等在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演化上的反映,使微 量元素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成为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手段。开展以 Sr和 REE 等微量元素以及Sr、Nd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解决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海 底扩张和古海洋及东亚大陆的环境变迁有重要的意义。
梁宏锋
关键词:大洋钻探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
东北太平洋海盆铁锰结核分布规律被引量:3
1997年
对我国东北太平洋海盆铁锰结核开辟区(DY85-1、DY85-3航次调查区)的系统取样和对铁锰结核富集的沉积环境条件(地形、沉积物)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各种沉积环境中的铁锰结核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铁锰结核分布在水深5000—5200m、硅质粘土分布的海底丘陵地区。
梁宏锋刘季花
关键词:铁锰结核
东太平洋沉积物U的地球化学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对地矿部“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1987—1989年在东赤道太平洋CC区所取得的27个深海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U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U在深海沉积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沉积物的U含量不同,平均值由大至小的次序为含沸石粘土(2.16×10 ̄(-6))、硅质粘土(1.95×10 ̄(-6)),硅质软泥(1.65×10 ̄(-6))、钙质硅质粘土(1.59×10 ̄(-6)),在同类型沉积物中U的分散性较大;U在区域上的分布趋势与Corg类似而与CaCO_3相反,呈现出由南向北降低的趋势。与大陆边缘海、封闭、半封闭海的沉积物相比,深海沉积物的U含量最低,表现出U的亏损;U的晶体化学性质以及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决定了深海沉积物的U来源于海水和陆地,海水来源的U被自生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吸附,陆源U与陆源粘土矿物有关,而较高的Eh和较低的Corg以及生物碎屑组份SiO_2、CaCO_3和P_2O_5对它起稀释作用都导致U的亏损,同时,U和Th较大程度的分异也是深海沉积物的主要标志。
刘季花梁宏锋姚德高湘萍
关键词:东太平洋沉积物
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研究了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中元素的变化趋势及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成岩改造的间隙水化学组成相对于海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K、Sr、B趋于亏损,Ca、Mg、Li则表现出亏损和富集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Si、Ba、Rb富集,Mn、Fe、Zn、Pb、Cu、Ni、Co则高度富集。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金属元素可分成K、Sr、Mg、Li、Ca和Mn、Fe、Rb、Co,Zn、Cu、Ni、Pb两组。影响间隙水元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硅质生物组分和岩成碎屑组分的成岩作用及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等。
张丽洁姚德梁宏锋
关键词: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岩性特征化学组分
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热液作用存在的记录被引量:4
1996年
东大平洋海盆CC区表层沉积物以远洋粘土组分及生物组分为主.但是,在局部区域(CCA区),沉积物(包括多金属结核)的矿物成分及地球化学组成都记录到有热液作用物质存在,进而,通过经验公式,定量计算了热液组分的含量.这些都表明远离洋脊及热点的CCA区,不同程度地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
刘季花梁宏锋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热液作用洋脊
东太平洋海盆一短柱状沉积物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利用"海洋四号"调查船,HY4-871航次在东太平洋海盆CC29站取得的短柱状样,研究了沉积物岸性变化特征,分析讨论了元素在沉积物固液两相间的迁移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短暂的地史时期内,CC29站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都有变化.沉积物由过去的以陆源和火山源为主演变到现在的以陆源和生物源为主.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变化是引起CC29站沉积物主要化学组分变化的重要原因;间隙水元素浓度的变化除与沉积环境有关外,还主要受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
张丽洁姚德梁宏锋
关键词:间隙水沉积物海盆东太平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